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患者须知
三七先生著
一、感冒须知:
1、感冒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这在国外是被严厉禁止的,在美国对抗生素的管理比枪支还严。因为西医理论认为,抗生素对病毒感冒不但无效,而且会有副作用。国内医院滥用抗生素退烧,实际上是破坏了人体免疫力,使免疫系统无法抵御外邪,使病气深入加重了。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内脏功能失常症状。
2、受寒感冒发烧,无论用任何凉药“退热”都是错误的,这是“释邪攻正”的“投敌卖国”行为。发热是身体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应,汗出则热退,这过去在民间属于常识,老太太都会用姜汤(生姜红糖水)(辛甘化阳)治感冒。但是现在都只知道退热,殊不知这种退热的性质等于投降,就像当年的满洲国一样,虽然没有枪声,实际上国土已经沦陷,东北人民已经变成亡国奴了。
3、感冒应分六经治疗,《伤寒论》是治疗一切感冒的经典。感冒初起都是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入,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治的是伤风,一个治的是伤寒。伤风正气外散,有汗;伤寒邪气内敛,无汗。伤风身软,伤寒身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头项强痛而恶寒”。
4、所谓的“风热感冒”大多数时候只是主观想象,只要天是寒的,就不会有所谓的风热。说发烧能够导致肺炎脑炎等同样也是一种主观想象,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结果,真热的阳明证是不会在太阳受邪的阶段出现的。而夏季的中暑与通常感冒性质不同,中暑为受热汗出过多,伤津虚脱所致。中暑得凉则解,感冒得凉则重。感冒的性质通常是寒性的,不可雪上加霜,这在大众之中应该成为常识。
二、治疗方药:【以下都是“克”为单位】
1、桂枝加附子汤:感冒发烧,头痛,出汗,怕冷,腰酸重,鼻鸣干呕。
桂枝8克,白芍8,炙甘草5,黑附子6,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四剂。
小儿量:桂枝3克,白芍3,炙甘草2,黑附子1,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3剂。
2、麻黄理中冲剂:感冒发烧,头痛,身痛,骨节痛。无汗,喘。饮食难入。
麻黄7,桂枝8,炙甘草5,杏仁4克,白术5,党参5,干姜5,
黑附子5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二剂。
小儿量: 麻黄3,桂枝2,炙甘草1,杏仁2克,白术2,党参2,
干姜2,黑附子2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两剂。
3、加味小青龙汤:感冒被凉药误治,热退后咳嗽不止,饮食减少,痰喘。
麻黄7,细辛3,黑附子6,五味子4,陈皮4,半夏4,茯苓5,白术5,干姜5,桂枝8,白芍3,炙甘草10。四碗水煎剩二碗,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四剂。
小儿量: 麻黄2,细辛2,黑附子3,五味子2,陈皮2,半夏2,茯苓2,白术2,干姜2,桂枝3,白芍2,炙甘草2。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2剂。
4、桂枝二陈汤:感冒出汗,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痰。
桂枝8,白芍8,炙甘草5,陈皮4,半夏4,茯苓4,生姜2片,大枣一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四剂。
小儿量:
桂枝3,白芍3,炙甘草2,陈皮2,半夏2,茯苓2,生姜2片,大枣一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四剂。
5、感冒治愈后,仍有食欲不振,精神不足,肢寒怕冷等阳虚症状的,改用附子理中丸调整。大人早午饭前各服二丸(大蜜丸),小儿各服一丸。
6、其他经的病症已不属于普通感冒范畴,通常感冒初期不经误治不会出现里证,若出现少阳阳明或三阴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情况复杂,可来问诊,患者及家属不要轻易擅自用药。
三、答问:
问:三七先生给的治感冒的药方多是有发烧症状的,如果要是受寒引起,还没有到发烧的地步只是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痛、舌苔白腻、口中有腻感无味、四肢无力等症状时,该如何用方呢?
