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壁鸠鲁》电子版——第二章(1)

(2009-04-12 22:02: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伊壁鸠鲁》电子版

      
                               第二章   学说宗旨和概貌

 
                                         
                           一、求知不是目的,人生才是目的
                                                                              
           伊壁鸠鲁哲学有一个体系,分为准则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三个部分。但是我们在讨
       论这个体系之前,需要对他的整个思想有一个概观。因为伊壁鸠鲁和他这一派同以前的
       传统哲学家不同,他们认为哲学追求的目的就是知识,而伊壁鸠鲁认为人之所以要对自
       然知识社会知识和原子论等等有兴趣并加以研讨,只是为了人生,为了使生活得到快乐。
       柯普勒斯通(Copleston, S.J. )说:伊壁鸠鲁对认识论的兴趣只在于他的物理学需要
       某些准则,而他对物理学的兴趣只在于他的伦理学需要这种物理学,因此伊壁鸠鲁集中
       注意于伦理学的程度比斯多亚派更甚①。可以认为这个说法大体上是正确的。这里说的
       “伦理学”,就是伊壁鸠鲁对人生的看法。所以如果我们一上来只注意他的学说体系,
       在没有好好领会他们的学说所要服务的目的之前就随着这三部分的内容走,并不是理解
       伊壁鸠鲁思想的好办法。
            同亚里士多德把“求知”规定为哲学的目的不同, 伊壁鸠鲁明确地把获得人生的
       快乐幸福当做他的哲学的目的。他认为知识以至哲学的智慧本身并不是我们应当关心的
       基本问题。他说,如果不是由于人们对天象的异常现象、死亡等等的畏惧和忧虑有待消
       除,那么我们就根本无需研究自然哲学。我们研究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心灵中纯净的
       快乐(《主要原理》第10、11条)。他还说过这样的话:那些不能为人的苦难提供治疗
       的哲学家的言词是空话。正如
      
         “ 医学知识若对身体的疾病不能治疗就毫无用处一样, 哲学若不能驱除灵魂的痛苦
       也是毫无用处的。”②
      
           在伊壁鸠鲁看来,哲学只是在能够成为救治人的心灵病痛的有效药方时才有意义。
       所以他对于哲学的说法也不大一致。如有时他似乎很贬低哲学,认为还不如处事谨慎重
       要。他说:“这一切(去苦得福)的开始与主要的善,乃是审慎。因此审慎甚至比哲学
       还要可贵”(《致美诺寇的信》 D.L. 10.132B)。有时又把哲学抬得极高, 如说:“
       一个人在年青时不要放松对哲学的学习,到老年时也不要对之厌倦,因为对于照顾灵魂
       的健康来说决不会嫌早或嫌晚。说研究哲学的时间还没到来或已经过去,就如同说要享
       福乐的的时刻还嫌太早或已经太晚一样。因此,年青人和老年人都应研习哲学。···
       ·所以我们一定要研究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学说。因为有了它我们就有了一切,要是缺
       少了它,我们就应当尽一切努力来得到它。”(同上,D.L. 10.122) 不过这两种说法
       只不过是形式上有点分别,实际上完全是一致的:如果把哲学同‘审慎’分开来说,也
       就是说,如果把哲学的理性智慧孤立起来,同生活中的实践智慧分开,那它就没有多大
       意义,甚至不如后者重要。但如果把哲学就当作生活福乐的理性指南,同实践的智慧结
       合,那么哲学就是极其重要的东西——获得幸福的基本手段。因此伊壁鸠鲁和他这派强
       调他们的哲学重要,其理由显然是,这种哲学不同于以往那些与人生福乐无关的空论,
       而是一种新的赐福予人的人生哲学。                               
      
