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这次“生病”。
(2012-05-20 16:30:18)
标签:
菜鸟老师学习心得 |
分类: 心田半畝 |
本来想,周四汇报课后应该自己会写个总结心得,结果一拖拖到今天。也是机缘巧合。
昨天下午去拔牙(拔牙时间被家里人各种诟病),可能麻药没打准还是我个人体质问题,痛死我了,泪水哗啦啦流,完了之后干脆很不要face地哭了一场。估计当时医生护士和外面等着的人都觉得很新鲜吧,这么个大姑娘,哭成这样。对面那个小盆友肯定会想,这个阿姨真羞羞。小姨说从小到大没见你怎么哭过,真该把你当时的样子拍下来留作证据。
好吧,我也就,不过是,借此排排毒。
后来的消炎点滴,据人民医院牙医说是很刺激肠胃的,偏偏我就是个小胃不够坚强的娃,回到家从4点半左右就开始不停往厕所跑,吐得稀里哗啦,又是中饭食物又是酸水又是苦水。实在熬不过,还是劳烦老爹带着我跑去人民医院,打了止吐针,配了养胃的药,吧唧吧唧回家。每次生病不舒服的时候,就觉得真是对不住爸妈,这么大了还要麻烦他们那么多。平常蹦蹦跳跳的时候倒是没怎么注意。阿弥陀佛,我现在开始一定好好养胃!
一夜辗转,心脏似乎要跳出胸腔,凌晨才迷迷糊糊睡去。本来今天是要去宁波办事的,还可以顺道搭老爹的车子,结果坐车到逍林就扛不住了,在姨妈家下了车,躺了半天,一直都恹恹的没什么胃口,可是不吃又实在饿得慌。经过大四元旦那一次,我现在很怕自己饿久了晕掉。
2点多回到家,妈妈说餐桌角落有几本书,你现在空着就去把那本爱心什么的看了吧。
于是我乖乖地找了书出来,《爱心伴孩子成长》。
才看了十几页,就觉得,此书甚好。以前认为,妈妈从佛堂里请来的书,都是浅显易懂却也是常人不会完完全全落实的道理,所谓三岁小儿知道,七十老儿做不到。而我也有着心里的什么什么不屑一顾之流的傲气,不想看。人就是这样,自己要看的,千方百计找时间看;别人“要”你看的,就是不肯静心仔仔细细看;师傅也说过,她儿子吧,她的话不见得全听,老师的话倒是都进心里去了。
肖老师是一名小学老师,现在算是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义工老师。
我一直认为,虽然从工作量用脑量上看,应该高中老师比之初中小学要辛苦,至少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不轻松。但是,我也认定,小学老师是最难做好的。因为学生都还小,还需要家长老师大幅度的引导教育。“三岁看老”是古话,现在也有教育家说三岁、六岁、九岁三个阶段是最关键的。那么,除了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至关重要。扪心自问,我做不到那种面对小孩子软声软气、循循善诱的样子,感觉偶尔有点一本正经的死相。
看完整本书,也就152页,印刷的字体又比较大。我仔仔细细花了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那些三岁小孩子就脱口而出的道理,现在我,南开毕业生、做了近一年老师我,也不见得能够落实到实处。
什么是有学问?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学历,就是有学历,这是小孩子的答案。
那么,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他不孝顺父母,你觉得他有学问嘛?小孩子们就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回答。
如果同样的问题现在摆在我面前,我会怎么回答?一个不孝父母者,纵使学历达到了世界顶峰,也会为人诟病,不会有人会完完全全景仰他。而一个孝顺父母者,虽然不会做所谓的学问,但是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一份工作,成为了这个社会不起眼的一个钉子作用,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人,顶天立地。
我们上一堂课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能够让他们幸福一生的东西,这些东西,没有具象,又点滴落在真实的生活中。好的习惯,好的心态,好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好的看待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
我们怎样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都会立刻回答,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同样70分,一个原本只能考60几分,另一个平时是80几分,那么一个在学识上进步了,另一个则退步了。而这一种进步和退步,又不光光是知识的问题,而是学生对于学习这件事的态度问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肯教的老师。而所谓教好教不好,又不只是专注在分数上。每个人都有所擅长,他可能就是天生学不好数学,却偏偏对历史很感兴趣,学得非常之好。那他就不是好学生了?
我们都不是圣人,只能心随境转,而做不到境随心转。所以总是被这样那样的外界环境所迷惑、影响乃至颠倒,失却了那颗人之初性本善的本心。而我自己也一样,常常觉得,这个社会就这样了之类的,哪怕身边的一堆人做得多么好,也不过杯水车薪。但是,有好过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前阵子师傅在办公室里提及一篇文章,永远的23名。听着她的描述,我知道,这篇文章我看过,之前的标题是《当英雄走过,我只想做个在路边鼓掌的人》。这个世界哪里有那么多的英雄。
我妈妈总是把自己女儿想得很伟大,能做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我也很无语,经常跟她唱“反调”,总说,能把平平凡凡的每件事都做好,那就是伟大了。世上多得是默默无闻却为社会做着巨大贡献的人。好在,机缘巧合,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虽然不是能够在言语间插入更多教育的语文老师,好歹,也算一名教师。于是,她心里的火苗又窜得老么老么高了,希望我能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云云,能在上课下课的时候多跟学生交流,能引导学生往好的方面走,能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散播出去。
我有一个好妈妈,虽然她的女儿不见得多好。但是我感恩,越长大越感恩,小时候所讨厌的她的教育方式,在今天看来,是对的。至少,如果没有她,今天我就不会站在讲台上。心怀感恩进取之心,力所能及。我也庆幸,她作为一个家长,没有给历来所有给我任过课的老师带去过什么麻烦,算是相当省心的一类。
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老师也同样。在我们抱怨社会物欲横流的同时,是否反思过,自己有没有被“同流合污”。我今天看完这本书,觉得自己并不见得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也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心境能不能延续亘久。但我相信,有妈妈在,有恩师们在,有那么多的好书好人在,会时时刻刻警醒提点,让我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得稳妥、长远。我以后也会成为家长,用同样的心面对所有的孩子,这是给自己的期许。
老祖宗留下那么多字。
什么叫做“忌”?就是心里只有自己。
什么叫做“夸”?夸奖多了就大亏了。要让一个人不再成长,就不停夸他。
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收获点滴心得。我想,应该时时处处找点时间,多看看繁体字,从造字法中,去学习祖宗留下来的精髓,够我们几生几世来学习,来传承,来弘扬。
另:
周四汇报课,前后找了三位听课的老师给我点评。虽然面对点评是心怀忐忑,但是就算是一个大师的课,也能挑出不足,何况我一只菜鸟。
总体是在慢慢进步的,细节上的问题要多注意。
师傅说,要多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组长说,以后每个月备一堂课,邀请师傅去听,或者施老师也可以。
黄老师说,多看看一些专家们对某些知识点的论文,对你自己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施老师说,有些地方可以讲得十分精彩,却被你平平带过了,这种地方要好好学习学习(好吧,其实就是passion不够,语言抑扬顿挫不够);倒是整体表现显得挺自然的(大爷啊,我做实验的时候您眼花了没看见吧,手抖啊,上课前还深呼吸了好多次呢),学生也挺配合(平时上课几个聒噪的见巨头太多都没吱声呢,不然更加热闹)。
人嘛,总是需要在别人不断肯定的虚妄中加之批评指正放才慢慢进步滴。
最后分享,《爱心伴孩子成长》的优酷视频——>第一集。网络上有后续的。希望有意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