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好词好句”
文|李一锋
家长,您好!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聊聊关于“好词好句”的话题。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老师或家长会经常鼓励孩子去摘录“好词好句”。有些家长也会常常问,孩子在学习和阅读中要不要摘录书中的一些“好词好句”。甚至有些孩子可能还把摘录“好词好句”作为每周顶喜欢做的一项常规作业。
既然把摘录“好词好句”作为一项作业,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去思考什么是“好词好句”?
书中哪些词句是属于“好词好句?”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是否还要追问一下——哪些词句又是属于“坏词坏句”?
显然,我们眼中所谓的“好词好句”是指文章中一些情感、色彩等比较浓烈的词语,例如:心花怒放,五彩缤纷、惆怅、嫣然一笑……而“花开了,叶子绿了,难过,开心、跑、躲……”等,孩子一般是不会把这类词句收录到“好词好句”宝库中的,他们会觉得,这算什么“好词好句”啊。是的,这些貌似平凡的词句,我们只能归到“坏词坏句”中了。
为了更好地讲明我的想法,接下来,我想先请大家阅读这样一段文字,文字选自《水浒传》中一个片段: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这是武松打虎前的描写,当老虎扑过来的时候,作者描写武松躲避老虎反复用了一个词“闪”字。我们是否在思考,难道作者施耐庵词穷了?除了“闪”字就没有别的词语了么,例如“躲、藏、跳、奔、跑……”我们结合当时的情景,饥肠辘辘的猛虎扑食,武松如果不“闪”后果会如何?一定会成为老虎的美中餐。我们由这个“闪”字,想到了什么——闪电,还有什么动作比闪电更为快的么?显然“躲、藏、跳、奔、跑……”都不能写出武松动作的敏捷和当时情况的紧迫性。所以,我要说的是这个普通的“闪”字,在本段落中就是一个“好词好句”,它能吻合生活情理,极其准确表达。
因此,什么是“好词好句”——我认为表达得“恰到好处”就是“好词好句”。
再举一个例子,一辆车子从马路不远处疾驰而来,如果一个父亲看见了儿子正在马路上玩,可这时冲过去推开儿子已经来不及了,你说,如果这样去描写父亲:
父亲僵立不动,目光痴情地看着儿子,犹豫着,思量着,我该如何帮儿子脱离危险呢,是叫儿子往往左边跑还是往右边跑……
显然,作者抓住了父亲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使用了不少所谓的“好词”,如:僵立不动、痴情、思量等,但如果我们细致一推敲,这样的描写吻合生活情理吗?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父亲会这样去冷静思考吗?显然,这样的描写,使用再多的“好词好句”也是徒劳无益的。相反,如果这样写,会更加准确:
“跑——儿子!车——”父亲大吼一声……虽然作者写得极其简短,但句子中的“跑、儿子、车”三个词语就极其准确地写出当时情况的危急,也写出了父亲的机智与爱。所以,我想,这简简单单的“跑、车”字就是“好词好句”。
所以,好词好句不一定是指那些色彩情感浓烈的词句,贴切生活,恰如其分地表达的词句都是好词好句,有时候可能就是文中的一个“了”,一个“啊”,就可能把唤醒读者,触动心弦,汗涔涔泪潸潸。
看完例子,我们是否对“好词好句”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
我们再去思考另一个问题,“好词好句”是不是永远就是“好词好句”了呢,例如上文中的“闪”,例二中的“跑、车”等,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闪”字在本语句中能准确表达出武松的敏捷,当时的境况的惊心动魄,但如果把这个“闪”字单独拎出来,离开了此处的语境,它就仅仅成为一个字(词),是构成语言的一个“材料”,就谈不上什么“好词好句”了。同样,例二中的“跑、车”,如果离开当时的语境,也仅是两个普通的字眼。
所以,当孩子们把“好词好句”从某具体的段落或语句中摘录出来,它其实就是一个词语。
那么,我们刻意让孩子去摘录所谓的“好词好句”,到底用意何在?
是积累词语?是巩固词语?还是让孩子摘录一下这个所谓的“好词好句”,孩子就会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这个“好词好句”?
如果是为了积累,这样的机械摘录的方法是一种方法,但一定不是优质的方法,但如果是为了表达运用,这是事倍功半的——孩子的表达远不是摘录几个所谓的“好词好句”那么简单!我打一个比方,就像一个人拥有很多钢筋水泥,但不代表你拥有一座房子。同样,那些已经离开了的具体语境词语,它是没有“生命与情感色彩”的,孩子哪怕用这种机械抄写摘录的方法记住很多的“好词好句”,孩子不一定就能吻合生活,贴切表达,灵活运用。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我们请孩子不断摘录“好词好句”目的是让孩子“妙笔生或”——写出有“好词好句”的作文吧。如果是如此,我认为,这样的机械的摘录“好词好句”对孩子写作没有实质的帮助,相反,还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挫伤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说句实在话,很多孩子都是不愿意完成这样的抄写作业,只是孩子在老师或家长的“强势”下无奈完成,不信,大家可以私底下调查;
这样的机械抄写,由于不是出于孩子本心,孩子敷衍完成,长期以往,写字潦草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加重作业量——抄写是很占用时间的,还不如把时间腾出来让孩子阅读;
有家长会问,老师,这样的无效鸡血作业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办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
优秀的孩子,一定要学会质疑,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如果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你可以私底下找老师“文雅”地协商与谈判——如何协商与谈判,自己动脑筋思考。
把机械的摘录变成“划与读”——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带一只水彩笔,把最打动你的词句作上标记,然后放声读一读。
如果真要抄写,还不如改成“造句”——这里的“造句”就是运用,选择一两个词语,造句时不能单一,把“词语”放在句中、句尾、句头,变化着使用。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下次有机会再来聊一聊“儿童阅读”这个话题。
以上为我个人肤浅看法,若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可以私信我交流,另外,文字稿请家长请不要转发,祝愉快,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