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人一辈子,有多种情感,除了亲情、爱情和友情,还有恩情。人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恩人,除了父母养育教导之恩,还有亲戚朋友的扶持关照之恩,甚至很多不认识人的滴水之恩,师恩更是不可或缺,它可以超越很多恩情比肩父母之恩。人一辈子,不知道会遇到多少老师,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没读书上学的人,人生中也有很多老师,父母长辈亲朋好友,还有很多人生中的过客,都在有意无意教导自己做人做事。而读书之人,老师就更多了,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和美术等等各门学科,虽不至于数不胜数,但确实很少人认真去数过去铭记过。很多老师在完成他们的使命后成为我们人生的过客从此销声匿迹,虽然我们很多时候也不记得哪个老师具体教了我们哪些知识,但他们已经在我们的人生中默默打下深刻烙印,丰满我们的人生。
但机缘巧合中,读书之人总会有一些经常联系走得近的老师,或者对自己影响深远的老师铭记于心,而我今天想回忆和想念的老师,却都不是这两者。
昨夜忙到凌晨才上床休息,睡前惯例是要看会电视才好入睡,无意中在电影频道邂逅了
一部很清新朴实的电影《脚尖上的信天游》,故事情节虽简单却很真实感人,更让我想起小学生时代课一年的一位老师,即使将这个人和那些事尘封多年,但一旦激活却记忆犹新!他不是我人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师,也没对我的命运有太大影响,但他对我的好给我的感动,让幼小的心灵受宠若惊,所以印象深刻!短短邂逅以后从此再未见面,突然好想好想他,一晃几十年过去,竟从此再无他的消息也无法联系,也不知道如今他身在何处过得好吗?
小学的时候在偏远农村一座村上小学就读,由于位置偏远条件不好,师资力量一直很薄弱,都是一个老师教完语文数学甚至体育等课程,很少有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来任教,多数是一些临时的代课老师,有的是乡下读过书懂点知识的前辈,甚至还有高中辍学的学生,换老师自然很频繁,现在我竟不记得小学时有多少老师教过我们。他就是四年级新来的一位老师,可恨时间久远我已不记得他的全名,只记得姓贺,记忆里他的音容笑貌也已不再鲜活,只有很朝气蓬勃白净帅气的模糊印象。
在非常简陋的教室里,新学期开学时一个班十几个闹喳喳的孩子在打打闹闹,突然就有个青年翩然而至,大家自然知道是又换新老师了,因为不像以前那些女老师好欺负,大家从此比以前安分许多。
在他任教那一年,我们度过怎么样的学习生活我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只是记得那一年我依然成绩名列前茅,他对其他同学都很严厉,对我却特别和蔼亲近,除了因为我成绩好,长得乖巧上课听话,或许更因为我身上有股灵性,只是当时我不知道自己有这种特质,他特别喜欢我的作文,每次都是高分还被作为例文朗诵,还教我一些流行歌曲带我去参加乡里的歌咏比赛和文艺汇演,但这些都不是印象最深刻的。
有一个周六下午,放学后他叫我去他的办公室兼寝室,说晚上回以前就读的镇上高中找同学玩,要带我一起去,让我赶快回家准备下再返回学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带我去,但竟然比平时得了奖品奖状还兴奋,所以来回几里路飞奔往返,问妈妈要了点零花钱换了身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兴冲冲回到学校。
那时候乡村公路还是凹凸不平的机耕道,他骑着老式带杠的永久自行车一路爬坡上坎赶了十几里路到了镇上,我就坐在他胸前的横杠上,虽然路途颠簸,却被他保护得很好。到了镇上中学已经夜幕降临,他带我在食堂吃完饭就来到同学上自习的教室,他们同学悄悄攀谈,我自己看书,然后晚上在学生寝室住了一晚上。
其实他并没有带我见识更多的东西,但那时的我很胆小内向,很少去镇上更没去过那么多人的中学,也算是开了眼界。我也是那时候才知道他因为家里条件差,所以没能念完高中考大学就辍学当代课老师挣钱补贴家用。现在想想,他长我也不过几岁,却是师生两代人的差距,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后来在他教导下的学习生活我已经不记得太多,只记得一年之后他离开了,我很是不舍,但那时候没有电话也不懂书信来往,从此就再无联系再没见面。
再后来,我小学毕业到了镇上这所最好的中学读初中,离他带我来这所学校已经两年了,但我还记得他带我来这里度过的那什么都没发生却美妙的夜晚。
再后来,我读完初中去遂宁市里读高中,再然后去成都读大学念完研究生然后工作,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大想的越来越多,我却渐渐将他和那些事尘封。即使去年过年回老家,再来到曾经度过美好童年如今早已破败沦为附近农民鸡舍的小学,我也麻木到不再回想起曾经在那勤奋学读的自己,更没想起在那滔滔不绝教导学生的那个激情青年。
人生经历的人和事会越老越多,总有些印象深刻但不见得意义深远的,虽然可能被长时间尘封,但一辈子都无法遗忘,只要你还记得去触碰,就会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