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保单位栖霞山栖霞寺甘熙宅第甘家大院 |
分类: 行行摄摄 |

送孩子上学,顺便南京多逗留一天的时间,因为之前已经有过一个三日游,走访了市区主要的热门景区,所以这次的游览重点是栖霞山栖霞寺

南京的天气真TMD热,不太准确,温度其实并不算高,但是空气湿度忒大,闷热难耐,这个季节在南京游玩我总觉得有脑子进水的意思!整天的时间都泡在汗水里,T恤一直贴在身上,遭罪啊。下图是山脚下的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杨坚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1988年1月,栖霞寺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寺明征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所撰,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

栖霞寺明征君碑,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弥足珍贵

栖霞寺山门

栖霞寺内重量级文物是舍利塔和千佛崖,二者均被单独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隋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下图为舍利塔

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七级八面,用白石砌成,高约15米

整个舍利塔造型精美,是隋唐时期江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舍利塔也是研究古代佛教、艺术、文化的珍贵实物

塔基四面有石雕栏杆,基座之上为须弥座,座八面刻有释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图”,有白象投胎、树下诞生、九龙浴太子,出游西门、窬城苦修,沐浴坐解、成道、降魔和涅槃

八相图之上为第一级塔身,第一级塔身特别高,八角形,每角有倚柱,塔身刻有文殊、普贤菩萨及四大天王像等浮雕

塔身的天王浮雕

以上各层上下檐间距离较短,五层檐由下至上逐层收入,塔身亦有收分。各面均滩两石竞,龛坐一佛。檐下斜面上还雕刻飞天、乐天、供养天人等像,与敦煌五代石窟的飞天相似

塔顶刹柱为莲花形

下图为千佛崖国保碑,2001年被收入国保目录

千佛崖位于舍利塔东侧的山岩中,还有一组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内凿佛像500余尊,是中国目前发现唯一的南朝石窟

石窟造像

石窟西邻有无量殿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无量寿佛,高达10米,左右是观音、大势至菩萨立像,组成西方三圣

大佛面部据说毁于66年四贼之乱

无量寿佛和左右的观音、大势至菩萨立像(还是广角镜头给力),造像身段匀称,线条流畅。三佛衣褶作风与云冈石窟酷似,而开凿年代比云冈石窟还早十七年。造像精致古朴,可与大同、龙门比美,其价值在于保存了南朝佛像的原韵,在江南尤其罕见

无量寿佛,这面部,罪过啊

无量寿佛东侧毗邻洞窟

石窟

石窟

此窟个性十足,造像右手持锤,左手拿纤,典型的石匠形象

太虚亭,建于民国,太热了,到达此处后,返程

了凡问道

禹王碑

祖师塔院

塔院

天开岩

现场确实震撼,貌似巨斧劈开

栖霞秋色

这枫叶,黄的也忒早点了。话说栖霞山的红叶在全国的名号是响当当的,可惜季节不对

------------------------------------------------------------------
栖霞山行程结束,时日尚早,选择市区的甘家大院景区,又名甘熙宅第。国六,旁边是俺骑的共享单车


现开辟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甘熙生于1797年,1838年中进士,与历史上有名的曾国藩,还有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榜进士。在北京雍和宫旁成贤街的孔庙内(国子监东侧的大院),有元、明、清三朝陆续立下的进士碑林,计100余块,道光38年的那块进士碑刻有“甘熙,江宁县”,可以作证

甘熙宅第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
三大景观,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

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下图为近代复建的津逯楼

俺对津逯楼内这块案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围4.5*1.2*0.18(米),巴西花梨木,独木成桌,重1-2吨(服务员说的,我觉得应该有几顿重的)

后花园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