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几位收藏家促膝而谈至夜不能寐

(2009-02-08 12:52:30)
标签:

收藏家

藏品

交流

夜不能寐

迟浩田

开国将军

老前辈

杂谈

分类: 心情絮语

写在前边的话:昨日与几位收藏家交流,受益匪浅,但他们都很低调,因此我就写了日志放在QQ空间里,今日想想还是应该贴在这里,与大家共享,就把空间里的东西转到了这里。

 

与几位收藏家促膝而谈至夜不能寐

■文/初曰春

 

刚跟朋友聊天回来,本想偷懒明天再写,但还是现在写下来,因为最近总觉得自己已经提前进入老年,或许已经得了老年痴呆,很多事情记不起来,哪怕就在这之前一分钟。

上午到中山书市,没碰到好东西,只是找到几本没什么价值的书,见到晓林兄、滕兄、王军兄、刚从部队转业的陈兄,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薛凯洲,说起他感觉有点小意思,当时我正与王军兄聊天, 薛老师(他的职业就是中学老师)到我跟前,问我叫什么,我有些纳闷,我反问他你是谁,有事吗,当时回答的很不礼貌,薛老师接着问我贵姓,我说你有事吗,他回答你是不是某某,我说是我,此时,我才放下戒备心(其实有什么呢?咱既不是领导也不是明星),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后又问他是谁?他回答后,王军想起他的名字,说经常在生活日报见他的文章,我又不知趣地问人家主要发些什么文章?人家回答是什么什么文章,我很努力地想了一会才想起他的文章(前边说过我现在的脑子不好使),这位薛老师说经常关注我的文章,关注我的博客,这就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我已经很长时间不写文章了,因为忙于影视剧本的创作,除了编辑约稿自己很少再去写什么东西,也就有些愧对这位素不相识的朋友的关注,所幸我脸皮较厚,才没脸红,一句话,感谢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吧。

 中午难得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休息前跟滕兄约好时间去接他,准备一起接待潍坊来的孟兄,结果不小心动了手机上的时间,误了约好的时间,这点我很不好意思,一个当兵的,一点时间观念没有,还好,孟兄来济要经过单位,紧急改变方案,让孟兄从我单位下车,我俩一起去滕兄家里。

顺利赶到滕兄家,寒暄过后,赶到微山湖鱼馆吃饭。与济南军区的颜老师、济南日报的晓林兄、滕兄和孟兄一起共进晚餐。

介绍几位老师和兄长,颜老师是前辈,手里有很多珍贵的藏品,去年他与晓林兄、滕兄成功举办解放济南收藏展,当时有幸给他们帮忙;晓林兄是济南文史方面的专家,前不久刚出新书《故纸里的老济南》,读后受益匪浅;滕兄喜爱红色收藏,新华社、参考消息等媒体曾报道过他的收藏;孟兄是全国徽章收藏方面的专家,手里有数千枚各个时期的徽章,很珍贵,他的最大的贡献是工作之余采访革命老前辈,为冰冷的徽章找到了历史,他的大作《徽章的故事》由迟浩田题字并获全国金奖。

与他们的交流实际上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收藏方面的经历对我就是一种启发,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更加难得的是颜老师讲述了他曾经的当兵经历,他虽然在领导岗位上,但他特别平易近人,给我们说了很多过去的故事,听过之后感动于当兵人的不易,感动于军人的奉献。印象深刻的是他讲他的一位团副参谋长的故事,是他当新兵时的事儿,他们新兵几个一直好奇他们的副参谋长大热天穿长袖,一日,他们合伙恶作剧地把领导的衣服扒下,他们惊呆了,确切地说是吓呆了,副参谋长身上有几十个伤疤,其中仅刺刀伤疤有四个,每个伤疤都是一个故事,是跟小鬼子干仗的故事,后来颜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军区的小品演员尚大庆(春晚《水下除夕夜》的导演兼主演,分队长的扮演者),尚大庆是个有心人,后来根据这个素材创作了小品《洗澡》,与另一位济南军区的邵峰演出并获奖,这个小品我印象很深,现在听到背后创作的故事,更加敬佩。

老师还讲他过去的故事,说婚后家属说他不爱卫生,后来才知道,所谓的不卫生是双肘和右锁骨处的老茧,那是颜老师苦练射击留下的纪念,这个故事我听后感慨万千,我想有机会时也创作个东西献给如颜老师一样为祖国和平奉献青春的老前辈。

晚上把滕兄、孟兄拉到单位住宿,并把在公安厅工作的魏兄喊来,魏兄是红色公安方面的专家,他遍寻公安战线上的老前辈,并出版《烽火公安》,图文并茂,很有价值。他还把自己多年收藏的珍品捐献给全国警察博物馆,并成为该馆001号的捐献者,这种奉献精神难能可贵!

看了孟兄、滕兄的藏品,深受启发。

在看孟兄的藏品时胸中有万千感慨,列举一二:他的徽章里有一个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的纪念章,其中有一枚是德国侵占中国的,章的正面是一只老鹰(德国法西斯的象征)用爪子抓着龙,看了这个之后很震撼,民族的自尊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升腾起来;还有一枚甲午海战时,日本蹂躏我们国土之后,用缴获的我们的大炮上的铜制作的纪念章,看过之后,我接着骂“狗日的小日本鬼子!”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章,每个徽章之后都有故事。

孟兄收藏的过程也很辛苦,他遍寻老一代的革命军人,求证徽章背后的故事,他还因此与一些开国将军成为忘年交,就这些老人都佩服孟兄之用心、之辛苦、之不易,所以这些老人纷纷与他合影,为他题字,甚至赠他徽章,自我感觉有些顾虑,在此不一一公开这些老人的名号,仅从迟浩田上将对孟兄的关爱和支持即可窥见一斑。

孟兄讲了采访老英雄背后的故事,他说这些背后的故事很令人感动,我说单纯的感动还不能说明什么,老英雄们的故事让我们后人敬佩!我想这些采访背后的故事本身就很有教育意义,因此主张孟兄把这些整理成册,庆幸的是孟兄已经着手整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山东画报出版社已经有出版意向,我又很不知羞耻地让孟兄在整理书稿时多用朴素语言,让普通大众能够感兴趣,让受众面更广一些,但孟兄说自己的行文风格如此,不好更改,可能出来的文字更多的是历史方面的知识,平常人难以接受,我便劝孟兄把电脑当做面前的朋友,把文章以写故事的方式写出来,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龙王爷面前卖自来水吗?不过孟兄把我当兄弟,不会怪我说话没分寸。

滕兄的藏品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感兴趣的是《渤海大众》,这份老报纸是解放区时期山东的一份面向普通群众的一份报纸,内容及行文风格特别好玩,只是我的脑子太笨,记不下其中的内容,无法让朋友们与我共享其中的乐趣;还比较喜欢滕兄的《解放三日刊》,只办了三个月,发行量极少。战争年代的纸制品很少能流传下来,战火、硝烟、不断地转移战场,能保留下来的确实珍贵,写到这里想起与颜老师吃饭时颜老师说的事儿,颜老师的父亲也是老革命,有一次颜老师把自己收藏的老报纸拿给老人看的时候,老人很惊讶,觉得能有这样的东西很奇怪,老人说,过去那些报纸很多都被人卷了烟卷,是啊,那个时候物资贫乏,这种情况虽属笑谈,也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跟三位老兄聊了很多,待我回来时再写完这些已经凌晨4点半了,但自己依然在兴奋中。

 

滕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76486947

晓林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96506813

孟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edal

魏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495957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