      
                  二、《主要原理》是全面了解伊壁鸠鲁的一把钥匙          
      
           伊壁鸠鲁的人生哲学—伦理学虽然集中见于他的《致美诺寇的信》,但是这些学理
       方面还只是他的有关人生的思考的一部分。而最能全面谈及这些人生思考的我认为是《
       主要原理》四十条。例如,首先在其1—4条中,就提出了被后来罗马的伊壁鸠鲁派人物
       费罗德姆概括为“四重疗法”(tetrapharmakos, the fourfold remedy )③的内容。
       它很鲜明地表现了伊壁鸠鲁的救治心灵痛苦的思想宗旨。四条的前两条抓住了人们普遍
       感到最可怕的两大问题,神灵和死亡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药方;接着在后两条中指出:
       去掉痛苦即是快乐,而肉体的痛苦是暂时的容易忍受的,因而人可以并且不难获得快乐。
       这四条突出了伊壁鸠鲁思想中的重点,显明了学术宗旨。可以说,《主要原理》四十条
       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救人离苦求乐的宗旨,从各个方面展开的。
           其中关于哲学体系中物理学和准则学的方面共有七条(11—13,22—25条)。伊壁
       鸠鲁指出,为了排除对死亡和天象等等的恐惧,应该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哲学,而若我们
       没有这等烦恼,“我们就无需研究自然知识了”(第11条)。按照这个观点,物理学和
       准则学两部分在四十条中只占七条即17.5%的比例,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然哲学和认识
       论在伊壁鸠鲁学说中的地位。它们虽然重要,但本身不是他研究的目的,只是服务于人
       去苦取乐(四重疗法)目的的手段。换言之,只处于辅助的地位。
           下余二十九条涉及许多方面,错综交织,都是从这一宗旨出发所作的运用。因此,
       尽管许多条看上去同纯学说的哲学没有直接关系,却由于它们同伊壁鸠鲁的人生思想学
       说紧密相关,仍然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所以我认为《主要原理》是我们认识伊壁鸠鲁的一把钥匙。让我们从分析它来开始
       我们的研究。
      
