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小公主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得到的铜奖。是她自作主张、临时改换比赛曲目取得的成绩。
这个小奖杯,让小公主说出“我这辈子都不会害怕比赛”的赛后感言。

程世杰老师在钢琴泰斗周广仁的钢琴艺术中心工作时,在北京创办了他的“快乐钢琴”中心,
2010年,程世杰老师回到故乡重庆去继续建立“快乐钢琴”中心,培养故乡的钢琴儿童。
每个月的月末,程老师都来北京,给小公主集中训练3-4天,
集中训练几天之后,程老师布置好小公主下一个月的课程,就去重庆了,由他的助教们陪练。

小公主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自作主张改换比赛曲目的事,程老师也听说了,他的观点是:
自信比金牌更重要。
对于换曲目的事,程老师一个字也没有对小公主提起。孩子找到自信,比什么都好。
程老师认为:比赛不是学琴的最终目的,在幼儿期的比赛成绩不能代表未来的成功与否。
但是比赛给孩子的锻炼是必要的,也能让孩子在比赛中了解到其他孩子的水平,
不会封闭起来,自己以为很好了,出去看看才知道差距。
程老师的教育观点是:学琴首先是学做人,钢琴艺术家需要天赋,但最重要的是人品。
自信、忘我、面对强大的的困难不低头,一定要战胜每一首曲目的新难度,
不断不断的克服新困难、攀登新高峰,才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品德。

程老师对小公主的教育,是非常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手型、识谱、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
是日积月累的精确的训练才能造就出比赛瞬间的好成绩。
小公主敢于改换比赛曲目,也是在她在平时无数次弹“阿拉伯之歌”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的,
小公主练“阿拉伯之歌”的时候,克服的困难最多,流的眼泪也最多,
以至于她对这首曲目有了很深的感情,使她想要在比赛的时候展示出来。

程老师不是一个严格的老师,他要求小公主要弹到“精准”,只要符合乐谱的要求,精准就可以了。
殊不知,“精准”二字,比所谓的“严格”难度更高,因为“严格”二字并不代表技术的完美。

程老师手把手的教小公主的手型,手型是钢琴艺术最根本基础,对此,程老师一点也不妥协。
小公主双臂和双手很松弛地弹琴,这一点是没问题了,但是手指还要不断训练,练出完美的手型。
小公主也有她的特点,使得程老师愿意以“精准”为标准来训练她。
小公主上程老师的课,每次连续上两小时,中间休息10分钟,这是很多孩子做不到的,
也许是这一点,让程老师愿意教小公主吧。很多非常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就因为坐不住,放弃了学钢琴。
识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程老师的课程中,会有认识音符卡片的课程。
曾经有一位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告诉我们,她小时候很会背谱子,没有用心识谱,
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上课的时候,老师抱一叠谱子进来,让她看着谱子弹,
到这时,她才知道小聪明害死人,大学老师上课,一到点就走人,识谱差一点就上不完课。
她用自己的教训鼓励小公主:小时候一定要学会自己看着新谱子弹琴,才是将来学音乐的坚实基础。
小公主和程老师一起四手联弹,程老师的教育精神慢慢融入到小公主的心里,
她逐渐养成了差一点都不行的练琴理念,没有家长监督,她自己练琴的时候,只要有错,这一遍就不算,
我们要求她弹十遍某个曲子,小公主是把一点没出错的才算为一遍,她的十遍曲子,差不多是三十多遍了。
这就是为什么小公主能够一练就是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原因了。

在每个取得了一点成绩的钢琴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位好老师,尤其是幼儿钢琴老师,更加难得。
小公主自信地改换比赛曲目、并取得了她的小铜杯,展现的是程老师教育理念的成果。
在幼儿钢琴教育中,像程老师这样,把钢琴技巧之外的综合素质教给四岁孩子的老师,并不多。
小公主是很幸运的,因为程老师尊重了孩子,没有把小公主看成是无知的幼儿,
没有那种“大一点、懂事一点再说”的心理,一开始就是完美的教学,
这样的老师值得尊敬!
无论小公主长大以后是不是以钢琴为生,是不是能成为钢琴艺术家,
程老师给她的“精准”的完美主义的理念,克服一切困难要拿下高难度的曲目的信念,
都足以成为小公主一生受用不尽的心灵力量。
因为程老师的高强度的训练,小公主才会有自己改换比赛曲目的底气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