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形金刚随便想

(2007-08-02 23:19:29)
标签:

影评/乐评

若是“随想”,总该有点深度;若是没有,就叫做“随便想”好了。失业,真是清闲得很,连看变形金刚的时间都有。好吧,我看了,怎么样?擎天柱很帅,大黄蜂很可爱。尽管如此我还是没对它有太多兴趣,就像儿时对它从不上心一样。不过作为消遣,还不算是浪费时间。
最大的感觉是晕眩,以及恐惧。
画面是教科书似的斯皮尔伯格大片儿风格。不喜欢,看这种镜头我总会晕眩。但是手提摄像却不会令我晕,着实匪夷所思。这种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的所谓极具视觉震撼效果的镜头从未让我感觉过瘾,每一秒都会错过很多细节。你来不及看什么,因为看清细节并不重要,细致繁复的思考更是无用!重要的只是感官冲击。速食年代的高速节奏造就了类似“大制作”,人的器官就这样变得越来越挑剔,同时脑袋越来越肤浅麻木了。
那些灾难性的场景和情节令我极度紧张,并发自内心的恐惧:不请自来的直升机毫无征兆的夷平了一座空军基地,莫名其妙的机械蝎子轻而易举的摧毁了一座城市,无数庞然大物横行街巷令你在他们(它们?)脚下如同一只蚂蚁般无助和卑微,正义与邪恶的对弈竟要城市付出几近毁灭的代价。这根本就不好玩。更过分的是爵士的死——一个善良的正面人物,正义团队的一员,也算不轻的角色,竟在一刹那被敌人被扯成两半,最后换来的只是一句悼念性的“我们救不了爵士,他是一个优秀的战士”。这算什么?难怪片中的男童看到巨大机器人厮打却毫不恐惧,还兴奋的喊“cool”,大概也是平日里此类动漫看多了,以为现实正是如此。
想起日前发现的一个单机小游戏,名为“美味星球”,玩家控制一个纳米试验失败产生的小东西,吃掉比自己小的东西,并不断长大。随着体积增加,它们可以吃老鼠、猫狗,然后是人,后来是汽车、房屋,直至整个星球、整个宇宙。游戏音效做得很逼真,吃人时,凄厉的惨叫令我毛骨悚然。我不明白,这种情节设计到游戏中,造成一种什么样的道德指向?
不仅游戏电影如此,如今,专门给孩子看的动画中,暴力、血腥、凶残的元素也与日俱增。以前的影视作品中,这些东西很少,因为人们都很抵触,从道德观上排斥它。大人们总说,以前治安多么好,现在社会如何乱。影视媒体宣传在其中起什么引导作用?大人们不怕看这些了,渐渐的也就不怕做这些了,甚至开始追求;于是,这些东西做得越来越多;孩子看多了也就不怕了,长大以后更不怕去做,觉得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从小就受这种教育啊,很稀松平常的事!人类的道德判断标准从根本上发生了扭曲。
扯远了。还有一点很让我嗤之以鼻的,是全片最后一句话。擎天柱颇有深意地说,“我们生活在宇宙各个星球上的汽车人……”。当然可能是翻译得不好,没注意听原声。难道全宇宙的生命或物质存在都使用汽车?拜托!那是地球用的,退一万步说,别的星球用不用你怎么知道?充分体现了人类的狭隘和想象力极度匮乏——琢磨出变形金刚这么个东西来有点得意忘形了吧?(不过仔细想想大概还是翻译出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批评的有些主观。说的学究点,艺术(如果商业电影也算艺术的话)不就是用来批评的么?要么怎么只有艺术批评没有艺术表扬这一说?无论是我不适合商业片,还是商业片不适合我,这些评论都不为过吧。
意外的是,这部一如既往充斥着疯狂炫技和美国人大英雄主义自恋情结的“大片”里,竟然还有一点有深度的内容。比如擎天柱说,人类应该自己选择生死——老是老套了点,好歹是一句放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可以加以分析的话。最耐人寻味的是,人类许多高科技产物都是基于对威震天的研究发明出来的,而威震天的目的正是摧毁包括人类文明在内的整个地球——多他妈哲学啊!
到此为止。我随便想,你们随便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