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平时成绩好,一考试就差

(2008-08-17 10:51:34)
标签:

父母课堂

成长

张厚超家庭教育

误区

家长咨询

分类: 家庭教育

家长咨询:

张老师你好,又到期末考试了,儿子考回来又和以前一样说简单,但每次考试成绩出来都不尽人意,儿子总说考试时走神,平常作业还可以,一到考试就这样,老师业说他有学习大忌,散,我也不知该平时怎么帮他?

 

咨询回复:
    你好!欢迎你来咨询!
    学生平时的学习水平和考试成绩反差很大这种事,在以往的咨询中也常碰到。不知道你的孩子现在上小学还是初中?上几年级?

    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你看看孩子是否也有相同的情况。

    首先是考试的压力过大。对此你可能有点不解:孩子不是平时学得挺不错嘛,为什么还会怕考试?其实原因恰恰可能是他平时学得不错,时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好像好成绩非他莫属。这种“众望所归”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也许还害怕考不好丢面子或“有负众望”,因此想考好的动机过于强烈,结果反而导致发挥失常。

    外国心理学家曾用大猩猩做过实验。实验人员让饥饿一段时间的大猩猩去设法取食香蕉,结果发现,饥饿时间在6至24小时的猩猩,解决这类难题的成绩最好。低于这段时间的猩猩,由于饥饿的程度不太高,取食的动机并不太强烈;而高于这段时间,猩猩饿得太久了,以至强烈的取食动机反而干扰了猩猩对如何取食的思考,所以“成绩”也不好。

    考试动机与考试成绩的关系也是如此。当学生在考试当中求胜的动机过于强烈并产生了极度紧张的心理时,对考试成绩的担心会严重干扰和分散考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思考力和记忆力,并且在考试中稍遇挫折困难,就会引起他们的恐慌。特别是当有那么几次考试失利的经历后,这类考生容易建立起消极的条件反射。他们过分担心再次考试的失败,所以越是怕失败,心理状态越不稳定,反而就越容易失败。
    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反差大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学习缺乏整合,知识没有被连贯起来。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抠得很细,弄得很精,但他们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搞清楚知识的整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于是在平时,当检查某一阶段、每一局部的知识时,他们能获得不错的成绩。可到了较大的考试,需要所学的各部分知识综合起来运用时,他们就大脑发懵,束手无策了。

    最后,学习时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理解,也是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形成了以模仿和死记为主的学习模式,并以此在小学阶段取得了良好成绩,乃至形成习惯并带进了中学。模仿和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有时在刚学完一部分知识后,可“照猫画虎”弄个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所以这类学生在题目稍做变化或学习时间间隔已久之时,就会显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本色,也就理所当然地考不出什么好成绩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平时成绩好不一定等于考试成绩好,两者之间的错位可能隐藏着许多问题。愿你和老师共同认真思索分析后,让孩子在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所改进,使考试成绩跃上一个新台阶。


    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是家庭教育的一门重要学问,父母必须认真地科学地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大多数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往往是忿怒和忧伤,对孩子的成绩作出强烈的反应。情绪表现为:安全(希望门门都100分)、粗暴、冷淡、挖苦、讽刺。父母这些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误,不仅对孩子日后的改进毫无帮助,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

    利用惩罚的手段,期望孩子获得改进,是事与愿违的。父母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正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择善赞赏。如果你的孩子有几门功课不及格,请不要发怒,也不要忧虑,应平心静气,在孩子的成绩单内“发掘”一些可以称赞的“成就”,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球,不使孩子丧失信心,以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热情。

   (2)探查原因。父母应与孩子一起探查某些科目成绩欠佳的原因,父母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能否解释某一科目成绩低落的原因”?“是否经常完成布置的作业”或“该科目在学习上是否有困难”?等等。在追查原因的过程中,父母要态度和蔼,使孩子敢说真说,不作搪塞性回答。一方面,父母要坚持深入地追究,直至孩子能说真正的原因为止。另一方面,父母要谨记不要发怒,不要责备孩子。
   (3)合理解释。父母在查问原因的过程中,不要接受孩子的“我不知道”这种回答,要让孩子作出“合理”的解释。所谓合理的解释,就是指孩子说出了导致成绩低下的真正原因。当然,在这些原因中,包括了正面和反面的。比如功课太艰深,力量达不到,是属于正面的;而自己懒散和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等,则是反而的。当孩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之后,父母一方面要求孩子提出改进的方法和今后应该采取的行动;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提出有何需要协助的要求,父母应该想方设法切实地给予满足。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欠佳,一般不要惩罚,而要多用鼓励和理解的态度,去激发孩子树立信心,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在万不得已要采取某种惩罚手段也是可以的,但方法要恰当。如还有什么疑问可再来咨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