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梦溪
刘梦溪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01,165
  • 关注人气:20,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梦溪:《中国文化的张力》引语

(2019-06-19 21:58:19)
标签:

刘梦溪

中国文化的张力

传统解故

回头是岸

文化

“眼前无路想回头”

刘梦溪《中国文化的张力》引语




     文化是松散的结构,内中充满了张力。无穷无尽、川流不息的各种力量在相互牵拉、撕扯、撞击、会通、融合。也可以说,文化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化分化合的综合体,因不同元素之间的交错互动,彼此相斥相激,而产生新的令人类欢愉的生命体。《易·系辞》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生生”情形下的“易”之太极,不妨看做是对人类文化现象的哲学概括。

    而在宋代思想家张载那里,太极和“太和”为同一范畴的不同名相,所揭示的则是天下大道和天人之道所笼摄的无尽含藏:“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其来也几微易简,其究也广大坚固。起知于易者乾乎,效法于简者坤乎。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不如野马、絪缊,不足谓之太和。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不如是,虽周公才美,其智不足称也已。”(《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7页) 原来“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等无尽藏的对立物,都包含在太和之中。

    然则太和或竟是文化现象的终极义指吗?文化现象的诸种差异、分歧、周折、碰撞,归根结底不过是人类的化迹不同而已。化迹不同,故路歧而有对,至产生悬隔。但走错路的行者最终总要回来的。《红楼梦》里“智通寺”门旁的一副旧破对联,不是已经发出了警语:“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说开来还是《易经》系辞里的那句话:“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那么当下熙熙攘攘,正在为急功近利、尔虞我诈、躁动不安而煎熬的人类,是不是应该早一点回头是岸呢?“眼前无路想回头”至少是末路的觉醒,如果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就悔之晚矣。职是之故,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条百验不爽的理则,总没有被人类拒而却之的理由吧。

    绝不是说传统都是好的,礼教和习俗同样是传统的组成部分,很有一些礼俗已与今天的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中国社会的迁流和嬗变蕴蓄有各种可能。文化是流淌着的河流,变易以及相生相荡相激,乃至改变河道,是文化的常态。但传统是看不见的,也是割不断的,只能通过历时历代积存的历史故实和文化现象来辨识和感知。

                          刘梦溪著《中国文化的张力——传统解故》,中信出版社20191月出版、5月第2次印刷

刘梦溪:《中国文化的张力》引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