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歌
——中钢衡重的“十一五”
中国有色金属报记者聂斐斌
中国人的“十一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保险体系的健全等因素,人们有目共睹的是“安”和“乐”指数大幅攀升,以致整个5年社会走势是越来越“和谐”。然而,审视媒体的记录,作为中国人可能没有比“中钢衡重人”更激烈、更满意的群体。
“中钢衡重”是中国中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的简称,是由我国最大冶金矿山装备企业之一的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的优质资产重组而成。它的“十一五”同样是一首可以载入史册的颂歌。
http://s12/middle/4a168aa8x99dc8f52825b&690
中钢衡重总经理张耀明因业绩突出,2010年先后当选湖南省十大杰出经济人物和省劳动模范
中钢衡重人在迈进“十一五”的门坎前夕是已生活陷入低潮的“衡冶人”,但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即2006年7月,衡冶人变成了“中钢人”,一切也随之改变:旧厂房粉红一新;产值从2006年的6.5亿到2010年超出13亿,翻了一番多;企业由曾经的政府帮扶重点一举成为衡阳市的纳税大户,并先后获得了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然而,让中钢衡重人欣喜和骄傲的不是这些他们能做到而其他人都不难做到的量的变化,关键是他们完成了他们做到了或正在做的而其他人远没有开始的——质的飞跃。
轻装
国有企业“瘦身”尽管“十一五”提得很少,但仍是今后必须面对的“攻坚战”。中钢衡重作为国有大一型企业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就甩掉了沉重的债务和冗员等包袱,成功“瘦身”。其中,员工由高峰时的近万人通过退休退养、分离社会职能等措施,降至了现今近4000人。到目前为此,曾经大而全的公安、中小学、医院、物业、自发电等职能全部移交社会,去年11月又把有70多年历史的自供水网络这一最后的“包袱”,正式移交衡阳市自来水公司。企业现是真正的“后劲最足”的大型国有企业。
企业要做到轻装上阵实属不易,但尤为让人欣喜的是,中钢衡重在过去5年不是坐享国家的政策让“轻装”成为简单的加减法,而是把握改制机遇把“轻装”的文章做精,通过科学的定编定员与创建绩效考核体系,丰富用人用工管理的内涵等,进而促使全员责任上肩,激活了人的因素。这些又反过来巩固“轻装”成果。
国有企业的“大锅饭”一直在“砸”,中钢衡重改革不断深入,员工每年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少,不仅要以班组为单位逐个敲定具体指标,年底还要以百分制的形式,由个人、班组和单位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成绩优秀者参加公司先进个人评选,不称职者则解除劳动合同。现在不仅人人有指标,而且大多数人所担负的都是过去两人以上的工作量。
5年来,生产经营工作中,敢于打硬仗和恶仗的中钢衡重人日益增多。诸如2010年元月在河北迁西钢厂的连铸安装工地上,当时气温是-14℃,寒风刮得人睁不开眼,户外人烟稀少,但担负安装任务的中钢衡重工程公司员工仍坚持正常施工,当地民众无不对“中钢人”肃然起敬。
过去5年,中钢衡重人变得越来越好学上进,公司除各类学习和培训活动不断外,还出台一系列措施“让读书变得越来越有用”。如新招聘的技校生和大学生都要通过重重考核和最后的笔试与面试才能录用;各工人岗位加大了中高级技师的培养与评聘力度,并给予优胜者晋升工资,等等。这些办法直接提升了全员的学习热情。中钢衡重的图书馆,应广大员工的要求自2009年5月起大幅延长开放时间。即在原来周一至周五每天开放上下午各3小时的基础上,增加开放每周一、每周三晚上和每周六的上午三个时段各3小时。
员工责任心的加强与素质的提高,直接刺激了工作创新。生产中通过改进工艺、工装等办法提高工效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去年底一批圆柱型柱塞产品就因直径和长度超过了工频淬火设备的容纳范畴,按常规要转运到河北某企业协作,但热处理员工自发攻关,通过自制感应圈与改进工艺并摸索相关参数,最后用中频淬火设备完成了任务。据悉,这一攻关成功,还提升了企业在长江以南热处理市场的竞争地位。
健体
企业的加速发展在于创新性管理,即从体制和机制上做文章,进而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和产生原动力。“健体”就是中钢衡重“十一五”的又一新“亮点”。
首先是生产体制的创新。中钢衡重2008年以前的生产管理是“大而全”的模式,从总厂到分厂到工段最后到班组,一律是总厂负责接业务抓生产,底下只管干活。这一局面的结果是,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的紧迫性,生产中不计成本,特别是跨分厂或跨工序间常因小事引发拖拉扯皮,直接影响产出进度。显然,这是无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的,更不应说是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了。
中钢衡重执行董事、总经理张耀明通过调研和思考,大胆吸收全球先进企业的体制机制建设与科学管理经验,实行了“事业部制”管理。
原来的分厂整合成事业部后,公司的宏观控制力没有削弱但基层的活力迅速显现。事业部成为直面市场的主体,自己接业务,不仅“对用户负责”的主动性增强,而且还主动拓宽新的市场领域。如二事业部发挥自己承制大型矿冶装备齿轮的优势介入制糖装备的升级,被泰国的制糖装备企业交为战略伙伴。10米车床因矿冶装备所需轴类业务减少正渐成“冷门”之时,二事业部改向承接钢管精加式,使该车床一下子任务压头。铲运机事业部在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深入矿山根据矿山存在的难题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创新,推出了低矮型、侧翻型、高原给氧型、防寒型等新机种,使得市场订单大增。
