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问2》:当道义遭遇规则

(2010-05-02 14:54:56)
标签:

娱乐

分类: 青春正传

http://s16/middle/4a196705x73c24bcc551f&690

文/卿晨男子

 

 

作为5月最值得期待的华语大片,《叶问2》从一上映起就被观众置于一种比较挑剔的状态中。因为前一部的大获成功,恐怕很少有观众会抛开《叶问1》来评价《叶问2》。《叶问2》承载的压力显然怎么都会比上一部多。

 

《叶问2》的欠缺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剧情并没什么大的突破,挑战,打擂,似乎都是上一部的移步换景;从动作设计上讲,《叶问2》里的功夫甚至没有头一部逼真,就连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圆桌大战,也明显吊了钢丝;从人物安排上讲,上一部表现不俗的任达华和樊少皇在《叶问2》里居然成了跑龙套的角色,任达华就贡献了一句装疯卖傻的台词,创意还抄袭了《霍元甲》里面说“霍元甲,你嘛时候是津门第一”的那个疯乞丐而。樊少皇饰演的金山找,根本没必要在第二部中现眼。曾经的武打童星释小龙甚至沦为配角的配角,他那发福的身段儿不留心还真是看不出来,作为打星的意义淡然无存。而最为荒唐的是,《叶问1》中1935年就可以打酱油的叶问儿子叶准,在15年后的1950年居然恁是没长什么个儿。叶准和叶正的真实年纪是否和电影衔接得起,我们姑且不论,一个小孩儿咋可能15年不长个儿呢?这不能不说是《叶问2》最大的败笔。

 

但即使有这些缺失,《叶问2》依然是无比精彩,它在延续前一部剧情和风格的过程中实现了艰难的突破。

 

这种突破首先在于演员阵容上的扩容。洪金宝和黄晓明的加盟让《叶问2》比上一部更具吸引力。《叶问1》中,虽然樊少皇饰演的金山找有出彩表现,但基本上还是甄子丹独挑大梁。而50年代的香港相比30年代日军侵华时期的佛山,政治环境好得多,英国人和港人至少维系着表面的温和,英国人在香港的欺压行为承受着舆论的压力,这意味着甄子丹在《叶问1》中那种由国仇家恨情绪主导的对日本人的疯狂报复必须在《叶问2》中淡化,《叶问1》中以一杀十的残忍情景不可能再现。这种情况下,洪金宝和黄晓明的加盟不仅是票房的保证,更是剧情的需要。相比释小龙的可有可无,黄晓明贡献了他的幽默、鲁莽和冲动,少年李小龙的现身,不仅是惊喜点缀,也为影片添加了无限的悬念。而洪金宝从动作导演进化成主演,更是构成了《叶问2》的重要冲突。叶问和洪震南对决,已经比《功夫之王》中成龙和李连杰的对决更为精彩,也使得《叶问1》里的一大宗师(叶问)三小对决(叶问分别PK廖师傅、金山找和三浦)变成了两大宗师(咏春拳宗师叶问、洪拳宗师洪震南)三大对决(叶问PK洪震南,洪震南PK龙卷风,龙卷风PK叶问),可观度不言而喻。

 

而从格斗上看,《叶问2》比《叶问1》更为恢弘。《叶问1》的荡气回肠最终是依靠民族仇恨烘托出来的。事实上谁都可以看得出叶问在那部戏里并没有真正的对手,廖师傅和金山找,很明显和叶问不在同一个档次,叶问和日本将军三浦的比武安排在最后举行,看似一场决斗,但叶问仅仅用了一分钟就打垮了三浦的气焰。《叶问1》里叶问和日本人的较量构成了民族的对决,打的就是气势,要的就是大快人心。而在50年代的香港,练武的意义已经从保家卫国变成了强身健体,政治的仇恨不再那么强烈,连洪拳宗师洪震南都懂得与英国人维持好关系才是武馆生存的基础,所以《叶问1》里那种民族间的仇恨对决到了《叶问2》其实已经转变成主要是功夫的较量,拳头对拳头,叶问遇到的是真正的狠角色。洪震南是洪拳的宗师,而洋鬼子龙卷风相对于叶洪二人,则是不同套路、不同风格的对手。虽然洪震南惨死在龙卷风手上,但他和叶问并没有过分出高下的对决。叶问和龙卷风不仅不是一种类别,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叶问在打斗中还要受到拳击规则的限制而不得用脚。这种情况下,洪震南和叶问迎来了他们有生以来最艰难的一场巅峰对决,让《叶问2》的格斗精彩绝伦地超越了上一部。

 

