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
是属于某一个冬夜
冬夜
脱化出那一泓宁静
如果说是因为已经进入了考试备战,那么我就姑且“原谅”自己最近总是草草文字。
今天中午和小九一起去吃饭。
早就想好要吃个什么铁板或者盖浇的——米饭。
是的。最近总觉得唯一一个很隆重的饭,就是应该吃米饭。
或许我比较挑不喜欢原料就不是很好的各个食堂大锅或蒸或煮的白米饭,所以一连好几天都是吃炒饭的。大概天性就是喜欢饭粒是比较干干的。就连以前早晨吃即使本就应该有很多水的泡饭,也都是把营养成分很多的汤水给逼掉然后再吃剩下的“泡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是暑假听方妈妈讲经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所以自古以来老百姓安土重迁真的不是盖的。
以前没什么感觉。
到了津门将近一年半,这两天对于白米饭的爱恋似乎是重生一般袭击我的口舌、胃肠、感官甚至心脏乃至全身上下。
我对自己说,重新爱上白米饭了。
如果说以前只是习惯,那么,此刻的我,终于意识到我确实爱上白米饭了。
确切点说,米饭吧。毕竟最近吃白米饭还是比较少的,多的是炒饭啊盖饭啊铁板饭啊。
最好吃的白米饭是农村大灶大铁锅煮出来的有香香的锅巴在锅底和逸着铁香的大米饭。
妈妈的胃口不是很好,我们一家三口的胃口都不是很好。可是,到了外婆家,每个人都会起身去盛第二次。我么,还要留下足够的空间到最后吃锅底的香香的锅巴团子。
然后是电饭煲。电饭煲比大锅在防止锅巴焦得太厉害方面比较有保障。只要调好水米比例,粒粒的米饭还是很好吃的。
最不好的就应该属高压锅了。
当然,以上三个只是一般家里的做法的排序而已。
像高中的食堂,米饭也经常很好吃的。是大木桶蒸锅蒸煮的。香喷喷的又很有嚼劲。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嚼劲,所以才会很喜欢吃糯米饭的。用家乡的说法就是早上的糍饭团早点,裹着油条和酱瓜或者榨菜。可惜,北方没有。因着糯米的关系,也喜欢吃所有用糯米作出来的糕点甜食。大概我比较好吃的缘故。韧韧的甜甜的。当初带到学校一大包的这种糕点甜品,丫头好生羡慕地说真好啊生长在有那么多好吃东西的地方。我自然是开心啦。
今天小九说,如果以后我们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干脆在学校附近开价餐馆,专营我们浙江菜,或者小点点是我们宁波的菜,什么宁波咸鸡(咸菜,这是宁波农民的叫法),余姚榨菜这类可以充当调味配菜的好吃的菜,就专门从家里运来。我说,那敢情再好不过的。
笑,笑,笑。
我们都爱自己家乡的食品。是我们的舌头胃肠,还有我们的心。
小的时候总是问妈妈,为什么我们天天吃饭就是不腻呢?
妈妈总是白眼相向,乱说,连饭都吃腻了就只有快死的人了。
唬得我呀~可是隔了那么段时间又想这个问题。
大姐说,米饭是主食,那些个美味的菜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让白米饭能够顺利地被我们很舒服地吃进肚子里去,不至于太无味。
其实,当初不发达的时候,有白米饭吃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了。是现代人似乎忘记白米饭对于人类的价值了而想着要什么样才更口腹享受于是把曾经偶尔出现过的或者家常的菜通通发掘出来或原版或加工然后发展成什么什么菜系。
当一个人饿得发疯的时候,白米饭就是他\她的最爱了,不管他\她曾经多么忠实于美味可口的菜肴。这是真理。
不过,想来,煮出来的米饭到底好不好吃,稻米的品种、质量,水的品质、比例,煮饭时的火候时间还有那个什么工具,都是很重要的。很不好意思地泄底,我没煮过多少次饭——白米饭。小学中学早晨的泡饭倒是常事,而且我自认为比妈妈煮得好吃,当然是我觉得好吃。呵呵。要煮白米饭,而且每天都煮得不难吃,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哦。
外婆家的大灶,柴火整顿老人家总是嫌我们小孩子不知道怎么加好,很器重表哥呢。所以,没我们机会。
高压锅,让我觉得心里怕怕的,煤气灶我也觉得不好惹,干脆,还是不要太近。
电饭煲,家里不常用。
——一句话,没有我发挥的余地,只能在这里叽里呱啦地很不腰疼地评头论足。
读大学前,没有白米饭这个词语的概念。我们一说到她不就是“饭”吗?
到了北方念大学才迫不得已改过来。要吃饭,得说清楚是吃白米饭。要不人家会不知道你到底要吃什么。北方的“饭”是很广义的概念,什么面食啦米食啦通通包括。哪像家里,饭就是饭,何必加个“米”。谁人不知道呢?
啰啰嗦嗦这么多。
爱上白米饭,是经过一年半的洗礼之后,重新审视了对于她的感觉后下的定义。
我,重新爱上白米饭。
break in
女孩跟我说,她在圣诞节那天答应健少做他女朋友了。
她觉得,自己对于健少的好感好像在增加,不时总是会留意。
她觉得趁着自己年轻的时候要……(虽然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可以理解)
是啊,人么,总是要跨出第一步的。
女孩的星空,我要你情朗。真的。
她又跟我讲述了一些自己的心里过程啊之类。
我很惊异地发现,我们的心,是如此地相似。我们的心路,连节点拐角都惊人地一致。
大概,这就是契机。需要合拍的。
不过,我想我大概还不至于担心女孩是否会受到伤心云云,也不至于无聊到因为关
心女孩儿跑去跟小孩说如果你让她伤心我不放过你之类的“豪言壮语”。
我首先应该肯定他的恒心吧,然后要祝福他得到女孩首肯,再次就是希望他们能够
在相处中能够彼此增进了解。
毕竟我只是站在女孩身边,并不太熟悉男孩。或许当初叶在留言簿里写的那样,
“或许给你的印象我是个狂野的人”(其实应该写孩子比较确切),我只是看到了表
面。就算我好像能够深深体味女孩到底在等一种怎样的合拍的波长频率,希冀怎样一种
静姝美好。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关心女孩的朋友,在一边静静祝福是最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