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西古塔古塔古建国保单位文化 |
分类: 华北古塔:晋蒙 |

安国寺砖塔,是吕梁市国保单位安国寺的附属建筑,建成于宋代,八角密檐式砖塔,八层

此砖塔有残缺,现高约15米

一层塔身辟塔门,檐下砖雕斗拱,其余为叠涩檐,塔身全部采用磨砖对缝仿木构筑

须弥座束腰部分


束腰部分的砖雕

一层塔檐下的砖雕斗拱

须弥座束腰

一层塔身南向辟塔门

一层塔身

2-8塔身逐渐收分


站在高处拍摄的安国寺砖塔

安国寺砖塔,远处为吕梁市离石区

昔日 的荒山已经绿化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山脚下山坳里的国保单位安国寺,真是风水宝地

安国寺

我是从古塔的北侧上山,下图是古塔南侧的上山路

花团锦簇里的安国寺砖塔

也许是栀子,傻傻的分不清



国保单位安国寺




楼前两侧的两座石狮,高大威猛


钟鼓楼为单檐歇山顶




大雄宝殿内的明代壁画


铜塔楼后身




千年古刹安国寺,后院刹禅院,环境幽雅,建有于成龙读书楼。于成龙,永宁州(分离石)人,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两江总督,死后被谥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现有读书楼碑记可考。还建有洞宾楼、万佛阁等。

寺后百米石崖下是莱公别墅,是于成龙之孙于准在雍正丙午年(1725),就半山石壁天然形成的庞大石崖下修筑而成。


于成龙之孙于准的题词“丰泉”

六角古井

此砖塔有残缺,现高约15米

一层塔身辟塔门,檐下砖雕斗拱,其余为叠涩檐,塔身全部采用磨砖对缝仿木构筑

须弥座束腰部分


束腰部分的砖雕

一层塔檐下的砖雕斗拱

须弥座束腰

一层塔身南向辟塔门

一层塔身

2-8塔身逐渐收分


站在高处拍摄的安国寺砖塔

安国寺砖塔,远处为吕梁市离石区

昔日 的荒山已经绿化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山脚下山坳里的国保单位安国寺,真是风水宝地

安国寺

我是从古塔的北侧上山,下图是古塔南侧的上山路

山间盛开的连翘花

花团锦簇里的安国寺砖塔

也许是栀子,傻傻的分不清



国保单位安国寺

安国寺原名安吉寺,据碑记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曾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代宗以佛牙二枚赐予昌化,置铜塔贮之,今寺中铜塔楼就是当年供奉、贮放佛牙之处。当地还流传有昌化公主迎佛骨的故事。

安国寺,依山势而建,整体布局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殿宇禅房比比相连。寺主院分上下两层,偏院分内外两进,共四处院落。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铜塔楼、钟鼓楼、万佛阁、关帝阁、观音楼、十王殿、洞宾楼,又有于清端公祠、于莱公祠、于成龙读书楼,还有莱公别墅、石牌坊、砖塔等,规模较为庞大

铜塔楼为重檐歇山顶,二层木构建筑,上下层四周有围栏设木梯可攀登上楼,铜塔楼曾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代宗以佛牙二枚赐予昌化,置铜塔贮之,今寺中铜塔楼就是当年供奉、贮放佛牙之处

楼前两侧的两座石狮,高大威猛


钟鼓楼为单檐歇山顶


大雄宝殿为元代建筑,多处留有唐代遗风。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布瓦,双翘单下昂,五踩斗拱,中间花拱,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

殿内供奉着三尊高大精美的三身佛,高达4.8米,造型独特,栩栩如生。殿左右有60平方米的明代佛传壁画,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色彩明快,形象生动

大雄宝殿内的明代壁画


铜塔楼后身

安国寺周边怪石突兀,忽生怪柏,盘根外露。林中异状万千的嶙嶙怪石,如伏如蹲,如走如奔

夏季前来,气候清爽,真乃避暑胜地

周围山峦耸立,绝壁悬崖,群山环抱,松柏丛生,郁郁葱葱

千年古刹安国寺,后院刹禅院,环境幽雅,建有于成龙读书楼。于成龙,永宁州(分离石)人,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两江总督,死后被谥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现有读书楼碑记可考。还建有洞宾楼、万佛阁等。

寺后百米石崖下是莱公别墅,是于成龙之孙于准在雍正丙午年(1725),就半山石壁天然形成的庞大石崖下修筑而成。


于成龙之孙于准的题词“丰泉”

六角古井
前一篇:山西陵川三圣瑞现塔(国六)
后一篇:山西柳林双塔寺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