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吧,在最好的时光。
(2013-07-06 13:31:54)分类: 如嬰如落 |
◆PART
一年复一年,千军万马煞气腾腾冲向一座独木桥——高考。
从多年前的黑色七月,转移到基本还算凉快的六月初头。
接触那么多次高考,每次连电扇都用不上。若有阳光,娇媚而不袭人;若有雨则干脆滂沱至沁人心脾比如今年。
走过自己的高考那么些年,已然很是明白:在人生这一长卷上,高考,它有自己独特的音符,却不是最响亮的,连个转折点都算不上。可惜太多人明白得太晚。又或者说,很多人并没有把高考当做一回事,该干嘛还干嘛,该学什么走什么路就勇往直前。
比如,马上要升高二的某个实验班的优质学生,因为喜欢电脑软件还是什么说不清楚了,毅然放弃了继续在这里读文化书,满腔热血花到相关的培训学习上面去了。这在一般高考寻出路的百姓来看,大概会惊叹不已。而我今天听说了,只是佩服这个孩子和他父母的勇气。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心心念念,唯有读书高?唯有读书好才是好?而我们教师、教育工作者到底在这里扮演什么角色?
这好几年,南开招生办浙江组组长张教授每次都亲临慈中咨询会,因着他身上流淌着这片土地的血液,因为慈中有优质的生源。而我,为了两头的母校,于情于理帮忙站台都是义不容辞的。举手之劳,付出一点、回报一点,都能让接下来的路途都显得心安理得。
今年咨询会,整个场馆依旧火爆。现在的家长都消息相当灵通,不像我填志愿的时候,自己也了解得不多,爸妈更是一丁点儿都没有参合,甚至志愿填报书上的家长签名都是临场抓了正好有空的三姨给我来写的。
有个已经确定去南开念德语的小姑娘在现场很是活跃,四处活蹦乱跳,一眨眼不见了,一眨眼又冒出来了。她说,那边浙江的一些一般般的高校咨询的人好么好么多啊,怎么分数考得不太高但很多人看来都还不错的人都老挤在浙江里面不肯出去呢?
是啊,哪怕去就近的上海,也出了自己省份啊。
张老说,如果他们填写外省的一些高校,指不定高校本身要比省内的一些好,以后发展也会更好一些,只是我们这里的孩子、家长都不愿意跑得太远。
想着这些年听到的关于高考、大学的家长里短,大致总结出这么几条:
我们这一带、这一代,生活条件实在优渥,孩子对家人的依赖、家人对孩子的关注都空前了,以至于女生甚至男生都不想走太远、不愿走太远、不敢走太远,家长也不放心不舍得。于是,杭州、上海,满地都是慈溪人。
很多家长说,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总是希望ta能回来的,哪怕不会来,就近也好,宁波、杭州、上海……总逃脱不了这几个名词。家长的想法,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希望近一些,希望学校条件好一些,宿舍好不好?有没有空调?环境好不好?诸如此类与学术、未来毫无关系的问题总是抢占头几条。这两年厦大的名气大起来了,我觉得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厦门环境好、厦大校园据说最漂亮有关系的吧。
有个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擦肩的孩子,满身沉重,家长也是。他想学金融,来向我们咨询。张老、我、一个学妹的妈妈、德语的小姑娘,都强烈建议他上南开念金融是最合适的,结果他犹豫,家长也犹豫,言谈之间依旧是浓浓的对没能去清华北大的悲伤与遗憾。大概,我和小姑娘略额度地忖着:是嫌弃天津太远又没北京好吧?
高考失利又如何?念不成清华北大又如何?是什么让我们闹钟深深扎根读清华北大的人才是最好的、有最好的出路?仅仅因为高考分数最高么?
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啊,何不借着上天丢下来的第一个“坎”作为跳板,跳上新一段的路程,在最好的时光,尽力迸发呢?
0701
◆PART
读完小令的《出发吧,在最好的时光》,已过去一周有余。回荡在心里的念想,浮浮沉沉。积淀了这么一些时日,有些已经散淡,有些还固执地停留在心中,不敲出来不肯罢休。
念高一的时候认识小令,实属偶然。因为期中考试安排高一高二邻座,于是我的第一任大型考试同桌就是当时念高二的小令。她的脸庞很简单,笑容很灿烂,名字和我的一样,都充满男孩子气。她说话很爽朗,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子的——在我当时以及现在看来都是遥不可及的——不羁。再后来,因为学生工作,所以略熟悉一些。更深的印象,是04年年末的那场元旦文艺汇演,他们班上演了一场至今都让音乐老师赞叹不已的话剧——《英雄》。她担任的,是张曼玉的角色。其他的,我也只记住了演秦始皇的人。另外,后面的N任考试同桌,一个都没有记住。
渐行渐远。在人人上偶尔的张望、交流,直到她出游的各种照片铺陈在我眼前,才把她重新拉进我的视野。
当她这样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地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很惊叹,但不惊讶。这样一个仗剑走天涯的女子,与我记忆中的那个人合为一体,不带丝毫偏差。
是刻在骨血里的东西,是我们背后如空气般不起眼的环境,使得明明当初看上去差不多那么多的同龄人,扬帆起航后,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那个可能我也认识的猪哥说,自尊到极致,便是自卑。这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简短话语毫不容情地撞击心房,这股强烈的共鸣朝着四肢百骸呼啸而去。于是,我从初始的羡慕赞叹,开始明白、懂得、叹息、心疼。
华丽背后是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泪水与咬牙坚持,而常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忽略了为这光环付出的厚重前奏。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和坚持到底的心就说走就走的;出行,旅游,也并不适合每个人。
有些人为了释放压力,有些人为了看风景,有些人为了亲近自然……理由有很多,而真正做到走一步成长一步,让以后的路每一步都能够心安理得,却是极少极少的。
我很记得那么几句话:“如果我们本身就是个精神空虚的人,如果本身不会思考,没有观点,不会成长,那么旅行根本不解决任何问题。除非你永远不再回到正常社会。”同样,如果平凡普通的生活本来就能够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净化不断升华,也不见得非得去实践“行万里路”来增长些什么。
我倒是信奉这样的条条,在最好的年华,辛苦也好,顺当也好,只要不虚度年华,出发做一些适合自己的事情,让自己变成越来越好的自己,平凡与否,不重要。
其实每个站在前端的人,出发的时候只是顺从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心意,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下去,仅此而已。
“比起说走就走,我认为更勇敢的是把平淡生活活出精彩的人。
我希望自己能够从前者变为后者。”
又有多少人能认识到这一点呢?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