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武则天怎样用两块石头玩转历史

(2007-08-27 17:21:45)
标签:

人文/历史

武则天

卢舍那大佛

分类: 感受世事
          看武则天怎样用两块石头玩转历史看武则天怎样用两块石头玩转历史

 

    感谢长笑先生将该文推荐到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

 

    在龙门石窟游览,导游指着奉先寺正中的卢舍那大佛说,这个佛雕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雕造的。尽管以前在一些历史资料上看到过这个说法,但亲眼目睹时仍感到震惊。当时,我头脑中闪出的第一个念头是,这是怎样一个女人啊,竟然用两块石头包装自己,玩转了历史!一块就是眼前的这尊大佛,另一块则是竖立在陕西乾陵的无字碑。前一块是她进击皇位的野心暗示,后一块则是她人生历史的婉转展示。前一块吹响了她挑战封建文化和男权制度的号角,是手段;后一块则是她人生历史的总结和概括,是归宿。前一块使用隐喻,让人品味;后一块应用的则是省略号,让人联想和猜测……

    两块质地各异、造型截然不同的石头赋存的都是武则天的心机。我实在找不出一个贴切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女人的心机。对于无字碑,郭沫若先生曾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没字碑头镌字满,谁人能识古坤元?”大家信然,我亦信然。我想在本文中进一步探究的是面前这尊以武则天的形象为模本雕造的卢舍那大佛。

    这尊大佛果真是武则天的形象吗?武则天到底长什么样?要准确地说出来恐怕也是一道难题。《唐书》上有“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姿,召入宫……”的记载,《资治通鉴》上也有“故荆州都督武士彟女年十四,上闻其美……”的说法。武则天到底如何个“美”法?一是当时的星相家袁天纲描述的“龙睛凤颈,日角龙颜,此乃伏羲之相也。”二是说她的女儿太平公主的容貌酷似母后,其最大特征就是“主(公主)方额宽颐”。咱无缘在古籍上目睹武则天的圣容,倒是细品过易中天先生的《品人录》,在“武则天”的那一章开头就有一帧“则天皇后像”,看样子是从什么古籍上复制过来的。看那简洁的线条所描摹出的脸庞轮廓,的确与这些记载有些相符。再看看眼前这尊大佛,他结跏跌坐在八角形束腰莲花须弥座上,面容丰满圆润,姿态庄严肃穆,可谓形神毕现、栩栩如生,尤其是他那微微含笑的嘴角无时无刻不在向你传递着一种慈祥、善良与和悦,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他那稍稍向下俯视的目光随时都会与你仰视的目光交汇,逼人的英气瞬间便会唤起你心灵的颤动。雕造者在这里无疑塑造的是一个具有伟大情怀的形象,是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佛的化身。据说,“卢舍那”三字翻译过来便是“净满”的意思,包含着“光明遍照”的寓义,这个寓义与武则天称帝后为自己命名的那个“曌”字的含义一脉相承。由此看来,面前的这尊卢舍那大佛不敢说是与武则天的形象毫无二致,最起码可以说是被夸张和神化了的武则天的形象。

    把自己的形象雕刻在石头上,就意味着能够顺利登上皇帝的宝座了吗?生性明敏、精通文史的武则天当然明白这还远远不够。说她阴毒也好、残忍也罢,她扳倒了通往皇权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当了二十八年皇后,她一直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或悄无声息、或大张旗鼓地洗牌,洗一把,赢一回。我的那位既是忠臣又是清官的老祖宗裴炎就是被武则天斩杀的。裴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趁武则天游龙门时,“以兵执之”,逼退太后,还政睿宗。他绝不像骆宾王为策反陷害他而编造的民谣那样,“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他没有“当殿坐”的野心。他要维护的是李家江山和世道人心,而这世道人心恰恰就是武则天最难征服的两大堡垒,一是被李氏王朝尊奉为家教的道教。唐朝的主宰们把老子奉为祖先,高宗时更是给老子封为太上玄元皇帝的尊号,亲录《道德经》,号令全国每一个家庭必备一部。这是阻碍武则天摄取皇位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二是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牝鸡司晨”观念。母鸡打鸣,那还要公鸡干啥?这不是大不吉利吗?这个时候,武则天的男宠、江湖郎中出身的薛怀义就被派上大用场了。他想到了人们虔诚信奉的佛教,想起了一尊尊庄严肃穆的女菩萨,把这些作为女皇隆重登场的背景,难道不是意义非同寻常吗?薛怀义找到了当时洛阳的高僧、东魏国寺的住持法明,也就是先前奉武则天之命教导他佛法的人,法明把这次机会看作是振兴佛教的天赐良机,当即偕同九位弟子开始伪造《大云经》,并附上佛的谶文,由薛怀义献给武则天。《大云经》里有一节是释迦牟尼对净光天女说:“汝将降生于人间,成为女王,天下之人都将崇拜归顺。”全国各州奉诏均建立起了专门收藏和传播《大云经》的大云寺,这个传言也很快传遍天下、渗透人心。武则天苦心孤诣要建立周王朝的思想基础就这样一步一步夯实了。公元六九○年九月九日,在李治死后的第七个年头,67岁的武则天应群臣及各界人士的请求,终于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女皇。可以说,武则天通往皇权的道路,是利用佛教神权一点一点铺垫开拓出来的,而她设计的又是那样的巧夺天工、水到渠成,甚至无懈可击!

    换个角度看,奉先寺群雕张扬的难道仅仅是佛教的宏大气派吗?透过现象,你会深切地感受到它展示的正是武则天临朝的盛大场面,是她心目中一个久远的梦想。这正是武则天处心积虑想要达到的效果。该寺开凿于公元672年4月1日,竣工于公元675年12月30日,据说,是为唐太宗追福所营造的。这一段时间正处于李治和武则天同时临朝的“二圣时期”的末期和武则天日日临朝的“天后时期”的初期。说她是偷梁换柱也好,挂羊头卖狗肉也罢,反正武则天赋予了这个群雕独特的主题思想和极其深远的内涵。你看吧,沿崖壁一字铺开的9尊雕像,除两位供养人外,主佛卢舍那至高至尊居中而坐,俨然是帝王的派头,二菩萨是嫔妃,二弟子是文臣,天王、力士则是武将。据说,在开凿奉先寺时,武则天特意把自己的两万贯脂粉钱捐献给这项工程;工程竣工时,武则天更是亲率文武朝臣驾临龙门,参加了卢舍那大佛的开光仪式,并在伊水东岸的巨石上礼佛。此时的武则天在亲眼目睹自己的形象被镌刻成佛,竖立在一步即可跃过的“龙门门扉”,不知心里做何感想?她会想到三十年后再用另一块不刻一字的石头来概括自己的一生吗?

    石头无言。《帝国政界往事》作者李亚平先生不置可否地说过,无字碑隐含着武则天对中国男人的深切蔑视。那么,龙门石窟奉先寺的群雕呢?欧洲有一句谚语,说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就让上帝发笑吧!

 

 

 

    主要参考文献:

    ⑴《大唐帝国》,陈舜臣著、廖为智译,2007年1月新星出版社。

    ⑵《洛阳龙门石窟》,曾晓华编著,2003年广东旅游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