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口里比较清淡,逼得只能做人物专访。很幸运都如愿了。
或许有同事看不惯。我知道,在职场上,过于积极勤奋的人往往会遭到白眼和排斥。我只想说,我不像你们跑足球的,随便一场联赛的赛前准备都能报出题来。我只不过在做份内事,无非自我要求高了一点。如果你觉得我是讨好领导,表现自己,那我只能说你错了。
张继科这篇,主稿没聊出什么来。依旧是配的小稿更满意些。
世锦赛后就想约他,但乒超男团在京没有赛区,结果搁置了仨月。本来差点为这篇专访追到苏州中乒赛去,但得知联赛后一周他在京,赶紧短信。号码是很久以前留下的,当时得知他喜欢听谢天笑,感到震惊,甚至有点欣喜若狂。钟情摇滚,是仅有不多的爱好之一。但工作关系中,很少碰到有交集的人,同行如此,何况生活相对封闭的运动员。冒冒失失的上前就问,你是真的喜欢谢天笑吗?给我留个电话行吗?脑子里完全没有功利。
但此后的交往,不免有为工作铺垫的意图。拷过一些歌给他,也偶尔在听音乐、看演出时短信他,但始终不曾好好聊过音乐。一来不知他喜欢什么风格,二则,也是最关键的,并不知他有多爱。或者只是偶尔听到,便多听了几首,被放大报道了也说不定。所以很不好聊,也从未多问。我不是那种会跟人打交道的记者,没事绝不会闲扯淡。于是渐渐联系就不多了,直到全运会时,给他短信,未收到回复。以为换了手机号,竟也未曾想过再打听。
没想到这次,还是那个号码,竟顺利联系上并约好了。开始感觉有些冷,聊起来就可爱多了。第一次一对一的跟他说这么多。采访完,问起还听不听歌,他答的含糊其辞。我说其实,冠军和工作都是一时的,但音乐会一直在,现在可以只聊球,音乐哪怕退役了再聊都不晚。他说,是,音乐就像呼吸一样,一直都在。我对这回答感到意外,也很欣慰、感动。一向不擅且抵触跟采访对象交朋友。不过朋友这事,也不怕晚。如果几年十几年后,当真可以好好聊聊摇滚乐,会比采访和被采访愉快的多吧。
昨晚抱着笔记本去星光,边“听”演出边写稿。如此执意要去,只因压轴嘉宾是谢天笑。好久没看老谢,竟出乎自己意料的激动,向阳花、阿诗玛、是谁把我带到这里……真他妈好听。突然想起,给人在苏州的他发了彩信。伴随北京的秋凉送去祝福,以摇滚的名义给你加油。他说,谢谢啦。
张继科奥运誓与队友会师决赛
北京奥运会周期,年轻的张继科还在中国男乒充当着陪练的角色。如今,他已加冕世锦赛男单及男团桂冠,成了年轻一代的领跑者。目前张继科正在北京训练,备战下周在苏州进行的中国公开赛。昨天,他在训练馆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谈及一年后的伦敦奥运会,23岁的小伙子锐气中透着几分沉着:“单打能守住自己这条线,和队友会师决赛,就满意了。”
世乒赛登顶后要求更高
张继科曾开玩笑说,什么时候拿了世锦赛单打冠军,就退役不打了。今年5月,他首次亮相世乒赛男单赛场,便捧回了圣勃莱德杯。“兴奋了一个月吧。后来慢慢就觉得,拿了就拿了,还要有更高目标。”张继科当然不会退役,而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责任感也更强了。
世锦赛后,张继科一度“触顶反弹”,在联赛和中国公开赛中都输了球,不仅半个月内连败3场,还输给了韩国新人徐贤德这样的名不见经传的对手。“刚打完世界大赛,状态不够兴奋,调动差一些。加上训练不够系统,球有点生。”此时张继科有点回过味儿了,自己是世乒赛冠军了,球可不是随便能输的,“后来就比较警惕了,多注意细节,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场球。毕竟无论教练还是外界,对你的要求都会不一样。”