      
                    三、快乐即幸福即善的规定及其四条要目                      
         
           在《主要原理》的开头,第1至4条,就提出了关于如何理解和获得快乐的四条要目。
       费罗德姆所说的“四重疗法”这一概括,显然源于伊壁鸠鲁本人的论述(见《致美诺寇
       信》及其结尾部分,D.L. 10.133),而在《主要原理》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它是伊壁
       鸠鲁全部学说的中心、出发点和归宿。要了解伊壁鸠鲁必须从这里开始。现在我们来看
       一看他关于这四方面的基本论点。
           第1条。论神:
           “那幸福和永恒的存在,自身没有烦恼,也不使任何别的存在物烦恼;因此它摆脱
       了愤怒或偏爱的制约。这类情感只存在于弱者之中。”                   
            这条是说:神无可畏。从消极方面说,神不管人间的事,决不使人畏惧。 那些用
       神的赏罚来恐吓人的宗教和迷信,是没有根据的胡说。从积极方面说,自足的神是福乐
       的象征和榜样,也即是最有福乐的人的象征和榜样。他在《致美诺寇的信》的最末一句
       说,“你要日夜奉行这些诫命和与之相关的诫命,自己去做,并且同与你心思类似的朋
       友一道去做,这样,你就永远不会被醒时或梦中的妄念所扰,你就会在人群中象一尊神
       似的活着,因为生活在不朽的幸福之中的人已经完全不象有死的生物了。”④
           伊壁鸠鲁关于神的学说在他的全部学说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于人们有
       重视神的宗教传统,而且是因为那个时代各色宗教比先前更盛行,更影响人的精神状况。
       伊壁鸠鲁认为这些宗教迷信不仅不能解除人的痛苦,反而使人陷于更严重的恐惧之中。
       必须解除这个痛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就否定神的存在和意义,不是如许多人所认为的
       那样他是什么无神论者。他不过是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的观念。他的神是由他的快乐主义
       哲学来规定的,是一种福乐之神——它不干涉人和人事,只是人应当效法的榜样。在他
       看来,人虽然皆有死而不能象神那样不朽,但除这一点外,人都可达到与神类似的境界
       (只要时时按伊壁鸠鲁的教导实践)。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伊壁鸠鲁的神,也就是福
       乐的人生境界在哲学或神学上的升华,或是这派理想的“哲人(Wise man)”形象。—
       —所以毫不足怪,他的门人一直把他尊奉为神。认为伊壁鸠鲁是无神论的说法并不符合
       事实,只是他的神学比较特别而已。
           伊壁鸠鲁对于他所认为的神,从认识论和自然哲学上作了正面论证,同时激烈批评
       了其他的宗教神学和迷信。所以第1条同他的原子论和关于自然现象的学说有关, 也涉
       及他的准则学。并且同他对于社会和人的观点也有非常默契的关系。   
           第2条。“死对于我们来说是无所谓的。因为那分解了的东西没有感觉, 而那无感
       觉的东西同我们就没有关系。”
           在人所害怕的各种事情里,怕死可能是最突出的一条。在那个动荡不定的时代,个
       人的命运乃至生命缺少保障,死亡的威胁时时象一口悬在人们头顶上的利剑。这种环境
       当然是他无法改变的,哲人的办法是从主体或主观方面、即自己可以做主的方面来解决
       问题。落实到伊壁鸠鲁,就是要着重解除人对死的恐惧。人对死畏惧什么呢?当你活着
       时,死亡还没有到来,自然不必畏惧;而一旦死亡到来,你什么都感觉不到,没有痛苦,
       何惧之有。这种观点应当说是唯物的,既明白浅显也非常卓越。在这个问题上,他的感
       觉主义和原子论提供了论证的有力武器。他认为人对死都无所畏惧,活着就更没有什么
       可怕的了。伊壁鸠鲁本人临终时的安详和福乐感,给他的门人和所有人以极为深刻的印
       象。这是他的哲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其哲学的快乐主义特色的一个主要表现。
           第3条。“消除一切痛苦,是快乐在量上的限度。只要快乐存在和持存, 就不存在
       痛苦和不幸。” 这条涉及伊壁鸠鲁对其中心概念“快乐”的定义,我们在谈过第4条后
       再来讨论。
           第4条。“肉体的痛苦不会持续很久。极度的痛苦总是为时短暂的。 在肉体中超过
       了快乐的痛苦不会持续许多天。在久病中可以有胜过痛苦的快乐。”
           伊壁鸠鲁是个尊重感觉经验的唯物主义者,他承认肉体的苦乐感觉不是靠思想所能
       抹杀的。人生谁没有生病受伤一类的痛苦呢,有时非常剧烈难忍,但剧痛一般都是一阵
       子就过去了,所以他说还是可忍受的;久病很使人苦恼,伊壁鸠鲁说,那中间也可以有
       快乐。这些话说来虽是老生常谈,却也符合实际经验。伊壁鸠鲁本人临终前的两封信,
       表明他对于自己难以忍受的病痛有多么安详的态度。友谊的快乐虽不能取消肉体的痛苦,
       却能在比较中胜过,使人仍能生活于幸福之中。
           神不必畏,死无可畏,因为这二者与尘世的活着的我们无涉。这样我们在精神上的
       最大恐惧担忧就消除了。再,我们肉体的痛苦是实存的,但我们总还是可以忍受,使之
       很快过去,或予以缓和、抵消。伊壁鸠鲁认为此三项是人生担忧的主要问题,他都有救
       治的办法。而这,即去除痛苦,他认为就等于快乐。
           第3条是个总的提法:快乐的极限就在于一切痛苦的消除。 这里有两点可以注意和
       讨论。一个是,把快乐定义为没有痛苦是否恰当,是否只是个消极的定义?另一个是,
       消除一切痛苦是可能的吗?关于后者,伊壁鸠鲁似乎并没有论证。他至少不否认人总有
       病痛之苦,所以他不可能主张达到一切痛苦之消除。根据伊壁鸠鲁的各种进一步分析,
       可以认为他主张的乃是通过哲学的理性,和对于欲望的清醒的权衡计算,达到最大可能
       的心灵无烦恼和肉体的无痛苦。伊壁鸠鲁认为,这是可以达到而且是容易达到的(当然
       是指按他的哲学去实践而言),所以上引的费罗德姆对‘四重疗法’的第3 条简述为“
       快乐易得”。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他的“快乐”定义是否纯属消极性的。第3 条点明他所谓的“
       快乐”的含义就是消除痛苦。 显然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哲学的宗旨只在去除人生诸苦。
                                                                       
