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别恶搞我们的“阳春白雪”

标签:
谭盾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梁祝阳春白雪瓦解世界文化娱乐 |
分类: 青春正传 |
http://s15/middle/4a196705x870fe895625e&690
文/卿晨男子
据说,《印象·刘三姐》公演两年就给阳朔增加了5亿元旅游收入,景区和县城土地增值平均达5倍以上。直到现在,每天仍有超过1万观众给张艺谋的一系列“印象”贡献200来万的票房。而“印象”系列的火红带来了《梦回楼兰》、《井冈山》、《禅宗少林》、《东京梦华》等实景演出的遍地开花,连大导演冯小刚和陈凯歌都坐不住了,都要出来“山寨”喝“克隆”“印象”。
这种情况下,作曲家谭盾加盟并担任音乐艺术总监的《天门狐仙》,说白了其实也不过是想效仿张艺谋“印象”的路子圈钱而已,这一点,《天门狐仙》的策划者、投资方和主办方大概都心知肚明。但狂妄的谭大师在日前的深圳文博会上居然口吐狂言,宣称要创造21世纪的新“梁祝”来瓦解世界文化体系并将之重建,要“把阳春白雪的文化做成大众的喜好”,一听之下如霹雳弦惊。而谭大师口中的21世纪新“梁祝”、“阳春白雪”指的是哪般呢?仔细一看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就是我们都熟得不能再熟、俗得不能再俗的《刘海砍樵》。
我并不是要诋毁《刘海砍樵》。我不是湖南人,但打小就多次听到过《刘海砍樵》的唱段,近些年也多次在《快乐大本营》里看到对《刘海砍樵》的演绎,那可能是除了《浏阳河》之外在《快乐大本营》出镜率最高的歌了。何炅和周笔畅唱过它,何晶晶演过它。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被那种俗气、幽默的唱腔逗乐。在我的印象中,作为湖南花鼓戏名篇的《刘海砍樵》和作为黄梅戏经典曲目的《天仙配》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俗,大俗特俗,俗得就像我们家长里短的生活,俗得没有任何遮挡,没有任何距离,天南海北的中国人都能做到一听就懂,一听就乐。我这样说《刘海砍樵》并不是在奚落它,俗对于《刘海砍樵》来说并不可耻,相反,我认为俗恰恰就是《刘海砍樵》的最大优点。正是因为它俗不可耐,才成就了它的家喻户晓。而谭盾恰恰就是要颠覆这个“俗”刘海,他把山林里与狐仙谈恋爱、大声喊“胡大姐,我的妻”的樵夫刘海,化妆成新世纪里风度翩翩的“梁山伯”。
http://s13/middle/4a196705x870fe8f0f8bc&690
有苍山做舞台,黑夜做大幕,现代化的声光电热齐上阵,耗资千万的造型布景,加之故事内容又是精心勾兑的琼瑶式爱情,赚取观众几滴眼泪当然不是很难的事。按理说,这样一台戏如果做得好,主办方提升了知名度,投资方获得经济利益,作为音乐总监的谭盾继续增强影响力,本是皆大欢喜无可厚非的事,问题是谭盾硬要把俗不可耐俗入人心的《刘海砍樵》上纲上线成“阳春白雪”,甚至要把它提升到“梁祝”的境界,这就让人孰不可忍了。
试问《刘海砍樵》哪一点比得上“梁祝”?哪一点“阳春白雪”?难道加个“新”字就“阳春白雪”?难道因为李谷一宋祖英都唱过就“阳春白雪”?难道因为是爱情故事就阳春白雪?难道因为经谭大师包装过就可以“阳春白雪”?
有谭大师那双巧手,潘金莲和西门庆都可以被包装得缠绵悱恻,陈世美都可以被包装成梁山伯,如今这个世道,海藻和宋思明的纠葛比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更家喻户晓,但那叫爱情吗?那叫乱来,难道也可以包装过后贴上“阳春白雪”的标签吗?文化包装确实需要巧手,杨丽萍捧红了《云南映像》,张艺谋掀起了“印象”风潮,都是建立在对实景演出地原生态文化深挖细掘的基础上的,“刘海砍樵”这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故事被谭大师华丽丽的一包装,本身就是对经典的大颠覆了,没想到他包装完了后还可以乱浮夸。《云南映像》和《印象·刘三姐》做得比《天门狐仙》更早更好,杨丽萍和张艺谋尚不敢谈什么“阳春白雪”,倒是谭大师大言不惭地把“阳春白雪”就封给自己了,谭大师难道不知道,老“梁祝”的故事是历经上千年的文化传承积淀出来的,而他这个新“梁祝”、新“阳春白雪”只是1.2亿人民币包起来的?但是谭盾居然还妄自菲薄地宣称要用《天门狐仙》“瓦解世界文化体系”。我相信他不是出席文博会那天喝醉了,就是已经忘了自己是谁。
且问世界文化体系是一出舞台剧可以瓦解的吗?全世界的音乐家联合起来都瓦解不了,你可曾听说哪个王朝是被音乐灭国的?《天门狐仙》能演多久都还不知道呢,看天吃饭的演出,连天门山都走不出,还世界,笑话吧。等哪天观众审美疲劳了,等哪天满世界都是琼瑶附体的狐仙鬼怪了,刘海式的“阳春白雪”也和张艺谋的“印象”一样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时候,主办方和投资方还能不能、愿不愿意、有没有必要维持下去都是另一回事儿呢。瓦解世界这种鬼话,奥巴马和本拉登说出来我都还将信将疑,音乐家说出来我是怎么也不信的。
我们谭大师曾经做出过很多“阳春白雪”的东西,但您别做什么都当成是在做“阳春白雪”,也别一旦觉得自己是在把《刘海砍樵》当下里巴人做,面子上就过不去,所以才高调宣传您自己做的东西最阳春,最白雪。宋祖英把原滋原味的《刘海砍樵》唱到了维也纳都没觉得丢面子,您有什么丢面子的?全中国人心中的《刘海砍樵》都是一下里巴人,为什么非得往阳春白雪身上傍呢?当然,谭大师要理解为经他一搞就搞成了阳春白雪,那我也无话可说。又或许,谭大师也想玩一把炒作。只是,在这个音乐圈已经“哥”不像“哥”“姐”不像“姐”传闻“春哥”都要嫁“著姐”了的年代,连专业音乐人都搞起了“阳春白雪”,实在是让人心寒。
改完了《刘海砍樵》,接下来谭大师会动什么呢?《天仙配》还是《小拜年》?您动什么我都不感兴趣,甚至您把中国民间这些经典曲目通通都拿去瓦解世界我们都没意见,但您千万别把什么都动成了“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