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云南病困教师感恩捐助育儿 |
分类: 公主的成长日记 |
今年1月15日,大姑子参加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的一次捐助活动。
这是受捐助的云县和凤庆县的教育局长上台接受基金会的慈善捐款。
这是受捐助的病困及代课老师的代表,每乡两人,出席捐助大会。
此次受到捐助的老师有603人,大部分是在澜沧江边大山里教书育人的代课老师。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80元-190元。
基金会的理事长王天玺,彝族,是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的委员。曾经担任过党刊“求是”杂志的党委书记和总编辑。曾担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照片左边是临沧市副市长杨军。
王天玺在会上回忆当年,他也曾是一个贫困的学生,他小学和中学的山村老师把自己的一口饭分给他吃,王天玺说:不然我是读不出来的,没有今天的。
说到老师的恩情,六十多岁的王天玺泪流满面。大姑子觉得这位领导有感恩的心,是因为他没有忘本。不要忘记自己在困难的时候,是怎样得到别人无私的帮助,在成名成家、有了权利后,不忘本的人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点贡献。
就是这些每月拿着不到200元工资的代课老师,尤其是女老师,还要承担生养子女和操持家务的重担,在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坚持教书育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这是彝族的代课老师,微薄的工资不足维持生活,他们还要自己种菜来贴补生活。还要把微薄的一点收入用于帮助更困难的学生。没有他们,就没有王天玺这样的人才,从云南的大山里读出来,成为制定国家法律的领导者。
云县的病困、代课老师得到基金会的18万5千元的捐助。全部落实到每位受捐助教师的头上。毕竟有大领导督阵,谁也不敢将这笔善款挪做他用啊!
大姑子心得:汗,这次捐助活动,从云南省委到市委、县委的领导都出面啦,阵势不小,保证捐款都能到老师们的手中啊!看起来,政府的“绿色通道”相当有成效!
凤庆县的病困教师和代课老师得到了25万6千5百元。加上这次活动其他的一些物品捐助,一共是捐了48万元。看起来似乎钱也花得不少了,但是落实到老师们头上,工龄5年以上的代课老师,每人得到捐助1000元,5年以下工龄的,才500元。而这些老师付出的,是他们全部的生命啊!
大姑子最近成为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志愿者,参加了这次捐助活动,云县和凤庆两县经济基础差一点,县教育局领导说,教育资金不足,每聘请一位公办教师(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生),月工资要2000元,一年的费用是2万5千元;而聘请一位乡村代课教师,一年一人只要2500元。请一位正式教师的钱,可以请10位代课老师,那些深山里的一村一师一校的学校才能开下去……
因此,这次云县和凤庆县的每一位代课老师都得到了基金会的捐助。一共捐助了603人,真是不应该将他们遗忘啊!
大姑子回来,抱着小公主说:长大以后要知道报答老师的恩情啊,要常常到贫困地区去帮助那里的老师啊!
到山区走一趟,大姑子一再说,我们能够有一点好的生活,一定要感谢上帝的恩典,要感谢曾经帮助过我们、信任我们、与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发展事业的人们!
同时要好好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不要被贪婪的欲望鼓动,不知足,有了还想更多,好了还想更好,那是罪恶产生的根源啊!
特别是蜜糖罐子里泡出来的小公主,以后要跟着姑姑去贫困地区走走看看,从小要学习乐善好施,把自己有的东西,与缺乏的人分享啊!
明天继续介绍:
大姑子去云南(二)——令人感动的山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