           人们会说,这只是个对快乐的极其消极的定义,因为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快乐和福
       利是需要发展扩大的,消极的无痛苦少痛苦并不等于福乐。这种批评不无道理。不过,
       快乐首先总是要尽量减少痛苦;而人对快乐的追求究竟能实现到什么程度,则要看时代
       的状况和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处境。当人们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快乐时,能够自保
       和尽量减少痛苦也就很不错了。对于在希腊化时代的那些原先生活在自由城邦的希腊自
       由公民来说,情况正是这样。因为他们往日那种自由快乐,由于失去了基本保障,已经
       一去不复反了。不错,有少数人在新环境中得到了新的发财和往上爬的机会与幸运,但
       是事实总在表明这种快乐完全不可靠,不可预料的灾难和悲惨随时在等待着他们。这也
       就从另一方面更加证实着伊壁鸠鲁教导的适用性。
           我们知道昔勒尼派(Cyrenaics)在伊壁鸠鲁之前已经提倡了快乐主义,主张感觉是
       包括真和善在内的一切的标准,哲学的目的是个人为自己寻求快乐的感觉和满足。初初
       看来,伊壁鸠鲁与之有很相近之处,但实在有天渊之别。第欧根尼·拉尔修说,“他(
       伊壁鸠鲁)对快乐的看法与昔勒尼派不同。后者认为快乐只是动态的不包括静态的快乐。
       伊壁鸠鲁同时承认二者,····他在《论选择》中说:‘心的和平与摆脱痛苦是休息
       状态的快乐;而享乐和高兴则是在运动与活动中的快乐。他同昔勒尼派的进一步的不同
       在于,后者把肉体的痛苦看得比精神痛苦更严重····但他认为精神痛苦更甚,因为
       肉体上的剧烈风暴只是当下的事,而灵魂中的烦恼则不仅存在于当前,也存在于过去和
       将来。”⑤  昔勒尼派主张人应当不断地追求享乐和刺激,而且主要是满足肉体快感的
       享受。伊壁鸠鲁并不主张禁欲,但显然不赞成纵欲和奢侈。“我们所说的快乐,是指身
       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⑥
           “动态的”即是积极地追求享乐,“静态的”指消极的即无痛苦和无烦恼。伊壁鸠
       鲁和昔勒尼派追求的快乐虽非不可并容,重点和方向却是完全对立的。不弄清这一点就
       不能理解伊壁鸠鲁的全部哲学。所以我们在本节要重点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在《致美诺寇的信》中谈过关于神和死亡之后,就集中到实际人生如何得快乐的问
       题上来了。可以说这封信的大部分篇幅都在阐述他的快乐即无痛苦的观点和途径。有如
       下要点值得注意:
           1、对欲望有正确的分析和弃取是得到幸福的基础。
           人的欲望可分为自然的和虚浮的;在自然的欲望里,又可分为必要的和非必要的;
       在必要的欲望里,还可进一步分析其方面和轻重缓急。正确认识到这一切的人知道如何
       为获致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平静而决定自己的弃取,因为这是幸福生活的总和与极致。
       为什么我们不选取所有的快乐?因为有些快乐会带来更大的痛苦,经过权衡就要放弃。
       而如果忍受一时的痛苦将会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快乐,我们也不要躲避。并不是贵重的美
       味本身不好,但它难以得到,于是以此为乐的人在得不到时就会烦恼痛苦了。与之相比,
       面包和水是易得的,在消除饥饿之苦上给人的快乐同美食一样大,又省去了追求难得之
       货的烦恼,岂不是更好的求福乐的途径吗?
           把人的正当追求确定到最必要的自然需要即最低的物质需要上,是伊壁鸠鲁获得身
       体健康和精神宁静的快乐主义目的之途径。
           2、快乐即是没有痛苦。它即是幸福,即是主要的和自然的善。
           他写道:“我们只是在痛苦时才感到缺少快乐,当我们不感受痛苦时也就无需快乐
       了。因此我们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终点。我们认为快乐是首要的和自然的善,由
       快乐出发我们选取和拒绝,返回来,我们以快乐的感觉为标准、为了快乐来判断一切的
       善。”⑦ 
           快乐即是幸福,在伊壁鸠鲁学说里二者是同义语。这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说
       快乐就是首要的善,就有很大的问题了。它必然要同许多道德学说如斯多亚派的发生尖
       锐冲突。伊壁鸠鲁如何把个人的快乐同作为道德标准的善联系起来甚至等同的呢?他说:
       “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的目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肉体的享乐,就象某些由于无
       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
       魂的不受干扰。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饮宴、舞会、美色和餐桌上的山珍海味,
       而是清醒的理性,靠它指明每一选取或避免的根据,清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
       所有这些的起点和最大的善就是审慎。因此审慎甚至比哲学更可贵;一切其他的美德都
       从它而产生。它教导我们,如果不同时生活得谨慎、高尚和公正,那就不可能有快乐的
       生活;而生活得谨慎、高尚和公正的人,没有不快乐的。因为美德与快乐的生活是紧紧
       联结为一体的,快乐的生活不能同美德分开。”⑧
           伊壁鸠鲁认为要得到快乐(=去苦,尤其是心灵之烦恼)只有依靠审慎。“审慎”
       是为了获得个人的快乐,在一切事情中进行头脑极其清醒的权衡计算,以定弃取,从而
       使自己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得到最大可能的快乐而痛苦最小,或保持快乐的时间最长而受
       苦最短暂。这种审慎的快乐,只需要很少的生活必需品和伊壁鸠鲁的哲学就可达到,因
       此它不难。并且审慎蕴含着所有的美德,高尚、公正。所谓高尚,主要指对朋友的爱,
       即友谊。而公正或正义,则指决不做侵犯别人和违反法律的事。专为自己个人福乐打算
       的审慎,如何能同为社会利益着想的公正、对他人的爱一致呢?他说,因为你侵害了别
       人,别人就会报复,这样你也就永远不得安宁了。你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而这对
       于你的快乐幸福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伊壁鸠鲁对正义和友谊特别关注,有许多论述和实
       践,《主要原理》中与此相关的条目占有一个相当的比重。实际上伊壁鸠鲁快乐主义里
       确实包含着相当多的道德要素,并且有同经验和个人生活紧密关联的优点。问题是这种
       道德的理论仅以个人利害为中心,因而它就成为对个人苦乐的精心计算,他人和社会的
       利益或所谓正义乃至友谊,只是
       在与个人利益有关时才被计算到。这样的道德论的基础总是有些问题的。
      