http://s2/middle/4a168aa8x99dc98461ba1&690
图为新研发的适用于狭窄巷道掘进的侧翻式铲运机
事业部模式不仅使生产的流程短了、节奏快了、质量严了、成本低了,更重要的是推进了中钢衡重10大先进矿冶装备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如电动挖掘机、牙轮钻机、井下铲运机、卷取机卷筒、大型铸钢件和风电关键部件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通过固定承制单位、配备专业的机床和工具、配置稳定的作业队伍,使生产迎来了“准流水线”作业的新局面。
其次是健全技术创新体系。过去的数十年,企业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然后消化吸收推进国产化,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但这一切多是依靠的自身专家队伍和技术力量。“十一五”期间,中钢衡重在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方面,主要抓了激活内因与大力借助外力两个方面。该公司在技术方面先后出台了系列制度,其中给工程技术人员下达技术创新的硬性指标,并实施绩效考核,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最终也加快了传统产品的延伸开发步伐与发明专利的直线上升。2010年全年申报的专利总量就比2009年翻了一番;2007年至2009年,共研发大胀缩量卷筒、适应南美地部的牙轮钻机、国内最大的斗容4立方米电动铲运机、20吨井下运矿车等新产品40多项。卷取机卷筒、铲运机、大型轮带等多项产品系列被评定为了湖南省名牌产品。
借助外力方面,中钢衡重在高起点嫁接三维技术等新的设计手段,积极推广应用山特维克新型刀具等数十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同时,还广开“产学研合作”门路。目前已与美国BE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昆明工学院、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中冶赛迪、中国恩菲等单位,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为自身传统产品的全面升级和进军建材、环保、桥梁、新能源等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钢衡重在“健体”方面的第三大成果,是实现了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管理,并都取得了ISO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管理通过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新的危险源管理,从源头上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机率,重大安全事故完全出于可控状态。环保方面通过关停污染源、加大达标排放的技术改造力度,现各项指标完全达标并呈逐年下降之势。中钢衡重用5年时间完成了大型国企目前正普遍感到任务艰巨的“达标排放”难题。
冲高
冲上并占领新的制高点也是中钢衡重“十一五”的最得意之作。
5年前,企业之所以会整体改制,其产能未能守住“制高点”的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据悉,国家在建国初期对衡冶总厂是作机修兼制造而定位的,产能也曾雄居矿冶装备的最大地位,此后几十年尽管产品占居了制高点,但技改受到厂房、位置等的限制,基本停滞不前,加之后来者居上,渐渐地不仅周边用户需要的更大型产品或配件,需要远求他乡,而稍小一点的部件一些乡镇企业也能拿下。如此两头一挤,企业举步维艰。
“十一五”改写了这一历史!中钢衡重适时把握住了国家加快振兴装备业的重大机遇,通过中钢集团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启动实施了设在衡阳市白沙工业园内的“重型矿冶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建设。
新基地占地近1000亩,尽管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中钢衡重坚持走“整体规划,分片建设、滚动发展”的建设之路,前期铸锻项目新近已完成厂房交付,春节后即可热调试产。新基地的目标是“国内一流”,其浇注和起重能力都是300多吨,长江以南的更多竞争敌手将变得望尘莫及。
http://s11/middle/4a168aa8x99dcb749ebea&690
图为新竣工的雄居江南龙头地位的中钢衡重铸钢车间厂房一角
中钢衡重的新基地不是简单的外延性扩张,他们十分注重丰富新基地的内涵。其中仅技术储备这一块就早已“粮草先行”,以求在产品上占领新的制高点。他们通过“产学研合作”,除了已经攻克的高附加值风力发电机上的多个高难且关键的零部件制造关外,一批国内最大的矿冶装备成台也正在或已经完成设计。如特大型电铲、特大型井下运矿车和60吨铰接式自卸卡车等。其中,据网上消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铰接式自卸卡车是挪威制造的,才50吨……
中钢衡重的“十一五”是值得庆贺和铭记的,因为它让明天的发展从此不可逆转,并更加绚丽多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