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尊敬的编辑老师
(2011-12-16 13:52:31)
标签:
杂谈 |
您好!由于打不开PDF版的报纸,看不到昨晚是谁值班,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反应情况。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昨天身体非常不适,但由于小黄特意短信通知版面很大,所以还是在赛场泡了一天,稿子也写得比较多。但是今天看到见报情况,羽毛球的稿没有上。首先肯定是要检讨自己的工作,稿子确实写得缺乏新意,源于新闻事实枯燥乏味,思路枯竭。但是肯定可以做得更好,是自己跑比赛的能力还需加强。比如林陶大战中,有些历史情结和赛时细节都很有趣,但我把胜负看得太重,忽略了这些细腻的新闻元素和明星的新闻价值。
同时,我也想向编辑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以往编辑与记者主动沟通,都是在版面很大的情况下,“稿子早交,多多益善”。但每当版面小的时候便不告知,往往造成记者大量白做工。尤其作为综合记者,由于项目重要性远不如足篮球,因此这种情况时常出现。我认为,每天下午记者就报题了,编辑可以根据版面和报题情况大致布置一下各项目的需稿量。而在随后的时间里,编辑和记者之间也要加强沟通。据我所知,多数同行所在部门都是这样操作的,提高了双方的效率。
沟通是一个组织良好运转的本源,但是体育部编辑与记者之间一向缺乏沟通。在这方面,我认为双方都需要反省和加强。作为我,虽然能力还差得很多,但一直以来态度都非常积极,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才会把身体搞得一塌糊涂。几次都曾想要更换职业养养身体,不让家人再着急担心,但还是放不下这份为之努力了十几年的事业。现在屡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是白白花费时间、体能、精力,而且非常伤害感情。相信编辑老师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不会对一篇千余字的稿子白白弃之而无动于衷。因为您(们)也曾是记者,一向尊重记者的劳动,就像我们也应该尊重您(们)一样。
我知道有时“废稿率”意味着一个版面的质量,我只是希望编辑与记者双方之间能加强沟通。比如昨天的情况,我确定选题后应及时向编辑讲明内容,编辑再根据整体衡量告知此内容值得写多少字。我们是一个团队,这样的沟通不是为了方便某个人,而是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
写这封信,对事不对人,惟一的目的是表达,谋求发展和进步。我是个性格直爽,有话不爱憋着的人。惟一让我有话不说的情况,只有觉得对方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但我认为现在体育部的编辑们都是知情达理、经验丰富的老师。这样的方式,本身也是沟通。
我06年首次实习就在日报体育部,对这个团队很有感情,虽然它没有给我太多积极的影响。有人认为工作就是饭碗,不用和同事、领导讲感情甚至道理,但我不是这种人。我希望体育部越来越好,尽管在日报它不是一个大部门,但它可以成为一个团结“有”爱、和谐奋进、其乐融融的小家庭。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_^²
--------------------------------------------------------------------------------------
我不是没考虑后果,我是觉得没什么可考虑的。大学时就曾因不满某些制度而给教导主任写信,被请去办公室谈话。多年过去,我还是这样的人。做人端的正,腰板挺得直,无所畏惧。
我不是2逼青年,只是个理想主义的糊涂蛋。
这次出差,在上海的工作顺利的无与伦比,到柳州后便饱受挫折。此时此刻,头重脚轻,脸颊微烫,似有发烧的迹象。鼻炎症状复发,反胃恶心,便秘严重。可能是积郁的疲劳和消耗所致。
总之还顺利活着,便一切都好,因都还有希望。相比于坐车上学途中翻车丧命的孩子,以及路过银行门口被突然炸死的行人,我依然苟延残喘,便是无比幸运。
照片依旧不急贴。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