这场格斗的基调是更加悲壮的,从洪震南在和叶问圆桌大战以后急需喝药补气的时候就已经初现端倪。没了《叶问1》中的乌云笼罩,也没有持枪的日本兵把守着竞技场,《叶问2》中洪震南和叶问面临的威胁都是直接来自对手的拳头,这场决斗因为洪震南的献身而更具杀身成仁的悲凉基调,甚至比霍元甲的悲剧更让人震撼。洪震南之死也成为电影中最大的争议。这种死法究竟值不值得?“为了生活, 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国功夫,就不行。”从他自己的角度,他以死捍卫了中国功夫的尊严,以死捍卫了自己心目中的功夫理想。但从事实的角度,洪震南是被规则活活打死的,死于自己的不放手,他应当对自己的死负第一责任。他的死让叶问不管是在电影里的观众还是电影院的观众中,都只是作为一个复仇者的形象出现的。实际上,洪震南死于自己不守比赛规则,或者说他遵守的只是自己的规则,他迷失在了自己对中国功夫的理想中。他的死并没有拯救中国功夫的尊严,在异族统治的年代,人都死了,还有什么所谓尊严呢?这一点,作为香港地头蛇的洪震南,不可能不知道。试想下,假如叶问也在和龙卷风的对决中一败涂地,有谁会觉得中国功夫的尊严被拯救了吗?这样的结局当然不可能在电影中出现,但光是想一想都可以让大家士气低落。

 

因此,尽管龙卷风在道德上惹出了争议,但就规则来讲,他无可非议。这就是为什么洪震南死不放手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叶问和在场的中国武士,都只能请他放手,都只能默然流泪而不会一哄而上去解救他?因为那是他自个儿的选择,别人无权过问。洪震南只不过为心中的道义捐躯,为中国武术捐躯,他的死,或许是死于他对中国功夫的理想崇拜,死于他对自己的失望。或许,他的死,只是为了不愿意看见因为他的失败而导致中国功夫的尊严被践踏,他是为中国功夫的尊严捐躯,他并不相信叶问可以挽回中国功夫的尊严。而恰恰洪震南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在大家都默认叶问会以一个复仇者形象出现并成功复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试想,如果被打得喘不过气来的是叶问,他会不会像洪震南一样不放手呢?

 

无论怎么猜想,叶问是比洪震南更懂得规则、尊重规则的人。洪震南为了道义而不顾规则,叶问则在遵守规则中捍卫了道义,挽回了尊严。为啥战斗结束后叶问要说:“今天的胜负,我不是想证明中国功夫比西洋功夫更加优胜,我只是想说,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应该有贵贱之别。”如果他不解释,他在中国人心中就永远只是一个复仇者,但他并不是复仇者,他的拳头最终停在了龙卷风的头顶三寸。这是他和龙卷风的区别,是他和洪震南的区别,也是他和多数看客的区别。恰恰是这一点差别,才是《叶问2》对中国功夫片的最重要超越。

 

细数中国功夫片中那些比较经典的角色,黄飞鸿、霍元甲、陈真等,他们之所以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除了主要依靠表演者的功夫实力外,或多或少是因为这些影片都是置身于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下展开剧情的。霍元甲和日本人的打擂,陈真和日本人的较量,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民族之间的较量,《叶问1》中叶问和日本人三浦的较量以及之前以一打十的热身也同样上升到了国家仇视的高度。每当在《霍元甲》、《陈真》、《叶问1》中看着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外国拳王被中国功夫打倒在地时,我们不仅仅是拍手称快,恐怕好多人都恨不得跑上前去踩上一脚再啐上一口。这种爱国情绪在《叶问2》怕也同样如此,洪震南被龙卷风生生打死,叶问的拳头却最终的龙卷风头顶停住,他心中已经没了复仇的火焰。但是那一刻,会有多少人在心中狂热地嚷嚷:“打死他,打死他呢?”

 

甄子丹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叶问2》已经过了那个同仇敌忾的年代了,又怎么可能再次血溅赛场?可是,在这一场竞技者已经超脱了家国情仇的功夫盛宴里,有多少人能理解甄子丹借叶问之口说的那句“贵在中和,不争之争”?有多少人认真揣摩过《叶问2》标题里的“宗师传奇”四个字?这不就是叶问宗师风度的体现吗?

 

叶问的胜利,是规则的胜利,他在规则中捍卫了道义,而不是和武术道义同归于尽,因而也取得了道义的胜利。《叶问2》留给我们的思索实在是更多。

 

《叶问2》的气氛更为紧张。鱼市打斗、圆桌打斗、擂台赛,都安排在比较紧凑密集的环境中,实战的感觉比上一部更强。前一部中,甄子丹还曾使用鸡毛掸子和长竹竿,到了《叶问2》,除了鱼市打斗外他都是靠拳头作战,《叶问2》的紧张节奏完全是以拳头的速度和力度来营造的。甄子丹的快手出拳在前一部中已经让人叹为观止,在《叶问2》更是达到了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地步,让人看得是叹为观止、血脉贲张。

 

在打斗的间隙,《叶问2》也像《叶问1》一样,插播了许多幽默生动的台词。很多人怕都还记得《叶问1》里叶准的那句“爸爸,妈妈说你要是再不出手,家里的东西就都被打烂啦”吧?不用担心,《叶问2》中预备了更搞笑的台词——

 

“别说那么多,先交学费”(叶问)

 

“以后你的徒弟不要来骚扰我的徒弟了” (叶问)

 

“你觉得分胜负重要,还是跟家里人吃饭重要?”(叶问)

 

“良心和真相?你是有良心,但是你有真相吗?我有真相,来,我来爆料,你写死他。”(肥波)

 

“谁说我是小孩,你看我全身上下哪个地方比你小了?( 黄梁)

 

“我要出去报仇,去毒死他们的鱼……”( 黄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