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猫
黑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69
  • 关注人气:1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震住

(2010-08-20 01:29:10)
标签:

杂谈

最近的话,有点忙有点累。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判断,这属于常态事件,不值一提。

感情的事,处理不了,就像救不活一个死人一样。纠结了好几个月,实在令人崩溃。

好久之前写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电影中哪个情节让你哭的最厉害?

观影前我想,自己一定会从头哭到尾,要么就是一滴眼泪都不掉。结果,当然了,应验的是前者。从元妮搂着两个孩子吹电风扇开始,我就已经鼻子发酸。就像所有狗血的亲情剧一样,大地震让我的泪腺始终处于喷薄状态,用了多半包纸巾(自己带的,影院没发)。

但必须声明,这些眼泪都是生理反射,绝大多数没有触及内心(要是说没有触及灵魂或者思想未免太装逼了)。正好比某些拙劣的相声表演,仿佛强行挠你的咯吱窝。可能由于缺乏所谓贴近性,再怎么堆砌也是小概率事件,实在难以激发认同。就像读历代君王传记,不过是个远离自己的故事。艺术作品中,最能触动你的,肯定是相似的经历或思想活动吧。

强调一下,我是说艺术作品,不是实事。你要是给这部电影赋予了太多现实意义,就当我没聊。

那么我,一直都在默默流泪,脑中却没留下什么。只有一个情节令我险些嚎啕大哭,强忍着大声抽噎,直到头痛。(估计大多数看哭了的人,也没哭成我这样。)

陈道明摘下帽子,脱下军装外套,放在自行车后架上。回手猛的给了陆毅一个巴掌,怒吼道:“我不找,你也不找?!”头发乱了,领带歪到一边。毫无威严,只是一个极度愤怒、忧虑,几乎崩溃的疯狂的父亲形象。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和陈道明的气质相似,对我和陈道明对张静初很像。只要我一哭,他无论睡得多沉,都会马上醒过来。他说这是他在我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所以那次,当我喝下药水,杀害一个尚未出世的生灵,而你在千里之外陪兄弟游山玩水喝酒实况。我根本没敢告诉他,委屈的时候躲起来偷偷哭。

宝贝,我告你,我爹当时要想揍你,可比陈道明有相儿。

 

边老师说剧本不错,龙龙说情节抄袭自苏菲的抉择。我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老片。只想说作为一部改编,确实有失水准,整个一平铺直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也是长篇改编的通病吧。陈道明最终没个交代也就算了,张静初的心理变化总该多着些笔墨。姐弟俩同在杭州时,哪怕让陈道明跟女儿提一句:来的路上骑车拉我的小伙子也是唐山人,还在地震中落下了残疾。我猜原著中应该有类似情节吧,使两人在杭州有所交集。

原著中老王在方登13岁时对其实施了性侵犯,电影则完全表现为父女情。可是可是,既然电影取消了这条线,便大可不必设置“王妻埋怨丈夫在养女面前着装太随意”的情节。这是要表达什么呢?王妻对“终究是外人”的养女心存戒备?

无用(或者由于表现手法不当,观众难以接收到创作者所传达的信息,因此没有起到作用)的情节还有,姐弟俩的孩子碰巧都叫点点,这个名字究竟有什么深意?如果没有,这个巧合未免太画蛇添足——在影片中设置没有推动叙事作用的线索并且不解套,不是大家所为吧。

还有好些没交代到的,比如徐帆为什么选了弟弟。想必还是重男轻女,或者因为他年纪小。

 

地震场景和对灾后救援的刻画实在骇人,难怪吓哭了小朋友,的确有分级的必要。倒不是说小孩理应对这些画面和情节接受不了或不该接受,分级的目的不过是在负面事件出现时撇清责任。

而对于我,这些场面不过是唤起了我几倍于常人的对死亡和毁灭的恐惧,并没有太多震撼效果(新闻画面远比这震撼多了)。我终日处于极度悲观和恐惧中,看这部电影不过是让我多犯一次病,病症与平日没什么两样。

还有那句被奉为经典的“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我知道这么说特别找打,但我确实在“有”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这是臆想症。

 

我不好意思像别人那样说张静初没演技,但不可否认的是,她跟徐帆一比真的就跟不会演戏一样,而且脸上好多零件都是歪的。

李晨大男人的样子让我不禁要感慨一句,时间啊你是个神马东西。其实当年简宁的角色并没令我多倾心,倒是《男孩向前冲》让我记住了这个李晨。那部电影到现在快10年了吧,记得另一个主演叫李彬,也是挺帅的。

 

小方登被认为已经死了,然后在尸体中间被雨浇醒,然后安然无恙的四处乱走。不能理解,太超现实了。加之前面的电脑特效,当科幻片看也行。

 

方凳在王家的小名叫丫丫,陈道明又高唱起春天的故事,这让与人的粉丝情何以堪。结果又蹦出来个叫小(何)河的姑娘。操,当致敬片看也行!

 

看完电影想去唐山,看看纪念墙和百货大楼。这部电影会推动唐山旅游业的发展吧?

 

一泡尿憋了一个半小时,没坚持看完字幕不说,还特别影响观影心情。

 

ov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