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写在前面:
——要向高先生道歉了,因为盗用了他为顾准先生写的传的标题了。
难得,我终于很认真地开始思考叫做“未来”的什物。
到底,我抱了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天大工管?
到底,对于考研我又是什么想法?
到底,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到底,会对哪方面深感兴趣而渐行渐深地前进?
我们其实都深谙一个不是规律的规律——人生需要好的老师,他/她(们)会在某些方面无形地影响我们,然后以不小心就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但是,真正的老师几何?好老师又几多?
行将至今,作为一个学生,我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然,毋庸置疑,老黄却是我心中的一个好老师——衬得上老师这个称号,还能拥有一个“好”的修饰词。
寻寻觅觅中,竟然忘记,道路上行进的双脚的主人是我自己。不能因外耳忘内了啊。
我想去丹东——那是从小魂牵梦萦的一个地名。因为算命先生说我是那里的人长途跋涉到慈溪投胎的。虽说有点那个啥,但是相信前世今生的我,还是比较“向往”的。或许,指不定还真的会找到些“眼熟”的东西。
我想去西藏——可能就是为了那藏传佛教和那里的我所感知的风情,和人云亦云的追潮思想。
我想去新加坡——因为从小到大阿婆妈妈都说那里很好,我也就暂且不管艾君所说它对于我们国家并不是十分“友好”的说法“一心向往”。因为我所获取的“材料”中都显示那里很文明很干净,云云。而且佛家在那里发展得很好。其实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想去澳洲——因为在发达国家里,美国和欧洲的国家好像,让有一种怕怕的感觉。而“今生不得不知道人”净空法师在澳洲。所谓的生存在那里的压力也相对小些。当然,我应该只是想出去走走吧。然后学习些我所“臆想”的东西,比如,佛家经典。
我想去北欧——感受一下那里的高福利生活之中的人文风情。纯粹被喻老所感染的。看来我很会受人感染。要形成自己的思维真的好难啊。
我想去日本——不是我不爱国啊。只是好奇怪,可能我真的是新新人类的标样了,对于过去的历史纵使了解得再透彻,好像,我始终没有对日本憎恨的丝丝感觉。反而,很多方面有些好感。可能,文化方面的吧。比如说茶道啊还有他们保持着古老的和服传统等等我们汉民族已经好像因为西化而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些我所不讨厌的东西都是从我们中华本土搬过去的!!!当然,只想去体验一下那里的感受。自然是不希望感受到所谓的敌视啊鄙视啊之类的了。
目前能想到想去的地方就只有这些了吧。也或多或少分析了下原因。应该也算是有那么点点的抵达了些许的根层岸届吧。
当初想到关于双修的问题时,我很悻悻地对自己的心说——原来你也开始功利了呢。
幸而当初我没有所谓“信誓旦旦”讲过坚持什么什么的信仰之类云云。
我羡慕崇敬旅行者或者用时髦些的词就是背包族了吧。更崇拜那种书上介绍过的多少多少钱(数量不多的)和简单的行囊游遍好多好多的地方。那简直就是一种天方夜谭——对“古板”的幼稚的“守旧”的我而言——神话般的行为。
羡慕他们的动机简单,因为我觉得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双脚履行对大地的承诺,用自己虔诚的的心去聆听世界的声音,用自己明净的双眼和造物主(历史,人民群众)对视……在我,这是一项带点神圣的“使命”。
我也向往去这样旅行。真正的旅行。而不是旅游。
但是,现实世界总是现实的。我始终活在我自己固有的生活之中,从来没有跳出过,一点点跳出的企图都没有。以上的东西也只是设想,或者,臆想。根本不知道有生之年会不会实现哪怕一条,甚至,会不会始终记得这些东西。
《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看到600多页了。看了五分之四了。越看越痛。那样一个天生才子。
或者,哪个夫子说对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什么什么折磨于他之类可以马上领悟到语句。
关于他苦难,我觉得我已经没有资格有任何的想法了。只能作为一个今人而去了知这样一个人物,以及他度过的大段的时期和时期中发生的事,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以前觉得他的子女太——无法用言语表达了。可是,当看到600页的现在的我,觉得,那个时代,有一个顾准本就是奇迹了。他的子女与他断绝父子关系,突然觉得,我好像可以理解了。
因为谁也没法保证,现在,如果发生类似的事件,会有多少顾准式人物存在,又有多少张纯音式顾准的挚友存在。
何其有幸。我能够知道这样的人,读到这样的书,了解到这样的历史。
对比(人就死在对比之上了吧),然后发现,到底,我在做些什么呢?
妈妈很“一厢情愿”(暂且就宽恕我用这样不敬的字眼吧)寄大大的希望于我身上,希望我能给一生弘扬佛法,以后我的伴侣也要和我志同道合,然后我的子女也是同样的道路。
当然我是没意见的啦。只是,太过一厢情愿了。
我还是个世俗的人,是个要在现实的功利的社会上行走的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而已。她自然可以有她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可是,即使以后我的生活轨迹会和她有多么的相似,但是,还是有个时间和空间的光程差的。
苹果说,父母终究不能和我们达成根本上的一致。我们的路还是要我们自己思考的。
我也认同。
当我跟爸爸说考研(只是说到而已)的时候,他说读研不反对,就是读出来年纪么就大了。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确切说,年龄还是我们那里出来的女生最多考虑到因素。没办法,谁叫我们那里人口密度大当初上学时年龄限制就相当严格呢。
可是,即使保研了或者决定考研了然后读研了,终极目的不还是个找个好工作的事儿么。
就像修双学位,不也是这个理儿么。
有些嫩稚的冲动的想法,去到印度留学归根寻求佛学。去到最南方(中山啊等等)的大学读研之类。
确实幼稚并且一时冲动。
关于印度也是受喻老影响的,然后再联系上佛家的东西,就自然而然就有了这个妙想了。
南方读书,只是一个可能的挑战吧。从北方到南方,中间是自己的家。
前几天看自己去年暑假写的东西,我把自己大学前的将近二十年分成了两段。因为十岁那年搬家转学。而后又郁郁地想往后的十年是否会不在家乡。回顾的时候就想到了四处求学或者寻找自己真正渴求的东西。
其实,到底我在渴求什么呢?
我算是很多时候看透自己了。压根就是没有多大的上进心,安于现状,没有创新能力,不敢出头……不肯苦了自己。归根究底,不还是一种自私的想法么?人啊,我啊,最爱的还是自己啊。即使为他人确实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不也是为了满足自己为他人服务而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么?真的好可恶的啊,自己。
还是决定明天把申请的表格递交上去。至于能否录取就看天了。若是上名列,便是佛菩萨让我自己好好磨练自己了。若不上,我也不会觉得前途无望之类云云,会有另外的安排的吧。
末尾竟然用了一个“吧”字。可见,本质性的错误还是不愿意更正呢。总是寄希望与外物,渺茫的未来。
如果可以,希望,命终的时候,可以对自己无愧的说,我的肋骨,拆下来,也可以有些用处的。即使没办法当火把。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