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驴得水》

(2016-11-17 18:39:08)
第一次坐颐堤港情侣厅,想起了高中时偶尔后半夜误入的录像厅。焦糖爆米花太甜腻,吃着吃着,就像机器一样停不下来了。

1,之前看过介绍,影片虽晚于舞台剧面世,但剧本最初就是为拍摄电影而创作的。影片的场景和表现手法非常舞台化,让人想起《一步之遥》《像鸡毛一样飞》之类的片子。一部非常舞台化的影片,本身就是夸张和荒诞的,反而不会令观众因为个别细节不合理而出戏。

2,剧本很强,全程快速推进,环环相扣,几乎没有冗余环节。膜拜。

3,挖掘人性的片子看多了,依然觉得这部很是饱满。通顺流畅的叙事线,不时扔出一个点睛的小细节,比如校长被缚在已经死去的驴的旧窝里如驴般呜咽嘶叫,比如铜匠老婆那一句恨恨的:“你们才是牲口。”

4,笑点不戳,至少不戳我。黑色幽默不够黑,直捣咯吱窝的风格我又不喜欢。之前听说是有笑有泪的片,但我几乎没笑,倒是哭得难受,走出电影院后还不时哭一气儿。

5,张一曼这个角色太虐了。个人认为,关于这个角色,男人和女人绝壁看不出一种感觉,“放荡”的女人和循规蹈矩的女人看着也不是一种感觉。
有一点小小的不认同是,这个角色太抢,这条线经营得过重。影片有一句宣传语是: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而故事真正的悲剧结局落在了张一曼身上(还给了她一首主题歌),绝大多数观众哭的是她(不然呢?难道为人性本恶痛心疾首吗……),这个本该是亦正亦邪的人物(至少从行为上来说随便跟有夫之妇上床都是不太好吧……)也完全被正面化了。我想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观后一直琢磨着这个人物,脑海中反复重放的是张一曼被剪掉头发的镜头、疯疯癫癫的样子、脑中破碎的美好幻想,把“incredible China”这茬儿给忘了。

6,影片不仅对张一曼这个放荡女着墨有加,对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很“肯定”。学校里三个男人都经历了意识转变甚至崩盘,暴露人性之弱、之恶;反倒是两个女人始终如一,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与外界人事苟合(张一曼虽然疯了,但也没有屈就,结局反倒有种以死相抗的味道)。加之能够刻画出张一曼这样的人物,令我坚信编导是女性,结果是一男一女。

7,孙佳对校长说,“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以后只会越来越糟。”
不知是不是巧合,这正是我认为女人与男人最重要的思维差异之一。当问题出现,多数男人习惯于解决当下,女人则更希望挖根溯源,以绝后患。比如一次又一次绞尽脑汁心存侥幸瞒天过海,还是彻底坦白不要让事态越演越烈。比如吵过一架后黑不提白不提重归于好,还是平静下来斩断矛盾根源以后不吵类似的架……扯远了。
最终两个女人以不同方式离开了,我想是因为她们不能接受“就这样过去”,比如张一曼又怎能面对裴魁山?可男人们呢?一边庆幸着只是记了处分,一边想要重新开始。但这样一场闹剧及其造成的恶果,又怎能对今后的人生没有影响?

戛然而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