           小结:1、“快乐”是伊壁鸠鲁学说的目的和核心。
                 2、 “快乐”的含义(从消极方面说)是没有痛苦:包括身体的健康在内,
       但主要指的是心灵的宁静。后者主要是指:排除对神、对死的恐惧,还有对肉体方面的
       痛苦不必看得过于严重,认为它是易于忍受的意思。所以,总起来说,“快乐”是容易
       达到的。
                 3、 摆脱恐惧和痛苦,就是自由。在此基础上,伊壁鸠鲁也有对于快乐的积
       极主张,他认为友谊是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快乐。
                 4、“快乐”与幸福是同义语;
                 5、“快乐”是主要的自然的善:因为没有一种快乐本身是坏的。
                 6、  但是,由于有些快乐会带来比它大的痛苦,得不偿失; 有些痛苦在加
       以忍受后又会带来更大的快乐。所以“审慎”是最大的善,是一切美德的来源。
                 7、  哲学应当是为了人在生活中得到这种快乐和幸福的学说。 离开这个目
       的的哲学是没有意义的。伊壁鸠鲁哲学是关于这种快乐和幸福的规定和论证,以及获得
       它的方法的理论;后者是同审慎完全一致的。
      
           让我们记住伊壁鸠鲁哲学的这个出发点和归宿。无论它正确与否,我们应当从这里
       入手去考察,才算抓住了它的中心。他的哲学要塑造的是这样的理想的人及其生活:
       “你还能想象得出比这样一个人更好的人吗?——他对于神有虔诚的看法,对于死亡完
       全没有恐惧,他正确地思考了自然所确定的[人的]目的和领会到善(即幸福——引者注)
       的限度是容易达到的,而恶(即痛苦——引者注)只是暂时和容易忍受的。他嘲笑和不
       信有些人拿来当作万物最高主宰的那个命运,而认为情况毋宁是这样:有些事情的发生
       是必然的,另一些则由于偶然,还有一些则是由于我们自己的作为。因为他看到必然取
       消了责任,机遇或幸运不常有,而我们自己的行动是自由的,这种自由是我们承受褒贬
       的依据。”  如果一个人能日夜奉行这些诫命,那么他无论在醒时或睡梦中都会得到心
       灵的宁静,“会在人们中间活得象一尊神”。⑨                                
            
            如果说这种快乐主义确实带有消极性质的话, 它比起皮罗的怀疑主义还是积极多
       了。它毕竟正面肯定了个人的自我、自主、自由,并肯定了这个自我有一个积极的内容
       ——快乐,认为是可以达到的。对于在充满狂风巨浪的汪洋大海里人生命运犹如一叶扁
       舟极不安宁的人们来说,伊壁鸠鲁哲学给其中一部分人——我想大约是比较重视希腊自
       由传统的尚可保持小有产阶级地位的并且较有知识的人们——提供了精神上安身立命的
       一块绿洲。                                      
      