答:
麻黄3,细辛3,黑附子6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五时各服一碗,二剂。
小儿量:麻黄2,细辛1,黑附子3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五时各服一碗,二剂。
小儿感冒的误治恶果与救治方法——三七先生著
首先记住:感冒之后的发烧是身体免疫系统对外邪的抵抗,要顺应它,不要阻碍它。
1、感冒是身体受寒引起,发烧是正气抗病反应。治疗当助热散寒用辛温药,不当助寒退热用苦寒药。用凉药退热则必然引邪深入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2、小儿为稚嫩之体,易为寒凉所伤,受寒感冒,能发烧说明身体抵抗力尚可,不治自己也很快会好,助阳气退寒则可迅速恢复。如用寒凉(中药)清热(西药)消炎,则引邪深入,病必加重。
3、误用寒凉药引邪深入,随其虚实深浅,会造成种种病症,乃至多种不治之症。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滥用抗生素,用寒凉清热中药退热与用西药退热殊途同归,同属于释邪攻正之举。
4、寒邪被引入肺,则发为咳嗽,咳嗽也是身体的抵抗,能咳嗽说明病邪尚未深入下焦。继续清热则久久不愈,浅者变成西医所谓慢性鼻炎,深者变为慢性咽炎,重者发为哮喘。
有汗用桂枝二陈汤:
桂枝3,白芍3,炙甘草2,陈皮2,半夏2,茯苓2,生姜2片,大枣一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四剂。
无汗用加味小青龙汤:
麻黄2,细辛1,黑附子3,五味子2,陈皮2,半夏2,茯苓2,白术2,干姜2,炙甘草2,桂枝3,白芍2。
开水泡服,早醒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2剂。
5、哮喘继续用激素透支元气,如喘也消失,则将入肾成为西医所谓慢性肾炎,之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透析、换肾将纷至沓来。
水肿用桂枝生脉真武汤:
桂枝3,白芍3,炙甘草2,麦冬2,五味子2,党参2,白术2,茯苓2,黑附子1,生姜2片,大枣一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各服一杯。四剂。
蛋白尿用气血肾气汤:
泽泻2,党参4.5,丹皮1,当归3.5,桂枝1.5,山茱萸4,茯苓2.5,山药5,黑附子0.5,熟地3
开水泡服,中午十一时,下午五时各服一碗。连服十剂。
6、咳嗽被凉药治成不能咳嗽,则病邪已经深入下焦,从肺入肝,潜伏不发,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从此不再发烧咳嗽,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治以当归四逆理中冲剂,用药后如咳嗽、发烧,则为好转之兆:
白术3克,党参3,炙甘草3,干姜3,黑附子2,当归2,桂枝3,
白芍2,细辛2,桃仁2,杏仁2,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连服八剂。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7、寒邪被引入心,则发为西医所谓病毒性心肌炎,如无明医救治则危在旦夕。
治以桂枝附子冲剂:
桂枝3,当归2,枣仁2,炙甘草2,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黑附子1,菟丝子3
雪山飞狐 9:06:28
开水泡服,早七时,中午十一时,下午四时各服一杯。连服七剂。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8、寒邪被引入脾,则发为厌食、瘦弱、腹泻、腹痛、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治以附子理中丸: 大蜜丸,早午饭前各服一丸,五盒。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9、小儿感冒用消炎药后抽风,此为太阳经痉证,用葛根汤可解,如继续消炎清热引邪深入,则往往发为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慢性癫痫等种种怪病。如误入神经科、精神科使用控制神经药物,则智力退化,运动机能逐渐丧失,甚至沦为废人。
葛根汤: 葛根4,麻黄3,桂枝2,白芍2,炙甘草2,生姜2片,大枣一枚(掰开)。
开水泡服,二剂。随时用药,见好就收。
如发为变症先治以加味当归四逆理中冲剂:
白术3,党参3,炙甘草3,干姜3,黑附子2,当归2,桂枝3,白芍2,细辛2,桃仁2,菖蒲2,远志2、陈皮2、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连服八剂。之后随证用药。
10、先天不足者滥用寒凉药可直接将寒邪引入骨髓,发为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种种血液病,如用激素、化疗等继续摧残正气,则预后往往不良。
先治以当归四逆理中冲剂:
白术3克,党参3,炙甘草3,干姜3,黑附子2,当归2,桂枝3,
白芍2,细辛1,桃仁2,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连服八剂。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注:服上方严禁服用西药及寒凉中药,忌食生冷油腻食品,严禁牛奶,注意休息,禁止熬夜。每服完规定剂数休息三天,之后继续按规定剂数服用。休息期间每早吃小米山药姜枣粥调养:
