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墓
----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最后归属
门票:30元/人
开放时间:9:00--18:00
联系电话:0893-7352014
景区投诉电话:0893-7833189(山南地区旅游局)
http://s4/middle/4a1647d1t9f368476ffb3&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藏王墓是一个你不去后悔,去了也后悔的地方,因为去了你看到的只是几座土堆!----我去藏王墓之前,山南的朋友是这样给我描述的。 http://s4/middle/4a1647d1t9f369d244fd3&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藏王墓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背靠丕惹山(意为增长之山),三面环山,一侧傍水,是自吐蕃王朝第29代赞普赤年松赞至40代(末代)赞普朗达玛等历代赞普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 385平方米 。藏王墓从公元六世纪起建造,公元九世纪末结束。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山南地区(泽当镇)到藏王墓开车也就半个小时的车程。
http://s5/middle/4a1647d1t9f36abad7624&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过了这座桥,前行几百米就到了藏王墓,连接这座桥的路就叫“赞普路”
藏王墓的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各陵封土高台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封土都是用土石夯筑,夯土层厚度在10-20厘米之间,也有间以薄石板者,有的还露有木骨的痕迹。
http://s11/middle/4a1647d1t9f36dde7b92a&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这就是藏王墓的封土
由于一千多年来长期受到自然风雨的侵蚀,有的陵墓已成了圆形平顶,大小不尽相同,排列也不规则。从远处看,藏王墓就像一顶倒扣的巨型王冠,由于雨水的冲刷,墓冢边缘多处坍塌,掩饰不住他多年的沧桑,站在藏王墓下方,抬头望去,可以看到当年的能工巧匠在建藏王墓时夯实土层的清晰的痕迹,一层层岩片排列整齐,仿佛在讲述着当年逝去的繁华。http://s4/middle/4a1647d1t9f37116d4f93&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土是一层一层堆上去的
http://s5/middle/4a1647d1ta1a59e5cc754&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http://s1/middle/4a1647d1ta1a59ca232f0&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堆土已经风化,到处是孔洞
http://s3/middle/4a1647d1t9f36b75c2482&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这土堆就是藏王墓,起初我还不信呢~
藏王墓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也就是一个冢群,并未开发挖掘;但走近藏王墓,你便会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从第二十九代赞普赤年松赞起,修建陵墓的地点方位、墓名都有较详尽的记载。由于水土流失及流沙的堆积,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不易辨认,目前能够初步确定的陵墓有二十一座,分东区和西区两块,东区顿卡沟口有六座,西区在穆热山北麓和琼果沟口有十五座。能够确认墓主的有九座,分别是松赞干布墓、芒松芒赞墓、赤德松赞墓、赤松德赞墓、赤德祖赞墓、赤都松芒波结墓、牟尼赞普墓。在9世纪中后发生的奴隶起义中,赞普陵墓全被捣毁,现在的藏王墓只是衣冠冢而已。
http://s7/middle/4a1647d1t9f37eb5b4e06&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远观这座墓陵群,虽然有萧然和苍凉,但那些静默的土堆亡墓却依然述说着公元七世纪的繁华与兴盛,远远望去墓陵已经和山融为一体了,或许这就是藏王的心愿吧
藏王墓没有内地王墓一样的苍松翠柏或是宏伟宫殿。当地居民不同意对藏王墓进行景区开发,希望保持原样,以表达对圣贤们的敬意。由于几千年的风化,一个个墓葬看起来更像是荒凉的土包。
http://s3/middle/4a1647d1t9f36fe31b402&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墓堆周围现在已经种上了青稞、小麦和油菜
靠近河边的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墓边长100米,墓高13米,是整个墓区的主墓。墓门往西南开,这是表示面向释迦牟尼的故乡,对佛教的虔城。
据史书记载松赞干布的陵墓里共有5个神殿,殿内有松赞干布、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的塑像。此外,还有大量的金、银、珍珠、玛瑙等随葬品。据说,墓本身位于中央的那座神殿里,墓的一侧埋有他在世时出征的金盔甲一副,脚步用缎子包着的珍珠两克半,这是松赞干布的财份;头部埋有珊瑚制成的亚杰姆神像,这尊像能给松赞干布带来光明。墓的右侧埋有用纯金做的骑士和战马,他们是松赞干布死后的待从。
http://s11/middle/4a1647d1t9f374039bc2a&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合葬墓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合葬墓没有其他皇陵一样的建筑物,有的只是荒草萋萋。这里的山没有树,连草都很少。土包有六十米见方,侵蚀十分严重。这个土包呈圆形,直径约百米,平地凸起约有十几米,没有墓道,没有宫殿,有的只是土包几千年风化留下的斑驳伤痕;没有苍松,没有翠柏,只几串随风飘扬的藏家经幡诉说千年的悲凉~http://s16/middle/4a1647d1t9f37758bd39f&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合葬墓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合葬墓顶上建有佛堂,内有明楼二十余间,东南西北各有小殿一座,祠内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墀尊公主、禄东赞大臣和藏文创造人吞米桑布札等人的塑像,为十三世纪宁玛派著名的伏藏大师娘们隆巴修建的,那时佛堂以十二柱面积的主殿为中心,配有三世佛堂、护法神、僧舍等附属建筑组成。由于年代久远,原有建筑已残毁,目前的佛堂是80年代重修的,供奉着松赞干布及二王妃、二大臣、三世佛等塑像,建筑工艺比较粗糙,进去参观的意义不大。
http://s11/middle/4a1647d1t9f373abc063a&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佛堂一角
与松赞干布之墓相邻的是赤松德赞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
http://s1/middle/4a1647d1ta1a5b6ce4ee0&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功德碑就在上面这个房子里,当初碑只露出了很小的一部分在外面,后人开挖后才发现地底下还有很深,碑被一个乌龟拖着,很壮观,便修了房子把碑保护起来。
http://s5/middle/4a1647d1ta1a5b1710704&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http://s10/middle/4a1647d1ta1a5b246be29&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http://s13/middle/4a1647d1ta1a5b33ad0bc&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http://s8/middle/4a1647d1ta1a5b43e3377&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http://s12/middle/4a1647d1ta1a5b550e5db&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史书记载中藏王墓区共有三处石碑,但目前发现两处石碑,两只石狮子,石碑与狮子造型风格基本与唐代一致,说明吐蕃陵建造风格吸收了唐代的特点,也反映了藏汉文化密切交往和融和的真实历史。另一处石碑位于琼结县政府大院的院墙边,只露出地面很小一部分,没有开挖也没有保护----
http://s10/middle/4a1647d1ta1a5c690d339&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位于琼结县政府大院内的石碑
返回途中,见到满山的羊群和野鸽子,拍了几张片片~
http://s14/middle/4a1647d1t9f3749ea612d&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http://s9/middle/4a1647d1t9f373d4d08d8&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回琼结县县城的路,不宽但很直
http://s16/middle/4a1647d1t9f37453b6f0f&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山上历史悠久的城堡
山下 就是新县城http://s4/middle/4a1647d1t9f37e355d293&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路边藏民在兜售玉米,1.5元/个,比超市小,但便宜
http://s13/middle/4a1647d1t9f3760bbce2c&690 (藏王墓)" TITLE="山南印象17 (藏王墓)" />
买了一些,呵呵
【2011年4月23日上传功德碑的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