      
                   四、与人生快乐相关的条件(一):关于审慎
      
           在四十条中,除了讲四要目的1—4条,以及直接谈哲学体系三方面的七条之外还有
       29条。它们涉及人生实践智慧和有关社会关系的学说,非常值得我们留意。这里先作一
       番大概的浏览。
           我们前边引述过他的关于“审慎”(prudence)是主要的善,它甚至比哲学还要可
       贵的说法(D.L.  10.132b)。这里第5条也谈到了它:
           “如果生活得不审慎不体面(well)和不公正,就不可能生活得快乐;而活得审慎、
       体面和公正的,就不可能不快乐。但若只有体面和公正却不审慎,那么一个人就仍然不
       可能快乐。”
            这里译作“体面”的词,是希腊文καλωs,美好的意思,R.D.Hicks 和R.M 。
       Geer 用 well 译它,同我们日常说“生活得好, 顺顺当当”这个比较拢统的意思差不
       多。 Bailey 则用 honourably 来理解和翻译它。我们折衷其意,暂译作“体面”⑩,
       我想实际上还要从伊壁鸠鲁所认为是人的生活所需的比较可以的物质条件、社会处境等
       等加以理解。
           伊壁鸠鲁认为,要去除痛苦得到快乐,除了内心不惧怕神灵、死亡,并认识到肉体
       病痛不难忍受,这几项大的方面之外,还必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避
       免痛苦得到愉快,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它们是:(1)“生活得好(και   καλ
       ωs )”的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下面讨论其他条目时会展开)、(2 )“公正”(与社会正义相
       一致的对待社会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关于公正或正义后面也有一些条目展开)和(3 )
       “审慎”。在他看来,只有前两条还是不够,如果缺乏审慎,还是不能去苦得快乐。我
       们现在先来谈谈他所谓的“审慎”。
           “审慎”指的是一种实践的智慧,例如很实际、经验地对事情的利弊进行权衡计算。
       这种权衡和计算本身也是一种理性的活动,却是实践的而非学理的。伊壁鸠鲁认为,审
       慎的筹划、权衡、比较、计算不仅是人生活中时时必需的,对人获得快乐幸福关系极大
       的一种活动,而且和哲学的基本原理不能分开。因为,什么是我们应当选取的快乐和应
       当避免的痛苦?这个伊壁鸠鲁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就离不开审慎的权衡。
       如他说,正因为快乐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所以我们并不选取所有的快乐。有些快乐
       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痛苦,我们就要放弃这些快乐。反之,若忍受一时的痛苦会给我们
       带来更大的快乐,我们就会认为这些痛苦比快乐还要好。(D.L. 10.129b)
           第8条:“没有一种快乐自身是坏的。但是, 有些可以产生快乐的事物却带来了比
       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恼。”
           第9条:“如果每一种快乐能积聚起来, 如果能持续下去并能影响我们的本性的全
       部或其主要部分,那么一种快乐和另一种快乐之间就没有分别。”
           第10条:“如果那些使放荡的人快乐的事能够从我们心中驱除对天象、死亡和痛苦
       的恐惧,能教人明白欲望的限度,我们就没有理由挑剔这些放荡的人。因为他们被快乐
       所充实,处处洋溢出来,并且摆脱了身心的一切痛苦烦恼,即摆脱了恶。”
