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真实经历:我曾经剽窃过别人的文章!

(2009-07-15 16:46:41)
标签:

真实经历

剽窃文章

检讨

杂谈

分类: 绿荫心语

我曾经剽窃过别人的文章!

■文/初曰春

 

我决不是拿这篇文章来炒作自己!更何况,我目前的这点小本事,就是想整点负面新闻炒作自己,也没人会关注的,至于很多年之后,我真的成名成家了,再有人来翻弄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作文章,那倒也不是不可能。总之,现阶段,我是有自知之明的。

一开头就绕起弯子跑起了火车,没办法,想大胆地作自我批评总有那么点不好意思。但事实上如我文章题目所说,我曾经剽窃过别人的文章,那既然在兜圈子,不妨再说点题外话。

前段时间,因为一些烦恼琐事,我的心情一直不好,当时我生理上的反应是口腔溃疡,很严重,严重到连续数日食而无味;另一个反应就是坚持多年的读书写作的习惯受到干扰,无奈之下,我就找来一些畅销书,读些所谓的精神快餐,的确是快餐,我从来没这么快地读书,半个月的时间看了七八本小说。在我有些彷徨的时候,我们的上级机关开展“双百”活动,我看到一位未曾谋面的领导的一些文章,文章虽短却言简意赅,读来很有些感慨,受这位领导的影响,我开始写一些言论性的文章,真正写起来才发现很吃力,虽然很早之前就写过这类文章,但因为最近几年写作的精力一直放在文学创作,所以,写起言论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好不容易挤出几篇,回头一看,要么是只提出了观点,没有深入地展开论证,要么是观点提的不够明确,这样一来,我越发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于觉得自己是个感性的人,不适合写理论文章。

也正因为上面所说的原因,我对自己写出的文章很不自信。我从网上联系了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的两位编辑,先联系的丘勋锐,他说,你最近写的东西质量下降很大,这是实话,因为我给他的文章多是文艺类的,有小品、有话剧剧本、也有山东快书段子,这类创作很少有人关注,大多数搞宣传的都很浮躁(这点我说的是实话,我相信不会有人为此批判我),而文艺创作又是一个费时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在我心情不怎么好的情况下,又怎能精心写出好东西呢?

    我随后联系了王克辉。因为不自信,我把写的一篇言论发给他看,他说“但愿不是抄的套的”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这位仁兄,敬佩他的工作态度,如果有哪位同仁看到我的这个评价,请不要误会,不要以为我是在恭维王克辉,更不要以为我是在写拍马溜须的文章。说起与他的交往几乎没有过,仅有的一次是去年抗震救灾期间,我写了个《23小时,塌楼夹缝中救孕妇》的小通讯,我从邮箱里发给了他,这是我自2005年调到消防之后第一次给消防周刊投稿,没想到的是他立即给我回复,并把他的联系方式告诉我,让我有好的新闻线索或者文章及时与他联系,当时我就有些感慨,在部队里搞宣传的人知道,大多数情况下,编辑们用的是熟悉面孔的文章,而且很多时候需要经过适当的沟通联系之后才能让自己的文章见报,但王克辉不但跳出了这些世俗怪圈,反倒主动与我一个普通作者联系,当时我就想,消防周刊的编辑们有正事,以后有机会我还要给他们写文章(这么说好像我有多么的厉害,其实不然,我只是也有自己的那么一点小个性,我只给让我敬佩的报刊编辑发稿子,我宁肯把自己写过的东西存到电脑里“孤芳自赏”,也决不会为了发表就随便把自己的作品随意地给别人),也是赶巧,今年消防周刊开设了“红门艺苑”版面,当时在报社帮忙的袁田小弟把我的作品推荐给了丘勋锐,也就有了后来的很多次合作。是的,我现在想尝试写一些不同体裁的作品,因此我把写过的文章发给王克辉,担心落下个关系稿的名声,我跟他说我不打算投稿,练笔之作,没曾想王编辑也不玩儿虚的,他质问我是否抄袭,我回答:我的东西从来不抄袭!说完后,我的脸红了,只是在网络的这一端,别人看不到我尴尬的样子。

这个铺垫确实有点长,但是不把这些说完,我的心里就不敞亮。

1998年,我第二年兵的时候我抄袭过别人的文章。

印象很深,当时我刚调到支队政治处,做电影放映员和新闻报道员,前者我当然能胜任,后者我有压力,以当时的水平,写点消息什么的问题不大,写别的体裁的我就不在行了,有那么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著名作家衣向东老师(现在我们经常联系,但我从没跟他说过我的这段不光彩的经历)的短篇小说《列兵的回忆》,当时就被小说中“那年的春上,我还是个新兵。那时候,我喜欢站在操场上,让目光越过兵营的围墙,落在墙外那排柳树梢上。柳树已经发芽,透出一抹诱人的绿。”这样的开头而打动,毕竟自己当时刚刚过了新兵生活,刚刚进入机关工作,我的经历与小说里刻画的人物形象极其相似,于是,我把这本杂志藏到了书桌抽屉里,但因为这篇小说,我就动起了别的心思——我十分想写一篇文学类的作品发表出来,可是我几次提笔,都跳不出《列兵的回忆》里的情节,可我真的非常渴望能够有一个不同于新闻消息的文章变成铅字,那种渴盼的心理几近病态——我写下了《难忘“老兵刘”》的散文,里边的情节有80%与衣向东老师的小说雷同,有的段落甚至标点符号都没变就搬到了我的这篇所谓的文章里,写完之后,我重新誊写了一遍(那个时候很少有用打印机的),送给了隔壁公安局的公安报社,编辑还夸我写的真好,没想到我写东西这么细腻、这么有水平云云,并当场拍板编进版面,我当时的想法很恶心,我想的是,这篇文章我们的领导能看到,他们肯定不会知道这是抄袭,他们肯定会觉得我写文章很好、很有才——可怜而可怕的虚荣心啊!

可我这毕竟不是我的真实水平,此后很多年我都是在写新闻,一直到调到消防部队,我才开始写散文、写小说,可当时的那份发表了我抄袭文章的报纸我没敢丢,为的是给自己一个警醒,时间一晃过去了11年,我跟衣向东老师也成为朋友,但我没有勇气把这段往事告诉他,一直到今天,因王克辉编辑的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内心,我才写出这篇文章,写完这篇文章,我心里很舒坦,憋在心里多年的隐私甚至说腌臜往事总算是一吐为快,而且我决定写完这个以后就给衣向东老师去电话,电话里就说,“我是看你的文章、学你的文章成长起来的”,至于是怎么学的,就请衣老师看文章吧。

文章的最后,我要再次说一下消防周刊的编辑们,我跟他们素不相识,但他们发表了我不少作品,统统不是关系稿,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谢谢目前跟我有过联系的王克辉编辑和丘勋锐编辑,也感谢辽宁消防总队葫芦岛支队的袁田老弟,是你让我的文章进入了编辑的视线。

还要特别感谢部局机关的一位领导,是受他的启发,并在他的鼓励下,我才开始理性的思考一些问题,才想起写一些跟工作有关的理论性文章。一句话,感谢我成长路上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

好了,就写到这儿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