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玉水梧桐 |
=====================================================
写在前面:
她总是用过来人的身份来“告诫”我,连亲人都会背叛你,何况没有血肉关系的外人。
她总是很认真的叮嘱我说,真朋友太少,亲人之间也不一定全部无隙,只有自己一家三口才是亲密无间的。
我相信她的爱,我相信她的话。但是,有时候,我有点不屑。
我自是相信一家三口在一起,所有的光环暗点是那样交汇融合的。
因为一家人,无间地生活在一起,便有了习惯和包容。这点是我也觉得很惬意的事情。
从某一天开始,我重视朋友。
慢慢慢慢,我开始让一些人靠近我乃至住进我心里。
只是,很多时候我在重视之外又那么不经意。
时间。空间。也许绵长,也许亘远。
=======================================================
===================
(4)
我们之间,平淡如水
===================
其实也不算服不服的问题,只是在多年前的那一刹,自自然然地低下头来,亲静真切地唤那一声姐,便就此亘古不变。
2010,我们的交集很少。照例每个假期都似乎冥冥之中有线牵着一般,匆匆聚在一起。等候是一种历练,我一直深信。这样的过程,有着清静的喜悦,有着再见的美丽憧憬。
那天小咪在微博里回复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她手机里那么多以“阿姐”命名的名片了,原来有一半是我的阿姐。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本书,里头一个刑警队的队长被组员们称呼为老大,某天开会,老大手机响起,摁下电话便是一句很恭敬的“老大”,于是组员们侧耳倾听——老大的老大打来的电话。
很好玩的段落。
十月份几乎都在家。某天她发短信给我。几个来回,我一个激灵翻日历才意识到今天她农历生日来着,赶紧补上一句生日快乐。她说,就是因为生日,所以想找我吃饭。无奈我要去医院看牙齿,只能错失一次见面的良机。
几天前杭州、上海和家里都大雪。是她第一个发雪地照片给我,告知我这个讯息。
看到彩信的那一刹那,心里头忽如其来的温暖,潮涌而来。好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与Chloe相知,近乎一种激烈。
与Mia相近,近乎一种习惯。
与Susan相交,近乎一种似然。
与Sophie相亲,近乎一种亲切。
而此时此地让我想一个词来形容我们之间,自然冒出那一句经典——君子之交淡如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大概,就是这般感觉。
温温的,淡淡的。
平易之感,安淡之感。
07年写的《如果·爱》,定义她为“霸主温柔”,是否该归为少不更事?
就如斑马以前说(估计现在还是一样,可怜的斑马),大姐好凶。
而我作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人,竟也如此看不真切,实属惭愧。
很多时候,我会说些不温不凉的事儿。
摩羯为人,总觉得很多事情没有必要,便习惯性埋在心里头。
而多数状况下,自感觉良好的我,其实懂得的真的太少太少。无怪乎高中三年经常性地偶尔,被定义为“白痴”。而这样的过程,也确实学到很多东西。
在我眼里,她是一个生活的百事通。
遇事决断,做事细心。
习惯性客观看世界的她,也确实适合去做个医生。
不算冷眼看世界,只是清楚什么叫做无所畏惧。因为心里清净透彻。
我羡慕她做的一手好菜。
我羡慕她处事淡定悠然。
我羡慕她生活优雅有条。
……
(排除偶尔的纠结,那叫做正常女子也)
算不得互补,算不得相似。
隐隐之中,仿佛我们都是不温不热之人,不会太过在意什么人、事、物。
所以我们有——
各自的淡定,各自的纠结;
各自的勇敢,各自的胆怯;
各自的细心,各自的大条;
……
不同的信仰,只能说,暂无冲突。如我们这般淡如水的交集,应当永无的吧。
每一个朋友,不一样的感受,一样的珍惜。
如果爱,我依旧贪心地祈祷,这一份感情能够绵延亘久。
如果爱,我始终真心地祈祷,所珍惜的朋友能够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