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菲特”。
(2013-10-08 21:39:41)
标签:
菲特积水余姚加油慈溪加油杂谈 |
分类: 如嬰如落 |
“菲特”影响,大宁波地区从6号晚上开始下雨,积水严重。
检验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场暴雨就可以了。
比如2011年6月北京一场一个小时的暴雨,让南站附近积水淹没到膝盖,路上很多车子熄火。我和爸妈站在天桥上,目瞪口呆面对这样的场景。
但今天的宁波地区,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持续至少一整夜的大雨。
对我来说,二十多年的记忆以来,第一次碰到。
这样的雨要是下在首都,直接整个城市淹没了吧。
昨天早晨和今天早晨,小区地面都有积水,今天更严重,差不多可以比肩高筒雨鞋的积水。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几乎整夜未眠奔忙,劝走住在地面层的人,尤其是老人。出门的时候看到居委会的一个叔叔,面色憔悴撑着伞艰难地行走在“海面”上。
慈溪城区的积水,基本在建设比较早期的地势较低的区域。比如我们金山小区,已经三十年左右了吧。比如我们慈溪中学,9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比如高中对面的中兴小区,比学校晚建几年。
昨天上午十点多才记起来应该问问外婆家如何了,结果是逍林(非城区)没怎么下雨,没事。
今天上午七点多再问,结果被老爷子数落了一同,这种电话有什么好打的。可是后来才知道,老爷子是想二老自己解决,不要我们为了去帮忙而忽略了店铺。十点多小姨打来电话,爸妈匆匆赶去,积水已经在邻居的帮助下,清理干净了。老人家早晨没法去到厨房,只是喝了点冷冷的八宝粥,将近一上午,累得不行。妈妈和小姨都很自责。七十多岁、身体都不怎么好的两位老人家,永远都那么体谅子女。
不少地方,带来了些不方便,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人们还很有自娱自乐的精神,一边清理,一边玩水。
前面几个晚上一直在看浙江电视台的台风直击,忽略了本地区的降水问题。后来上网才知道,宁波地区降水量有多大。我们慈溪排名第十,24小时累积量也到达了236mm。又加上我们就在海边,雨水相对容易排泄出去。
有过境大河道的地方,河水倒灌;有山体多的地方,山上雨水冲刷下来。降雨量最多的余姚,有很多山,又有姚江。好多地方被淹。
上午,家住余姚的姑妈打来电话,问我们家的情况,我细致地描述,她说还好还好,比她家好。然后跟我说她家小区(在余姚市政府附近)的情况:整个小区被淹,地面车辆轮胎都看不见,停水停电停煤气(管道),好在家里有食物和饮用水。姑妈的语气还是一贯的平和淡定,我当时想,应该不会有太久的围困吧。
晚上七点多,慈溪的雨还在细细密密地下。再给姑妈打电话,家里已经不通了,手机也都关机状态,不知道情况有没有好转一些。
整个余姚城区的通讯已经中断了,没有电,手机也撑不了了。不知道姑妈家的食物和水够不够。
有电的地方,应该都点着灯,给没电的地方一些光明。
上网看到朋友们转发的文字,有人看到宁波地区的灾难没有祈福反而类似于落井下石,他们很心寒。大意是,宁波地区经济发达,不需要外界的援助,更不会求支援。
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地区经济发达也成了一种负累。
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人,城市的居民,乡村的居民。我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劳动,用身处的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创造了手中的一切。仅此而已。
除了今天这种情况,我记得叶跟我说过,大一的时候英语考试要配备耳机,同学们都排队登记。轮到他的时候,问知他是宁波人,直接说,宁波人有钱,你自己解决。不由气从中来。
记得以前阿超跟我说,他参加一个支援西部的公益活动,这个“西部”并没有走多远,就在我们浙江自己的西部。经济那么发达的浙江,也有十分贫困的地方。
记得最近几年登陆浙江的最厉害的几个台风,都跟温州苍南亲密接触。灾情多次严重,损失相当惨重。我想,但凡有良知的人,都不会说出“反正你们有钱,多遭几次灾难有什么关系”这种话吧。
关于温州,大概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皮鞋”、“有钱”、“炒房”这几个词汇吧。
前阵子播出了一个《温州一家人》的电视剧,爸爸们都很有感触。他们虽然不是温州人,但是对于温州人这种骨子里敢闯敢拼、在外团结奋斗、在家乡亲和睦的精神,很是敬佩。但是,温州也背着很多负面的名声。
就好像,提起新疆人就想到“小偷”一样,是什么让我们的思维如此定势,不去了解就人云亦云下了结论。谈虎色变,避之如虎。
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只能记得一个大概。几个经济学家的座谈会还访谈什么的,问到未来世界经济,最有xx(词语实在想不起来,应该不是“威胁”这种词吧,可能是“冲击”或者是“主导”之类滴词)的地区是哪里。十个有八个说是中国,因为最近几年中国发展势头很猛。
当时第一个反应是,我们中国还有很多欠发达地区啊,你们不能只看到这些不知道真不真实的繁华表象啊。
好吧,最后这一段算是题外话。
很少写这样的文字。
但是,每个人总要为心里的东西,做一些什么。
你也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