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随着年纪的增长,总以为,这个不怎么样的院子,对我而言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
要离开了,习惯了的味道,习惯了的石板路,习惯了的视野,习惯了的不是很整洁的水沟,还有那块洗衣板.
昏黄的天空下的记忆,散落在这片班驳的墙角.
用上班驳,应该不是很为过.
阿婆老了,阿爷老了.
而我们,长大了,就要远行了.
几经整改,老屋一变再变.
古老的东西--是的,古老--留下的已经不多了.
就连从小就习惯了的吃饭的那张方桌,也结束了至少七十年的工作旅程,歇在了一旁.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使用新的桌子.
但.老去了的东西,我们确实时时刻刻在怀念.
或许,一直没变的,就是这半条小径的石板路.
小时侯用来荡秋千的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也已不复存在了.
记得以前,外面很多路都是这样的石板铺成的.坐着Pop的自行车行驶在这样的路上,是件相当痛苦的事--屁股大大受罪.那个时候,每每"愤愤"地"发誓":以后一定要把这些路拆掉铺平整的路!
可是它们依旧作弄我,不等我去整改它们,时代已经迈进了一大步,所有的泥泞小路沙子路石板路都统统被政府派人给修理了.
可是,我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
因为,已经离开整整四五个年头了.从城里到阿婆家,根本不需要经过那些被我咒骂的路.即使心血来潮去看看,也全都是平坦大道了.看吧,连阿婆家的小院子里都有水泥铺成的路了.
不知道为什么,水泥好象天生的分离专家.
原来没有后门的,因为那是一条河.后来,河被填满了,成了一条宽敞的水泥大道.当初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样两旁的人家交流就方便了.可是,新建围墙,高大的门,沉重的锁,硬生生地彻底断了.
整改后的道路,毫无疑问都宽阔了很多.因为两旁的老屋也拆除了 不少.街对面,就真的是街对面了.以前几步就到的对面邻居家门口,如今必须看清两旁近处远处有没有车辆,才急匆匆地跑过去.
大门,防盗窗,水泥砌成的高墙.
人与人的距离,就这样产生了.
小时候老抱怨阿婆家的果树怎么都是摆摆样子的,从来没有果子.如今,当初那株小小树已经结果多多了.
花草的种类,也多了.
只是,错乱.
仿佛消失了好几个世纪,法国梧桐,再次出现.
我知道,那不是原来的那棵了.
依旧是昏黄的色彩,可是,物也不是,人更非了.
以为我们舍弃破旧的东西会更快乐,却是满满追忆;
以为我们可以挽留住一些东西,却是空空的手心;
以为我们能够记住一切,却是幽幽的忘却了的叹息.
像流水一样,过了,不一定留下痕迹.
偶尔有谁见证了,被历史记住了,被后人瞻仰了,过去的终究已经不复存在了,被记得又有什么意义?
我没有叹息,拒绝遗憾.
能够记得记得的,忘记忘记的,也是一种福分.
雨后的空气很清爽.
清清爽爽,干净了怀旧的心.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