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很久,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过电影了。选择了《明明》,还好没有后悔。单单是喜爱的周迅,已经足够成为观看的理由。一袭黑衣的女子,三分俏皮,三分诡秘,三分不屑,又一分冷艳,着实令人着迷。总觉得周迅的迷人气质是天赋,若能修炼成个如她般感觉的女子,纵是寂寞清冷,心也甘愿了。
片子看的让人晕眩,确是出自广告名手。缭乱的剪辑和碎到不能再碎的镜头拼接,作为公映的商业片,似乎大可不必如此。于是便有了这小小的遗憾——若是在家当作实验电影来看,许是更恰当些。
从片尾字幕可知叙事的主线是母亲。或者我有些冷血,并未被这条情感线索触动神经。若是你得知张信哲是吴彦祖变了性的娘亲,你会有什么感触?恐怕不会是感动吧。为了摆脱人生苦难,舍弃身为女人的角色,重获新生,却始终无以忘怀对亲子的情意。我想,若没有“变性”这一表现手法,这种情节恐怕就会因落俗而一钱不值了。
拨乱心弦的是明明这一角色。
身在江湖的女子,已无所希冀。这一点影片处理得恰当,的确,这样的女子,已无须交待其身世,来龙去脉,成长轨迹,只要表现她片段行为就好。她知对阿D的爱恋是无望的,她知自己只可漂泊。她好像为了爱一再招惹是非,而她的一切追求,不过是扎根于绝望土壤的机械的美丽。她只想要惊天动地的一秒;其实,她什么也没有想要。
她看到NANA。于是她想要看到自己虚幻的复生。我不知这个阴谋成形于阿土将NANA错当作她,还是根本整件事情都是明明计划之中。她看到NANA是自由的,未死的,于是她决意将自己幸福的可能给了她。她知自己已无福消受。又或许,明明也是在挣扎与迷惘的。
体贴男人,快乐爱情。她监护着阿土与NANA的旅程,直到看着另一个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暗谷,奔向光明世界。于是,她可以心满意足的继续无望人生。那些好像在追求的东西并未到手,我却看见明明脸上的怡然神情。
这让我想起了我一心想要保护和关爱的那些小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