           在伊壁鸠鲁看来,把生活和哲学的目的规定为追求人生快乐是无可非议的、完全正
       确的。他在这点上不怕人家攻击,哪怕说他支持放荡也罢,他明确声称,只要真的能给
       人带来持久的充实的快乐,就不应该去反对。可见他不赞成放荡的理由,只是权衡利弊
       以后,认为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这同抽象的道德说教,同禁欲主义者是完全对立的。可
       见审慎不仅对日常生活中具体地权衡计算利弊以决定弃取是必要的,也直接关系到伊壁
       鸠鲁对什么才能算是真正的快乐或真正的痛苦的判定(学理上)。
           伊壁鸠鲁派为什么把快乐定义为“知足”,让人只满足于简单朴素的生活如面包和
       水之类呢?人们通常都更喜欢高级的享受,觉得豪华难得的东西才能使人心满意足,认
       为这才是“真快乐”。伊壁鸠鲁也承认奢侈品能使人感觉快乐,可是这些奢侈品不是随
       时可得的,如果我们的快乐全要指靠奢侈物品,那么在无法得着它们的大多数时间里就
       会感到痛苦了。相反,如果我们满足于面包和水这类容易得到的简单东西,我们就能经
       常保持快乐,偶而再享用点希罕的奢侈品时,就会感觉更佳也会处理得更好。
           快乐痛苦是同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与否相关的。但是人的欲壑难填,以快乐为人生宗
       旨的哲人,不能没有一个正确对待欲望的态度和办法。道貌岸然的道学家攻击人的欲望,
       伊壁鸠鲁是不能同意的。他认为对此只能分析,选择,衡量,计算,才会有正确恰当的
       答案:“在欲望中间,有些是自然的又是必要的,有些是自然的却并非必要的,有些则
       既非自然又非必要,仅仅是些来自虚妄的想法”。所谓自然又必要的,如渴了要喝水,
       满足了它就解除了痛苦;自然却并不必要者如奢侈的食品,它使快乐变换花样,但这对
       消除痛苦不是必需的;既不自然又不必需者,则如为追求王冠和为自己树碑立传之类。
       (11)
           第18条:“由缺乏而产生的痛苦一旦消除,肉体中的快乐便不再增加,只有形式的
       变化而已。心灵的最大快乐,当我们想透了那些会引起心灵最大恐惧的事情和与之相关
       的事物时,就达到了。”
           第26条:“所有尚未满足却不会产生痛苦的欲望都不是必要的。当这种欲望难以满
       足,或者当这些欲望容易引起祸害时,对这些欲望的渴求是很容易平息的。”
           第30条:“当自然的欲望剧烈而倔强,但不满足它们并不引起痛苦的时候,便足以
       证明其中有虚浮的意见。如果没有能消除它们,那不是由于这些欲望本身的本性造成,
       而是由于人有虚妄的意见。”
           这是通过比较权衡所达到的对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是自然而又必要的欲望之满
       足的规定。由此可见,伊壁鸠鲁哲学中最核心的东西——快乐,一方面是哲学对于人的
       生活、存在、生命的反思规定,另一方面又是反覆权衡辨认的结果,同生活中的审慎体
       察有关系。
           这些是涉及“审慎”的一些条目,除第5条外,涉及此问题的有第8、9、10、18 、
       26、29、30条等共7条。可见其重要。
           如上所说,要求得快乐除了审慎之外,还要有“活得好”和“公正”这两条。它们
       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从个人来说,涉及他的财产、地位、安全和同他人的关系问题;
       从社会的角度说,就要涉及各种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政治问题。伊壁鸠鲁在这些方面都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先看关于“活得好”的有关条件,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