目前张继科的联赛任务已经结束,不仅率领山东队完成了“保三”任务,个人单打胜率也高居榜首。这位上赛季最佳球员,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以世锦赛冠军的身份打国内比赛,张继科坦言“超脱”了许多,“以前对胜负看得很重,现在会更注重在联赛中练一些新东西,把训练成果在实战中运用出来。心态放松了,反而发挥更好。”而对手的表现也与此前有所不同,“有些人见了我就有点虚,还没怎么打,我就感觉能赢。还有些人会放下包袱,拼得比较凶,给我很大压力。不过只要扛过一两局,对方那种冲劲就很难持续了,对我也是一种锻炼。”
奥运没经验未必是坏事
张继科承认,这个世乒赛冠军拿得很是时候,不仅有助于提升信心,还令自己在日趋白热化的内部竞争中占得了先机。他说,此前并没想到能在竞争中占据如此有利的位置。尽管曾在2008年全锦赛上夺冠而一炮走红,但他认为自己真正的突破是在近两年。本着锻炼、考察新人的原则,国乒主帅刘国梁给了张继科大大小小无数的比赛机会,而后者正是有准备的人。“打多了自然排名就高。而且边比赛、边总结、边进步,训练针对性更强。尤其单项世锦赛,还有莫斯科团体世锦赛的半决赛和决赛都让我上场了,锻炼价值非常大。”
从参赛选手来看,其实奥运会单打比赛的整体水平不如单项世锦赛。不过,没打过奥运会的张继科,仍像当初没打过世锦赛一样,把目标定在了决赛,“团体冠军肯定是不能丢。单打嘛,反正俩人各守一条线,只要不输给其他协会选手就行了。”他说,目标定得太高,反而会缩手缩脚放不开,“正常发挥的话,进决赛应该是很实际的。”他反复说了好几遍,奥运会就要像世锦赛一样去打,“经验不足未必是坏事。反正没打过,上去就能放开手脚拼,这是我的最大优势。劣势还是对比赛气氛不熟悉,感觉会差一些。”
还有一年时间,张继科希望自己的技术稳定性能更上一个台阶。他还笑说,虽然和马琳、王励勤有代沟,平日生活中很少交流,但业务上还是会向老大哥多多学习,“他们的综合能力还是比我要强。每逢备战大赛时,都会传授给我们很多经验,启发很大。”本报记者王笑笑
双面张继科:我挺“拿得住”自己
有人说张继科太“冷”,时常一副木讷的表情,不多话也不爱笑;有人说他很“酷”,听摇滚乐、拍半裸写真,时而在发型上做点文章。刘国梁说他狂野,世乒赛夺冠后将战袍撕成了布条,“如藏獒般有股难以驾驭的野性”。他自己说,我的性格就是这样:“虽然有点情绪化,但关键时刻还拿得住。”
当记者说“你是队里比较有个性的一位队员”时,张继科好像迫不及待似的接了一个字:“对!”他承认,自己的性格确实存在两面性,“但也分时候,该释放的时候能释放,该内敛的时候也能静下心来。”但他拒不承认“冷漠”一说,有些不好意思地“狡辩”道,“那不是冷,只是有点不爱说话。”开通微博后,闲暇时在网络上与“粉丝”互动,成了张继科必修的功课,“我很注意球迷对我的评价,也会从中总结一些东西,对我的进步很有帮助。”
运动员的球风,多多少少会受到性格影响。几乎所有熟悉张继科成长经历的人都知道,他以前打球很情绪化:有时“劲儿”一上来,逼得教练要叫暂停给他降温;有时情绪全无,不该输的球也输得莫名其妙。“有的比赛确实不够上心,但现在对情绪的把控好多了,不会该释放的时候消沉,该踏实的时候又瞎释放。”他用一贯“得瑟”的语气说,自己时扬时抑的性格,迄今为止还是利大于弊,“我觉得自己还能把握这个尺度,知道什么比赛要命,什么成绩该要。”
自从刘国梁说张继科像藏獒,这个绰号就叫开了。“平常不像,就打球的时候像。”张继科说,自己喜欢那种场合,比赛气氛一到,“野”劲儿自然就上来了。他还笑言,父母也因此“沾光”得了个绰号,“有人说他们是‘藏獒’的爸和妈,就是‘獒爸妈’,于是就管他们叫‘奥巴马’了。”本报记者王笑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