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咬牙吧
(2010-03-20 00:22:38)
标签:
杂谈 |
本周严格贯彻三从一大的工作原则,坚持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采访写稿;同时保证12点至1点间就寝,并一日三餐,尽量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早起时间不定,取决于采访需要,最晚不超过9点。但身体状况没有明显好转,可能需要时间适应。例假推迟了1个月还不来,情绪暴躁不已,且愈发悲伤。
慢慢学着“不较劲”,已经小有进步,疲劳时恨得下心推脱任务,学会拒绝懂得说“不”。与强迫症作斗争,执拗时转移思路。
某日经历了一场辛苦而毫无成果的采访,回家后听着录音中大段的沉默和“这个我不能告诉你”,不免还是纠结。或许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毕竟机会摆在面前时,主观上已尽最大努力,结果就是这样发生了。扔掉提纲,告诉自己不甘也没办法。回家路上竟然有些愉悦,没有惋惜和悔恨,无愧于心。
那天时间是清晨,地点是首都机场。送走不给面儿的采访对象,打算早餐抚慰自己。看到汉堡王,想起了2008年底那场经典战役,对手是更大的腕儿,采访成功后泪洒T3航站楼。那一次,受的委屈比这次多,采的比这次好。此后经常在机场吃汉堡王缅怀这一经历。
但这天突然不想去了,觉得很是矫情。你才20几岁,何必总把痛苦的经历拿出来反复把玩,对自己说你真是不容易。这很幼稚——尽管那些经历真的不平凡且颇具价值,在阅历平庸的人面前永远可以成为谈资。但养大一个这样的情结是不利于进步的,要丢弃它,淡忘掉。若想成为不凡之人,就该把不凡经历视作平常,何至于刻骨铭心。
最近总有人给我上课,比如不客气的业务指点,这样才对那样才好;比如采访要低三下四,嘴要甜,成功率高才高;比如在领导那要多做功课,才能升得快。忠言逆耳不一定利于行。我并不意外的看到一种潮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只是饭碗和跳板,高升则意味着更多金钱和权力,而不是创造更多价值。也许我30多岁也会变成这样,我庆幸自己还清高过。
我有我的原则和底线,不为任何目的做哈巴狗。我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最好的例子,说明潮流不是绝对的,总有逆流而行的人能成功。我担心的只是自己能力有限、进步太慢,在业务层面上被淘汰。有口臭的前辈语重心长的说:“记者干不了一辈子。回头当个美女局长,多有面子。”可我觉得干一辈子记者挺崇高的。
浠汐同学奔着一个敏感的选题在重庆摸爬滚打了一个礼拜,四处碰壁,无功而返,沮丧无比。而在我看来,同是体育记者,人家的背影都比我等辉煌许多。多年后回过头看,她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而我呢?话说回来,若要我去体育某画报,凭我的工作能力八成也干不了。这点本事还谈什么理想?心太高终归是件无奈的事,好在我还比许多看不清自己的人强。
最累的时候,会没有时间痛哭一场,一边洗澡一边流泪。线条儿说:不成就不干了,为什么总是委屈你?我说,因为理想。说的时候自己都想吐,觉得真他妈可笑,现在哪还有人说这样的话。
她说,那就咬牙吧。
近期最受益的课是边老师给上的。给人讲道理和提建议的精髓不在于知识多么渊博、思想多么深刻、口才多么优秀,除本身的气质令说教更有说服力外,更在于对方了解你的现状和需要,每句话都能击中你的小心脏。当然不排除巧合成分,但边老师的教诲多数还是比较受用的。他还说要送个礼物给我,无聊或情绪不好时可以用来放松自己,致使身心愉悦。颇为神秘。
不久后在哈尔滨拿到礼物,这个神秘的自慰工具是个魔方。我说,这也太短了。
边老师的表情看上去比较像是想抽我。
QQ签名:除了爱人,都是敌人。
爱人还是敌人,我说了算。有些人自己搞不清楚,别自以为是。
结果王二看见,说,你的意思是除了敌人都是爱人啊,你真博爱。
哀大莫过于有一个如此思辨还深藏不露偶尔开口就让你泄气和无从反驳的朋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