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哉韩寒,当独唱终成绝唱
(2010-12-28 12:58: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青春正传 |
文/卿晨男子
没想到啊没想到,《独唱团》就这样掰了。从去年夏天开始等啊等,到今年夏天才等到了《独唱团》第一辑。临出书那几天,我天天追着西西弗的李欣问《独唱团》何时到货。有一天,听说终于到了,等不及中午下班就赶紧偷着跑去城文店,结果人家都还没来得及整理上架。失望之余只好原路折回来,没想到在贵阳二中边的报刊亭上看到《独唱团》摆上了,欣喜若狂。赶紧买上一本。
长这么大,这是我第一次像追星一样去购买一本杂志。不为别的,就因为韩寒。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这是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杂志,不是《人民文学》也不是《最小说》,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杂志。我就是这样看《独唱团》的。我相信它能承载起80后一代的梦想,至少,它能呈现真正的80后的故事,它上面绝不会出现拿纳税人钱财却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写出做鬼也幸福诗句的混账作家,我觉得《独唱团》值得我的期待。
难过的是,偌大个中国,容得下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杂志,却容不下一本《独唱团》,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一个人想好好办一份杂志,想办一份真正有点文学风骨、少点媚俗脾气,有点精神内核、少点装B色彩的文艺杂志而不得,折腾两年了都弄不到一个刊号,只是因为这杂志的主编叫韩寒,只是因为他没有和这个时代其他很多办杂志的人一样,像狗一样夹着尾巴写文,跪着双膝办杂志,他想站着把杂志办起来,想办出一个人模人样的杂志。
在我看来,韩寒为《独唱团》第一辑的出产一定已经作出过妥协,否则,首本《独唱团》不可能只是我们看到的那般中规中矩。即便是这样的中规中矩,我们也能接受。但什么用呢?我不相信《独唱团》的停刊真是因为刊号的缘故,如果能继续以书代刊,《独唱团》会不继续吗?150万一期的销量能换多少现洋?投资者和出品方都不会比你我傻。也许,出版了《独唱团》第一辑的出版社,这几月里不知道已经递交了多少份检讨了。当执行总编马一木终于宣布了《独唱团》的解散时,某些人该可以松口气了吧?两年的圈儿两年的绕,终于把《独唱团》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是的,绝对有很多人在背后偷着乐,很多只拦路虎。甚至有可能某些人正在为《独唱团》的解散而开庆功宴呢,正好此刻也正值辞旧迎新,《独唱团》方面竟然也如此配合,就权当这是份迎新礼物了,只差韩寒写个贺词了。但其实这贺词路金波早前已经送过了——“韩寒其实也属于弱势群体,他并不受人待见,也没人帮助他。他如今拥有的那一点点话语权,都是凭借天分和努力闯出来的。而且,除了在自己的私人博客里自说自话,韩寒并没有别的机会表达观点。”果然,当关门办刊的郭小四都成了副厅级有为青年的时候,韩大少却求不来一个书号。
就让你的博客留着吧,反正要荼毒的青年一代已经被你荼毒得差不多了,也怪我们当初一时糊涂,没把这网络上的小打小闹当回事,养虎终成大患,动起来目标太大,只好忍气吞声,让你留着,任你横行。至于你说办什么杂志,这次我们再也不会受骗上当了,给我们惹了那么多乱子,这次也让你尝尝被收拾的滋味吧。不管你标榜得多文艺,不管你想要独唱还是合唱,只要贴上韩少的标签,就绝不是我们喜欢的唱法,只要杂志姓韩,它就不该继续,即使你借壳上市也没门,我们不认曲线救国。
这就是《独唱团》的结局,也许,韩寒为杂志选名字的时候就该想到会有这么个结局,独唱合唱的权利,永远不是自己的嘴巴能作主,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状。摩挲着手边那本泛黄的杂志,那有点糙质的封面,终于有点体会到韩寒为何会钟爱这种凋零的色彩。2010岁末,是《独唱团》及其屁民粉丝的悲哀,但恭喜“有关部门”,你们胜利了,这胜利写在《独唱团》的耻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