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下第一奇书”--书山

标签:
户外登山书山太行山旅游 |
分类: 雄伟太行 |

书山,海拔1003米,因其山体酷似一本打开的书籍,旁边山体还有一个笔架而得名,被誉为“盘古天书”,天“天下第一书”(上图)

曾听说过一句话,大概是这意思“要么旅游,要么读书,必须让身体或灵魂有一样在路上”,3.17号,我们一行四人,去往邢台,攀登了这座奇妙的书山。下图为北口村西侧的西垴

西垴

西垴和黄榆岭之姑子岩(右侧)

进山水泥路右侧的两块巨石,像雄狮,像方塔

垂直屹立的紫红色巨石,构成独特的嶂石岩地貌

雄狮盘踞

回头看村北侧的群山,黄榆岭

“六指”

狮岩

道路右侧山峰愈发的巍峨,渐入佳境

像不像一把高擎的火炬

火炬下面山腰处修了栈道,这里曾经有开发商开发,只是开放后游客寥寥,开发商也卷铺盖而去

这个角度看,像一只怪兽的脸部,这块巨石只有底部和山体相连,岌岌可危又坚不可摧,大家啧啧称奇

顺峡谷前行,两侧是壁立千仞的岩石

山间平台,可以开车到此

前面还有一小段水泥路面

右侧山腰处修建的观景亭和栈道护栏

水泥路大概有2公里左右,坡度较大,有点辛苦。转过弯去,天书赫然入目。前面这堵红色山体,像一本翻开的书,竖在山顶,奇妙的是左侧竟然还有一个毛笔架,大家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天下第一书

顺着修建的石阶,来到书的后侧,这是从后面拍到的一个笔架,方塔巍峨

石阶据说有774多级

台阶坡度较大,爬上去已经气喘吁吁

笔架

站在山顶平台远眺莽莽的群山,可惜中度雾霾,影响了视线

山顶平台

我们刚刚走上来的山谷

山顶水池,绕过水池继续前行

前面“丁”字路口左拐爬上一个山岗去看输电铁塔

山南侧

铁塔有四脚,根部直径有近一米之宽,四个支撑杆分别被标上了“ABCD”,而且根据山体坡度高低的不同,长度上也有差别,相邻的两根立柱距离至少要有20米,支撑起了高达百米巨大的铁塔,这么庞大的躯体矗立在海拔1180米的山顶,可想当时工程的艰辛

这么庞大的身躯都是用巨型螺丝拧住,用焊条焊接,让后组装起来,在我们外行人眼里,绝对是超级工程了

山尖的局部也被削平

铁塔一直伸向山西境内

沿山间小径向西面山西侧而行,到岔路口右拐,进入下山路,半山腰有一平台

大家在此进餐,休整

平台对侧的山崖

这里可供拍摄者站立的空间局促,上了广角镜,壁立千仞

峡谷两侧垂直陡立,像被大力士劈开

全景

对侧的观景平台

沿山腰栈道前行,右侧就是赭红色的山体

请大家欣赏,嶂石岩地貌,我称之为“五花肉地貌”

一线天

瘦子可以过去,我现在体重恢复到了150斤,还是尝试了一下,最后放弃

仰角看,人太渺小了

一线天的另一侧

前面所看到的“火炬石”

赤如丹霞的岩壁








笔架

顺着修建的石阶,来到书的后侧,这是从后面拍到的一个笔架,方塔巍峨

石阶据说有774多级

台阶坡度较大,爬上去已经气喘吁吁

笔架

站在山顶平台远眺莽莽的群山,可惜中度雾霾,影响了视线

山顶平台

我们刚刚走上来的山谷

山顶水池,绕过水池继续前行

前面“丁”字路口左拐爬上一个山岗去看输电铁塔

山南侧

铁塔有四脚,根部直径有近一米之宽,四个支撑杆分别被标上了“ABCD”,而且根据山体坡度高低的不同,长度上也有差别,相邻的两根立柱距离至少要有20米,支撑起了高达百米巨大的铁塔,这么庞大的躯体矗立在海拔1180米的山顶,可想当时工程的艰辛

这么庞大的身躯都是用巨型螺丝拧住,用焊条焊接,让后组装起来,在我们外行人眼里,绝对是超级工程了

山尖的局部也被削平

铁塔一直伸向山西境内

沿山间小径向西面山西侧而行,到岔路口右拐,进入下山路,半山腰有一平台

大家在此进餐,休整

平台对侧的山崖

这里可供拍摄者站立的空间局促,上了广角镜,壁立千仞

峡谷两侧垂直陡立,像被大力士劈开

全景

对侧的观景平台

沿山腰栈道前行,右侧就是赭红色的山体

请大家欣赏,嶂石岩地貌,我称之为“五花肉地貌”

一线天

瘦子可以过去,我现在体重恢复到了150斤,还是尝试了一下,最后放弃

仰角看,人太渺小了

一线天的另一侧

前面所看到的“火炬石”

赤如丹霞的岩壁







后一篇: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