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栖灵塔

标签:
扬州大明寺栖灵塔古塔古建历史杂谈 |
分类: 华东古塔:苏浙沪皖 |

大明寺是扬州第一古寺,在江苏的古寺排行榜中可以名列前五,它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迄今已有15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下图为于瘦西湖拍摄的大明寺栖灵塔

古栖灵塔是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于大明寺内修建, 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高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现栖灵塔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大明寺位于瘦西湖西北方向,下图为瘦西湖二十四桥附近拍摄

下图为去往瘦西湖,公路上拍摄的栖灵塔

栖灵塔唐代风格,塔身方形、平面为22米×22米,底层面积484平方米。九级佛塔置于2.50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4.00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木构楼阁式,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

栖灵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平座与屋檐由斗拱支撑,出檐大而平,柱以腰鼓形,窗形直棂。塔高各层不一,第一层8.20米、第二层6.30米、第三层6.20米、第四层6.15米、第五层6.10米、第六层6.05米、第七层6.00米、第八层5.95米、第九层8.50米,塔尖10.55米,总高度为70.00米。蔚为壮观

塔院入口

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甚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临栖灵塔赋诗赞颂。唐代大诗人李白登临此塔后,曾在诗中赞叹道:“宝塔凌苍苍
,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在登栖灵塔后,也有诗歌描述该塔。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 ,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
,上到栖灵第九层 ”。刘禹锡诗写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
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古往今来观光者无不感喟怅惘。

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谷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选址重建栖灵塔并立奠基石。瑞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主持大明寺工作。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
宋代宋庠于宝元年间(公元1038-公元1040年)任扬州知府,有《登大明寺塔》诗,写到自己带着病足攀登寺塔。可证栖灵塔在北宋时期是存在的。或为毁后重建。

当代修建的栖灵塔较为考究,底层台基、踏道的基面皆为花岗岩麻石。台基的压栏石、衬土石、角石、角柱、隔身板柱等石构件,皆安装严密,处置妥贴,尺寸标准,衔接得天衣无缝。踏道的阶石、副子石、衬土石、象眼石等构置精良、美观大方,与台基交圈,榫接得珠连璧合。
前一篇:扬州瘦西湖白塔
后一篇:佳木斯建国十周年纪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