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玩书法 |
我逐条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后,越发觉得漏掉书法,实在不能让人理解。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网提供的名录,我发现此次发布的518项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10大类: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五、曲艺(共计46项);六、杂技与竞技(共计17项);七、民间美术(共计51项);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九、传统医药(共计9项);十、民俗(共计70项)。
而传统手工技艺一项中,我发现与书法相关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大多位列其中:
415 Ⅷ—65 宣纸制作技艺 安徽省泾县
417 Ⅷ—67 皮纸制作技艺 贵州省贵阳市、贞丰县、丹寨县
422 Ⅷ—72 湖笔制作技艺
浙江省湖州市
423 Ⅷ—73 徽墨制作技艺 安徽省绩溪县、歙县、黄山市屯溪区
424 Ⅷ—74 歙砚制作技艺 安徽省歙县 江西省婺源县
425 Ⅷ—75 端砚制作技艺 广东省肇庆市
426 Ⅷ—76 金星砚制作技艺 江西省星子县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法”没有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我个人猜测,可能是位列其中的大多数名录如“湖笔”“徽墨”“宣纸”和“端砚”之类多是属各地区的,各地政府的文化部门对此十分重视,申请工作及时到位,而书法很难说是属于哪个地区的,因此出现了谁也不管,谁也没有申请的结局。但京剧也是全国性的,怎么就有人申请呢?仔细一看,原来京剧是中国京剧院申报的,而书法不是也有了一个“中国书法院”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他们干什么去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东北二人转”、“张小泉剪刀”、“川江号子”、“古琴艺术”、“秦腔”、“皮影戏”、“少林功夫”、“寿山石雕”、“茅台酒工艺”、“女书习俗”等等,我们能想到的,几乎全部都有了。而书法却成了没人管的孩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了。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书法,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有人称之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可在公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却被遗忘了。这觉得这是中国书协等书坛领导部门的重大失误,严重地伤害了中国历代书法大师和当代的所有书法爱好者。这将给已经四面楚歌的书法事业,造成深重的负面影响。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四处当评委的书协领导们,天天都在忙什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这么天大的事不去做,他们还能做什么?只知道去评奖,去拿红包,去卖越写越差的作品吗?
套用赵本山的一句:这帮败家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