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蝉逸事
(2011-04-07 22:17:42)
标签:
杂谈 |
树林幽深,蝉声悠远。一对透明的薄翅展开、飞翔、栖落在一棵苍老的榆钱树上,一片片铜钱般的榆钱花,纷纷坠落……
走出家门是一大片茂密的榆树林,晚汤后的树林人声不断,纳凉的,闲聊的,捉蝉猴
夏天连阴雨多,白天知了猴也从柔软的泥土里往外钻,它们在洞里留一个小小的天窗,等待黑暗的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说,知了猴都有对脸的,发现一个知了猴,旁边必定还有一个,它们在地下四年之久,要像人类一样过日子,虽然是在茫茫无尽的黑暗中,它们要通通气,说说话,互相感觉到同类的存在。知了猴是很贵族的一种昆虫,它们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孕育过程,两只一对,或相亲相爱,缠绵悱恻;或恩恩爱爱,地久天长;或谈婚论家,海誓山盟。昆虫有昆虫爱的方式,它们脸对脸,心映心,为爱忍耐,为爱承受,只等有一天冲破黑暗,飞翔枝头,一个歌唱,一个传宗接代。
蝉生于泥土,死在枝头,在昆虫中属高贵的一种。古人把蝉雕在玉件上,寓意招财进宝,超脱的人取其蝉与禅谐音,意为禅心已定。达官贵人死后,口中要含一只玉蝉,叫口晗蝉。蝉自幼虫变成成虫,比喻人像蝉一样能转世再生,口晗玉蝉,据说可以枯而不朽。《史记·屈原传》记载“蝉蜕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后”蝉的高洁品行,被雅人逸士推崇至极。
是什么让人对蝉如此推崇?一只小小的蝉,在光明的世界只能活四十多天,人们却把它与钱财与性情与禅悟与死亡连接在一起,它是否预示一句沉睡后醒来的格言?它是否是生命追求的最终归属?
蝉,又名知了,知了,知了,每年夏天它都在叫,奔波的人们从树下走过,没有人能听懂它在叫什么。幽静的村庄深处蝉声更响,寻蝉觅蝉的少年一个又一个从村庄走出去,少年的蝉心长大不知丢在何处?青年人的蝉心只嫌蝉声太吵,中年人的蝉心欲定不能定,而老年人的蝉心已在高空栖定。“蝉心已作沾泥絮,不随春风上下狂”,人生的过程像草木的过程,有青有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慢慢地经过,谁又能少年早知呢?
知了,知了,一声一声,它对着世界叫,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