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机长袁泉张涵予故事 |
分类: 娱乐评论 |
“800km时速”,“32000英尺高空”“零下40摄氏度”这一串关乎人类极限的数字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身影,川航3U8633。在2018年5月14日的飞行任务中,挡风玻璃的突然爆裂使得119名乘客的生命悬在了青藏高原上空。37分钟,单人迫降,0人重伤,身为退伍空军的机长刘传建以其过硬的飞机操纵技术与应急心理素质,谱写了中国民航史上的传奇。
这次内涵丰富的英雄主义事件直接催生了国庆院线三部曲之一的《中国机长》,作为档期内商业化包装最为完美的主旋律电影,演员团队里汇集了诸多当红明星:张涵予、袁泉、杜江、张天爱、李沁、关晓彤、欧豪、Angelababy、李现等,强大的演员阵容在演员演技之外为其保障了相当数量的票房,但是影片的细节处理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导演本身对整个事件的戏剧化处理方面还有些瑕疵,对英雄原型的塑造尚有牵强可带盘点之处。
首先,在飞机遭遇突发事故之后,氧气罩的使用在表演过程中有些不够严密,青藏高原的9000米高空,大气含氧量绝对大幅度低于人类呼吸最低需求,但是在驾驶舱和客舱,氧气面罩都成了一个渲染个人英雄主义的工具,张涵予在挡风玻璃破裂后,在零下40度,风速超过三倍热带风暴的环境下,完全无防护驾驶的状态保持了超过五分钟,直到杜江饰演的角色冲入驾驶舱才被套上氧气面罩,考虑到应急驾驶的必要性和军人的过硬身体素质,笔者可以理解为这是导演的人物立体化处理,适当的夸张情有可原。但是同样的场景出现在了客舱之内,前一刻袁泉饰演的乘务长还在依托氧气面罩呼喊失联的空姐,几分钟之后空气更为稀薄的情况下,她为了“唤醒”冲动的旅客,完全脱离氧气面罩发表了一段慷慨激昂的鼓励演讲,一个长镜头给到她有三分钟之久,呼吸均匀字正腔圆,镜头折返后,聆听的的乘客们一个个寸步不离的吸着氧气,这样的画面对位是不符合逻辑的。与维持生命有关的任何器械不可以随意做戏剧化处理,否则容易引起观众的跳戏反应,从这样稍显欠缺的电影画面背后,我们需要对影片输出的信息进行一定的“解码”过程,去合理推测电影之外的现实境况,全程吸氧的极端环境下,死亡的威胁对心理的破坏是极其强大的,川航3U8633的乘务员所面对的肯定不止电影中那么一个失控的个体,整个情绪安抚和秩序稳定的工作,是几个人和一百多颗凋零之心的战斗,混乱艰巨的程度相比影片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片整个剧情网络的设计也凸显出几分琐碎与矫作,不讨论演技的前提下,关晓彤饰演的航空爱好者,既不能代表一个特征鲜明的脸谱化群体,也没对整个危机事件起到任何的积极或消极推动,如果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视角去补充主线,那Angelababy饰演的机长夫人等已经满足了这一需求,所以关晓彤的剧情线完全是徘徊在影片线路之外的。家庭戏的补充方面,刘机长夫人刚接到飞行异常的通知,面部表情尚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小女儿突然入场并拥抱着母亲安慰“爸爸没事的”,试问五岁的她是从哪一条渠道了解父亲的情况的,如若一无所知,那么这突然的安慰就难逃刻意煽情之嫌……透过影片我们可以额外感受到当时机长一家所面临的彷徨处境,生日宴等影片的虚构情节和血淋淋的现实对比,更让人为机长原型面临的困境担心,客观上也意外起到了一个唤醒观众同理心的效果。编剧意图营造一个多方位,宽视角,社会性的调度,为此埋下了很多的线索,但是在构思影片的因果衔接时没有考虑全面,使得很多的线索或不丰满或拖沓。
《中国机长》虽然有瑕疵,为何在豆瓣这样讲究技法的半专业平台还能拿下7.2的高分,因为影片有一个使得所有瑕疵黯淡化的大亮点,导演以大局视角较完美地展现了中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的统筹调配能力,西部战区、双流塔台、成都空管局等部门在突发状况前,完整秩序结构里任何一个点发出的求救信号都能从四面八方获得全力支援,卓绝的团结协作能力是中华民族阔步走向未来最为重要的因素。各方力量汇聚机场的时候,影片主弦律宣传的力度到达高潮,这样的完成度就已经使得影片在国庆期间获得普遍认可。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总体完成度尚可的,适合且很适合于国庆档的高颜值商业化主旋律电影,欣赏演员的颜值的同时,以自我思考的方式缅怀影片背后的英雄史诗,是这部影片最好的观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