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王:死亡救赎》引领功夫电影新风尚

标签:
《金刚王:死亡救赎》释延能武打功夫之王功夫电影 |
分类: 娱乐评论 |
《金刚王:死亡救赎》引领功夫电影新风尚
无论国产电影最近这几年多么繁荣竞争多么激烈,无论其他题材的电影多么浮躁空洞,功夫电影都始终能因为其精彩劲道的打斗武艺和武术文化的传统底蕴站稳脚跟,每个黄金档期都能看到功夫电影的矫健身影。如今国庆黄金档期来临,依然有《金刚王:死亡救赎》领衔功夫电影鏖战票房,来势汹汹,看点颇多。
功夫电影层出不穷,但也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新时期的功夫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四代:四十年前,李小龙及其代表作《精武门》等片为首的可称之为华语功夫片的第一代,在新时代电影中融入无数元素,并在全世界推广,以武术为契机将华语电影首次推向了国际影坛;第二代是以成龙、李连杰的系列电影为代表的,相比李小龙扎实严肃的功夫特点,这一阶段的武术电影更显优美和趣味及可观赏性,成龙的俏皮打闹武术,李连杰的潇洒俊逸武术,延续了华语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第三代则是以甄子丹《叶问》系列等片为代表,这一时期的电影有回归的趋势,在讲究武术美感的基础上,更多还原武术历史人物的武术本领,并注重挖掘武术精神内涵;而第四代武术电影其标准应该是:在电影作品中坚持真功夫、真动作的基本理念基础上,以中国功夫的精髓与精神为核心动作体系,对内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功夫的超级视觉表现方式和探索新的美学表现形态;对外全面吸收包括各国搏击技术、跑酷技术、极限运动技术、舞蹈技术、体操技术等一切与动作有关的最新技术的成果,追求超级动作视觉冲击效果和超难度动作表现,充分展现人类在功夫和动作领域的创新成果,无论从理念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影片《金刚王:死亡救赎》都完全符合新一代功夫电影的要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四代功夫电影的代表。
而作为第四代功夫电影的代表人物释延能,也堪称新一代的功夫之王。释延能长相俊朗帅气,功夫风格扎实潇洒,12岁在少林寺习武修行,练了10年功,然后10年当黄金配角(《功夫》《叶问》《十月围城》《西游降魔篇》),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做男主角。此次作为主演的释延能,头顶着少林寺第32代弟子的头衔,不负众望,以拳拳到肉的真功夫,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将凶悍、勇敢、冷血、无敌的“金刚王”,且有大义的中国人的形象诠释得别有风范,特别是那三张最精彩的打斗,彰显了释延能的武打功力和功夫魅力。第一场是金刚王PK暴坛坛主“狱霸金刚”铁穆雷,铁穆雷身高两米以上,形如铁塔,力比蛮牛,性情残暴,故而金刚王与之PK,身高、力气上均不占优势,这一战如同一场生死斗牛赛,同斗牛士一般的金刚王全凭灵活身手及避实就虚的打法“四两拨千斤”;第二场是金刚王PK伤坛坛主魔尸疯猿,魔尸疯猿形如厉鬼疯魔,行动鬼魅,而且招招阴毒嗜血如命,金刚王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在与人对打,而是大战妖魔,所以这一场虽不是最激烈一战,但绝对是全片最惊艳环节;第三场是金刚王PK绝坛坛主苍生大介,大雨中,两大主演释延能和刘承俊双双赤膊上阵对打,珍珠般的雨滴、雄健的肌肉、紧实的肌肤、力与美完美结合的惊险动作以及全神贯注的搏命表情,在高速摄影机下,将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国庆黄金档期的票房竞争向来都是厮杀激烈的,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最直接的就是“金刚王”和“神都龙王”的“双王”对决。但神都龙王为“狄仁杰”系列的续集,由于第一步还算成功,但此次续集无论是明星阵容还是剧情,都难免有矫揉造作画蛇添足的感觉,而且更多是靠场景烘托,演员武打更多是特技合成,与全新理念的第四代功夫电影和新一代功夫之王领衔的《金刚王:死亡救赎》相比,对观众的吸引力确实不如后者。
除了过硬的武打功力,创新的功夫电影制作技术和理念,也是《金刚王:死亡救赎》真正“好看”的重要秘诀。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金刚王:死亡救赎》对于3D技术的融合也值得称道。最初影片的制作者们也对此高科技有不少的抗拒,认为真正的功夫电影无须3D,但在大胆尝试了之后,对于新技术所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也深感震撼。因此,在影片的几处重要桥段,如铁笼和木笼里的激战打斗中,在使用全3D的拍摄之后,彻底颠覆了之前人们所想象出来的状态,一场场酣畅淋漓、血肉相博的真实感,在跃然大银幕上之时,那种震撼和逼真的效果,难以言表,只有亲身体验才好。内容上,除了核心的中国功夫之外,影片还广征博引——将巴西的柔术、印度的武术、搏击技术、美国职业摔跤甚至现代的跑酷运动等的精髓都纳入了这部第四代功夫电影之中,令影片的动作元素丰富的同时,形成了《金刚王:死亡救赎》独特的动作体系,而这些效果的取得,原来都是得益于取得好票房和口碑的《画皮》系列的制作团队,有了如此强大的制作班底,才让传统的功夫电影焕发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