小米两把,茯苓、山药各5克,生姜4片,大枣两个掰开,红糖一匙
适量水同煮粥吃,忌牛奶。
具体情况,变化无常,请谨慎对照使用,如无效请就近延明医诊治。
感冒发烧常用方对证用法——庄严先生著
三七生先生所著《感冒患者须知》主要是针对体较实者的三阳病和三阴病“始得之”病证,《小儿感冒误治恶果及救治方法》是针对经误治者。临证常见平素屡用退热剂、抗菌素或市面上常见的寒凉类中成药或体弱之患者,感冒发烧不论一起病是否经误治,多表现为少阳病或三阴证。为了方便患家患病求己,求索就证用方,特著此文。
1、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感冒发烧,口干而不欲饮水或饮水不多,口苦口臭口粘,颈肩背部酸痛,恶风畏寒,腰酸,纳呆,可兼往来寒热或胁肋部不适疼痛、头晕目眩,平素大便溏或食凉则腹泻者。
柴胡9克,桂枝8克,干姜8克,炙甘草5克,菟丝子6克,黄芩4克,天花粉4克,生牡蛎3克。
冷水煎开后改用小火煎二三分钟,加盖焖五六分钟。一剂煎二至三次,早七时、晚五时和晚睡前各服一次或隔三四小时服一次。
小儿量:上方一煎分二至三次服或用小剂量。婴幼儿干姜易炮姜,减辛辣味便于喂服,每服药二至四汤匙。
加减法:口干饮水多、咽喉红肿,黄芩、天花粉均用9克,干姜易炮姜;颈背部酸痛或恶风畏寒证不显,桂枝减至3克。
如在炎热夏季或患者当下恶风畏寒无汗症不显或有热汗或形瘦体弱、体温不甚高者,可用小剂量:
柴胡4克,桂枝3克,干姜2克,炙甘草2克,菟丝子2克,黄芩2克,天花粉2克,生牡蛎2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
注:⑴、此证型为少阳病,类象于湿煤燃烧后冒出的黑烟在狭小不通风的空间里弥漫。正治一方面开窗通风,一方面添材旺炉火。
⑵、此方不效可易以当归四逆理中汤。
2、附子理中汤(丸)证:感冒发烧,昏睡喜卧,两眼乏神。头晕心慌,恶心欲呕或呕吐,小便频少,便溏次多而里急。恶水怕触水。舌苔腻。
党参5克,生白术5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黑附子3~6克或用丁桂儿脐帖外敷肚脐,一日一换。
煎法同前,三餐前各服一煎或隔二至四小时服一煎。小儿一煎分两或三次服。
加减法:痛则欲便、便后痛减或额热足冷加肉桂3~6克;腹泻次多量多,加肉桂10克,兼口干饮水多、有轻度脱水者党参白术用10克,加生淮山10克;浑身酸痛畏寒恶风者加桂枝8克;年高体弱者,不用黑附子。
注:⑴、此证型为少阴病的寒水证,类象于阴雨天的烂泥地。正治一方面给予睛天,一方面筑渠排水。
⑵、此方有成药可替代。加肉桂者在南方名为桂附理中丸,北方名为参桂理中丸(北京同仁堂产,参为人参,药效显)。大人一次服一至二丸,小儿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丸,或以丸煎汤饮。
3、当归四逆理中汤证:感冒发烧,疲软嗜睡,两眼乏神。浑身酸痛或恶风畏寒,患者自觉外有寒邪包裹,不得舒张,耐寒能力下降或夏季较平常不畏热。无汗或少汗,胸闷。体温不甚高。一般无面颊红烫。
白术5克,党参5克,炙甘草5克,干姜5克,黑附子3~6克,当归7克,桂枝8克,白芍3克,细辛3克,通草2克,大枣2枚(掰开)
煎法同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服药前先用药之热气熏脸。
加减法:腰酸者加菟丝子6克,枸杞3克,黑附子用3克;年高体弱者不用黑附子,用小儿量;黄芪体质平素多汗易汗表现为此汤证之当下虽少汗或不易汗出,可调整药量:桂芍等量,去通草,细辛减量或予小儿量。
小儿量:白术3克,党参3,炙甘草3,干姜3,菟丝子3克,枸杞3克,当归2,桂枝3,白芍2,细辛1,通草2,大枣2枚(掰开)
煎服法同前,婴幼儿可减量至一煎分两至三次服。
注:⑴、此证型为厥阴病经寒证兼脏寒。类象于穿着不透气的紧身衣,憋闷头晕,汗出不畅快。正治一方面去衣透气排汗,一方面饮热稀粥以助汗源。
⑵、方药对证,见有汗、尿、疹为排寒之象。如见汗,汗出由多转少或身由热转凉时应及时更衣,以防病复。
⑶、年高体弱者者,主诉证缓解当及时停药或易方,继以静养,饮食调理,否则过犹不及。
⑷、当归四逆理中汤证体质患者,因外感或内伤杂病所现病症大多可以之为应急之需首选。事实上,不少患者依我之嘱家中常备当归四逆理中汤,在秋冬季和初春,孩子或自已有不适,自行煎服,不效时再就医。
⑸、秋冬季和初春当归四逆理中汤证最为常见。季春、夏季慎用当归四逆理中汤,确为此证者,用小儿量,中病即止。
⑹、女性经期受寒感冒、发烧、咳嗽、腹痛、痛经等或迁延至经期仍不解者,多见此方证。
4、四逆汤加味证:感冒发烧,疲软嗜卧,两眼乏神,浅睡易醒,时烦躁者。体温高低不限,但上午高于下午,傍晚略降,晚九时后复升。面颊红烫或自觉烫而不红,唇干喜舔。口干口淡并存,口干饮水多少均可,但未至大量饮水或喜凉者。无恶风畏寒,反畏热,手足身热或额热手温足冷。可伴热汗,汗出热不退。舌质淡、胖、嫩。
炙甘草10克,干姜5克,黑附子6克,菟丝子6克,生龙骨4克,生牡蛎4克。
煎法同前。隔二至四小时服一煎,体温渐降延长服药间隔时间。
小儿量:炙甘草5克,炮姜4克,黑附子3克,菟丝子6克,生龙骨4克,生牡蛎4克。煎服法同前,婴幼儿可减量至一煎分两至三次服。
加减法:额热足冷温差大或手足身热却口淡不欲饮水者,加肉桂3至6克或丁桂儿脐帖外敷右足底涌泉穴或热水泡脚二十分钟;春夏季以加肉桂为妥,秋冬季不加肉桂为宜。
注:⑴、此证型为厥阴病的虚寒证,类象于夏天的防空洞或农村的地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