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奥运崩溃时期

(2008-09-23 15:03:42)
标签:

杂谈

迷茫

昨晚做了个梦,暑假中要随某支球队接受野外生存考核,15天的生存后,还要踢一场艰苦的比赛作为结束。于是一队人马在教练的带领下,积极备战拉体能。那是一种紧张与兴奋融合的快感,我作为主力队员,对自己满怀信心。

醒来已是正午,不禁又为虚度上午的时光感到沮丧。墙壁上悬挂的写字板上,红色蜡笔字迹:Bye BJ Olympic.

19日归来后,持续的消化不利,恐是环境因素巨变导致的肠胃功能紊乱。中网公开赛暂时用不到我,在家待命;版面已经恢复,上网对付一些乱七八糟的小稿子。感觉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失去了支点,整个人颓掉了,心里空落落的。

我已不可能像7年前那样设定一个目标,或者称之为理想,难度太大。事实上,这几年不知不觉中早已是在依靠惯性前行,苦苦坚持。我老了,很难为自己寻找什么动力,到头来工作还是会变成“挣钱吃饭”,这样而已。

17日闭幕时还没有这样的感觉。当时只是想到重复的一次又一次结束与开始,不禁为此般动荡感到绝望。

19日中午,东北四环北辰桥一带大雨如注。我在雨中背对主新闻中心用力挥手,高喊着,再见,我不会再回来了。

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还想回去。

 

豁命

残奥会负责自行车和轮椅篮球两个项目,依旧很勤奋。开幕前领导仍然赌气不给安排任务,便自己跑到遥远的老山看中国自行车队训练;去十三陵水库跑公路自行车时,困得直想往河里跳。

从没跑过残疾人体育比赛,初期难免抓瞎,但工作劲头值得认可。更重要的是,比奥运会时有活力。后期甚至有些亢奋,变态的工作热情再度爆发。由于整天整天不吃饭,甚至开始厌食。水也不喝,几乎成仙了。

当然,体重仍旧没有变化。妈的。

 

恶心

和后方的矛盾始终没有化解。绝大多数时间里,我的稿子发不到一半。他们根本不拿前方记者的辛苦当回事,没有尊重,更懒于和前方沟通。每个编辑都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尽量方便自己的工作。而我竟然还在挖空心思琢磨读者感兴趣的东西在哪里,得到的答案只有,“赵总(负责指挥残奥会报道的副总编)喜欢这样的稿子”,“赵总觉得那样比较好”。所谓分析选题的新闻性,就是费尽心思揣度领导的取向而已。

于是每天报题,都是一场恶心。

无奈我本性难移。虽然曾经发誓“再写超过1500字我就不是摇滚女文青”,结果还是看到新闻点就舍不得甩,写很多条稿再拿给后方去糟蹋。

 

残疾

2006年远南运动会中国境内火炬传递的时候,随车队坐大巴一路南下至广州,与残疾人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残疾人运动员,留存了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云南“无手车王”对我说,你们认为有手是正常的,我们觉得没手也没什么大不了,都一样是人,你们能做的我们一样做,只是方式不一样。此后,我在看待残疾人时总是与大多数健全人怀抱不同的眼光——没有更多感动与震撼,在我看来,他们只是和我们长得不一样。

不过在轮椅篮球赛场,仍旧时常热泪盈眶,觉得自己白打了很多年球,不知道篮球还可以这样打。他们有多么热爱篮球,多么热爱生活。同样的热爱,我却不能因此重获新生,一味的死气沉沉,于是惭愧不已。

 

愤怒

9日得知,日报仍未转正的7个新人只留下了1个,其余6个全部“不予续聘”。和我关系好的全部被扫地出门,其中包括我们体育部的小祁。

过河拆桥,鸟尽弓藏,卸磨杀驴,兔死狗烹。

招聘时美其名曰“这拨应聘的素质好,所以报社领导决定破格多招一些人”,原来也是媲美小报和网站的下三滥手段。人家好歹还跟应聘人员说清楚,我们就是为了奥运会招些短期工。堂堂北京市政府的机关报,竟玩这种不厚道的阴谋,别说风度,连点脸面都不要。

佳佳说,一眨眼一年过去了,好像还没回过味来呢,就要拜拜了。想到不能再像姐妹般趴在他的腿上,戳他肉乎乎的肚子,差点哭了。

由于还在进行残奥会报道,小祁没有第一时间得到通知——报社也怕前方记者撂挑子。偶然得知这一噩耗后,小祁同志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原则,仍旧兢兢业业的完成了残奥会报道。这位同志和我有很大矛盾,每天不吵不拌嘴就不痛快。“这回想听我损你也听不见了吧。”

也许我真的会怀念,虽然经常被气的没有语言,至少换来半夜下班后有人相伴去鬼街喝酒。

 

感情

偶尔收工早时,和小祁、高小雯、高小炜在房间里聚众双升;偶尔有时也聚众夜聊,恍惚回到了大学生活。这是所谓的阶级兄弟感情。

很多时候,无聊的高小炜会在半夜来敲门,一起聊天或看恐怖片。我和高小雯依旧穿着睡衣在床上滚来滚去,内衣挂的满屋都是,根本没把已婚男同事放在眼里。那些时候,我会感觉他们是我的哥哥姐姐,而不仅仅是工作关系。像一家人一样没有拘束,没有距离感。

19日离开MPC前,我和高小雯同时收到高小炜的短信:衷心地向和我在奥运和残奥期间并肩战斗过的同志致以敬意。想起曾经断言“高老师是个情商为零的男人”,看来还真是需要深入了解。

 

收获

中国轮椅男篮主力中锋杨小磊同学是我本届残奥会最大的收获。

这位小同学倔强,要强,心很重。看到他第一眼,那份气质便让我感到似曾相识,继而很是心疼。浪费许多口舌,也没能阻止他退役的决定。但正如我采访时所说,无论如何希望他是顺利的。和采访对象套瓷是我的工作,但我想今后一定还要和他坐在拉面馆里,听这个很少对人倾诉的大男孩一直说,一直说。

对于国家队,不想过多评价,连失望的余地都没有。如果他能留在北京队也是好的,尽管舞台不算大,若足够装得下梦想,也就足够了。

杨小磊是北京人,虽然坐在轮椅上,也是正宗北京胡同范儿,直来直去,豪爽,还有些痞气。他最大的愿望是让爱他的人为他感到骄傲与自豪。衷心祝愿他的愿望能够实现,要清楚地认识自己,路才能越走越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game over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