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乐园

标签:
杂谈 |
“篮球乐园”传递正能量
初春的北京阳光明媚,料峭寒意仍考验着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决心。但隔周一次的“篮球乐园”活动,却是朝阳区宏善学校的孩子们绝不愿错过的。周六上午,活动在这所打工子弟学校的操场准时开始,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热身、学英语、做游戏、练基本功,玩得不亦乐乎。
用发起人张璐的话说,“篮球乐园”是一个草根公益项目:“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将快乐和篮球精神、公益精神传递下去,让他们从小树立阳光、健康、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品格,为他们带来有益成长的正能量。”
她希望:用篮球搭建公益平台
http://s1/mw690/4a19292atd95c2f0de9d0&690
26岁的张璐,小学6年级开始打球,高中时曾助校队跻身北京市三甲。如今,她把对篮球的一腔热爱投注到“篮球乐园”中,“我爱篮球,希望能做一些和它有关的事。我的初衷就是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也能体会篮球给予的快乐。”
张璐认为,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做公益就是捐款捐物,“其实不然,每个人擅长的技能都是公益资本。宏善学校的球场建好后,没人教他们如何利用。我们希望改变这种现状。”2009年项目首创时,便曾与宏善学校合作。如今学校已经有自己的球队,并在市比赛中拿了名次,“学生平时还做球操,整个学校的篮球氛围已经非常浓厚。这是我们没想到的。”
宏善学校位于东南四环外的小武基村,学生都是外来进京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有受助建造的球场和器材,能保证运动安全,同时校址稳定、保险齐备。北京有几百家打工子弟学校,但多数设施简陋,而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帮助学校改善硬件环境。”张璐憧憬道,希望将来“篮球乐园”能走进更多孩子身边。
他希望:让篮球教孩子学做人
http://s2/mw690/4a19292atd95c30bdfaf1&690
http://s7/mw690/4a19292atd95c30cd52f6&690
徐洋27岁,是铁路系统的一名机关干部。身为昔日体校的“半专业”选手,他上起课来有模有样,但遇到这种尴尬仍会手足无措。“我只是想告诉她,身在一个团队,出现问题和困难要一起解决,勇于担责。不过可能方法不对。”小徐不好意思地承认,跟孩子打交道确实需要很大耐心,“起初确实不适应,拿捏不好尺度,一味的严厉、放纵都不行。有时明明已经很暴躁了,还得压着火想办法。今天我们尝试让最调皮的孩子当组长,效果就不错。”说到这,他又得意起来。
在徐洋看来,篮球能教会人很多,“比如团队意识,专注、顽强、永不厌弃的精神,要努力付出才会得到回报……这些都令我至今受用。这些孩子也许不会打到专业队,但我希望他们通过篮球领悟更多做人的道理。”他笑言,自己一直想找个“教小孩打球”的活儿,“以前我的梦想是打首发、拿冠军、参加CUBA,如今才知道,篮球梦想的形式并不惟一,也并非某一特定结果。它可以通过很多事渗透、融入到我的生活中,‘篮球乐园’就是其中一部分。”
她希望:以后比姚明打得好
http://s4/mw690/4a19292atd95c32493f23&690
王梦菲在篮球英语教学中学到了“给米饭”。
http://s10/bmiddle/4a19292atd95c32563c69&690
“篮球乐园”今年共招募志愿者30名左右,除教授技术外,还有英语、摄影摄像等“工种”。篮球英语也是活动的重要部分,周六的课上,孩子们学会了“传球、加速、好球”等不少单词。“还有我们临时加的一句——give me five,意思是‘来,击个掌’,表示庆祝,很亲切。”小徐兴致勃勃地把这句口语教给孩子们,却被记成了“给米饭”,搞得几位教练哭笑不得。
不可否认的是,“篮球乐园”已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些生活条件并不优越的孩子。“前几年活动时,我们曾让孩子们每人写一句感想。有人写‘我通过篮球认识了新朋友’,有人写‘虽然比赛输了,但不怪某某,大家下次继续努力’,还有人写‘感谢志愿者’,让我特别感动。”张璐说。
王梦菲在纸条上写的是“我要当球星”。这个10岁的小姑娘,已经长到了1米5多,比同年级的小朋友都高。“我每天早上都围着操场跑40圈。我最爱打篮球,投篮准,跑得快,跳得也高。”可你问她篮球怎么好玩,为什么爱打球,她也说不上来,“就是觉得打球特开心。”
王梦菲的老家在河南濮阳市乡下,父亲是修车工。和同学们一样,她没有名牌运动服,穿着脏兮兮的校服来打球。热身时,她最卖力气,第一个挽起袖子;比赛时,她每球必争,加油声也最大;练习时,她主动给同学做示范,还时刻照顾着其他小姐妹。志愿者说,这姑娘最认真,玩游戏都不服输。小梦菲的志向却不止于此,“长大后,我要当姚明那样的篮球明星,还要比他打得好!”
本篇图片感谢摄影志愿者李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