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长

(2009-10-25 09:31:14)
标签:

人生

杂谈

分类: 如嬰如落

   生而不哭,长而不笑。

这是给自己的定义。忽而想起“判词”一说。不觉莞尔。

 

早餐前读安的《看张·爱玲话语》,亦是假期荡下来的余留。只是记得在发心前已从图书馆借来过书本读过,无奈印象不深。借用“世风日下”,我的记性啊真乃愈来愈不如高中前那样旺盛。MISS蔡的话说,是没有好好保养记忆,滥用而已。中的。

 

最近学着通通开始慢条斯理吃饭。很纳闷,在家的时候总是最后一个,出了门想做个第二没人能成就第一。每次和通对面吃饭,都觉得自己是在暴殄天物,还自诩美食家呢。

 

要了个素包子,端了碗豆浆,慢悠悠找到座位,拿出小药片盒子将里面装着的白砂糖倒入碗中,很温柔地搅拌。某日八点的食堂,人尤其不多。我自是乐得空旷地慢慢享用。我很窃喜今天起床就把头发扎起来了,果然清清爽爽吃饭很舒服。我用了六分钟解决一个包子一碗豆浆,很是满意于自己所花费的时间。不觉嘴角略略上扬。看完时间,又恢复平常的表情——了无笑意,一个人静静稳步走回宿舍。

 

阿婆妈妈阿姨们跟我说,我出生的时候没有哭,被医生拎兔子般提着双脚“狠狠”打屁股打哭的。算命先生说,我是一个丹东人投胎赶了几日几夜的路磨破了三双草鞋终于到达目的地所以自然要好好休息一下故而不哭。所以惹得我一度很想去丹东找找前生回忆。阿婆说,你不是来受苦的,所以就不哭了。这个我点头,跟鸡啄米似的。记忆以来,一直都是平平稳稳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磕磕碰碰。除了经常进出医院再没什么大的干戈。偶尔来个世间百态的家庭难经跳出来插个曲,自认为是很好的。我只是很纳闷,既然是个那么安静、不哭的小孩,一出世就挨打,好冤啊。后来看医学解释,若小孩子不哭,必须弄得它哭,要不然肺鼓不起来会窒息而死。不哭而生的小孩很容易在婴儿期夭折。我开始暗自窃喜我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妈妈也说,小的时候求生欲就很强。

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接触我肉体的人很神乎。当我还在妈妈肚皮里的时候,她指着肚皮里的我说,你这个孩子要早产15天。于是在那个被定下的日子里她喜滋滋在医院等着妈妈然后又乐呵呵地把我接到这个世界上更是狠狠地打哭我让我“活”起来。

现在想来,大概是我早就知道这个世界本就是纷繁复杂,所以对生于世界就是受苦的说法澹然于心,也预知了我的人生轨迹是平凡稳健的,故而不哭。

小时候,妈妈总是叨咕小小年纪绷着个脸做啥,谁欠你了?合唱队老师捏捏我的脸说,你怎么不笑啊。……

不哭,亦不笑。似乎奠定了淡淡的心情淡淡的生活淡淡的人生。所以,对所有事,并不十分上心。所以,看安的《她和她的金锁记》,写她和她的外公,会觉得,她有这样一个很在心的人,亦算得幸事一桩。

又或者,她是由外公带大的,童年记忆统统是和外公相关的。而我是众望所归的“生的是女儿”故而阿爷阿婆阿姨舅舅乃至隔壁的亲戚邻居都十分喜爱,因为妈妈是个残疾人,所以大家希望生个女儿替替手脚,至于后来替不上手脚是后话。当时只有妈妈不喜,因为她想要个男孩。当然了,现在她也承认当时只是想要个名气,养着的话还是女儿好,贴己。我亦无怪。童年记忆,总是和爸爸阿婆挂在一起的。爸爸为人处世不急不躁四平八稳待人诚恳圆好,这于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过之而无不急更是阿婆满心欢喜的。因为有太多的人在身边,所以习惯了很多人来爱,习惯了那么多爱在身边,自然无法集中于某人某点。幸事,非幸事,亦然。

小时候不喜欢妈妈。甚至到了“恨”的地步。妈妈对我很严苛,在家里脾气又不好,常常说些类似尖酸刻薄的话,我这个乖宝宝不会亦不敢反驳,只好顾自吞受,幸得爸爸还由着我些阿婆疼着我些。近些年她开始学佛,脾气收敛很多。我也渐渐了解,身而残疾的她有埋在心底的自卑和要强的自傲,两者夹杂一起,便衍生出她的人生轨迹;我也渐渐明白并感恩,她的严苛对我的人生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女儿长大了,总归是能和母亲心通的。我也算是自傲地说和爸爸妈妈都贴心贴肺至于今日无不可之言。以前她笑说,除了性别,我没有什么其他是像她的。大家都认同。我也点头。渐渐发现:我没有她的大公无私,亦有她的真心为人;我没有她的上进要强,亦有她的坚强自立;我没有她的严于律己,亦有她的宽以待人;我没有她的豪爽利落,亦有她的细心规律;我没有她年轻时在阿婆重病阿爷不管不顾的情况下跟阿爷叫板威胁的劲,亦有在父母吵架时左右开解因为难心伤而独哭的孤寂……

如果说我的不哭是天生的,我想武断地说,不笑,是拜妈妈所赐。只是,不再怪责。

 

这次重新细读安的《看》,惊异于,不止是《人生》,这本子里的文字亦是我所惊叹喜爱的。

有时候觉得,其实我应该是适合读张爱玲文字的。我似乎很能了解三四十年代上海的里里外外。大概是家离上海太近,一伸脖子就嗅到了上海的空气。奈何总是不肯精勤一下发个心细细读开去。

 

那天大叔说我是因为没有触到命门故而没有大的反应,我认可。地藏经亦好,惜春纪也罢,其他文字更是如此。转而思忖到底命门何在?

有时候想想我是不是在这个光鲜的世界太过于格格不入或者跟不上节拍。小周周说我适合生在古代,悠闲雅然平淡静好。我不置可否。换做自己评价,再有个中规蹈矩。

没有特别喜欢的歌星影星,没有特别追捧的作家画家;不会因为看到帅哥美女惊呼,不会因为八卦新闻评头论足;没有为之义无反顾的人,没有特别在心上心的人……一切二十来岁的女生会有的鲜活表现,在我身上好像什么都没有,仿如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一般。偶尔出个TATA闹个什么心让我忧心一下,偶尔出个家庭小事故让我挂心一下,其他再没什么了吧。最近上火,通很诧异的说,你居然也会上火,你什么时候回人间来啦。噎得我差点吐水。

 

也可能历来太乖巧平稳。于是一爆炸就“想不开”“想太开”和大姐跑去拍个写真,被摄影师叨咕着那个笑应该怎样笑让我特别无语。所以,还是不笑的照片比较自然比较舒服。

 

改天大笑大哭一场,看看后续。

 

纯粹因为《看张》引申出来的念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心沉淀
后一篇:拾零•重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