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博物馆·邺城遗址·金凤台(国保)
标签:
邺城博物馆邺城遗址邺城三台铜雀台金凤台杂谈 |
分类: 名胜古迹 |
1、邺城博物馆

下图是2016年端午节河南三日游路线图

第一站邺城位于临漳县,还在我们河北境内。临漳古时称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将邺城易名“临漳”,因北临漳河而得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境内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是建安文学发祥地,奇才鬼谷子诞生地,西门豹投巫治水发生地,铜雀台所在地。下图为邺城遗址上所建的邺城博物馆,汉代风格,标志性建筑为大门外的半人面瓦当照壁墙,造型系仿照邺城遗址出土的前燕时期半人面瓦饰件,按1:50等比放大建成(后有此半人面瓦当原物)

大门内是由黄砂岩制成的六面浮雕墙,展示的是曹魏都邺、石虎阅兵、冉闵都邺、慕容三杰、东魏高欢、北齐高洋等六朝古都邺城有关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下图为慕容三杰之一:慕容儁,音jun(另两位慕容恪、慕容垂),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大燕的第二位皇帝,慕容儁在位期间消灭了冉魏,入据原本由后赵所占领的中原地区,并移都邺城,大燕进入鼎盛时期,终与南方的东晋和关中的前秦政权三足鼎立。360年病死于龙城宫中应福神殿,终年42岁,谥号景昭皇帝,庙号烈祖,葬于龙陵。慕容鲜卑几位代表人物是我所崇敬的,他们据说属于白色人种,均高大挺拔,英俊潇洒,文韬武略具备,后世子孙已溶于我中华民族大家庭

下图人物为高欢,东魏丞相,挟持皇帝元善见由洛阳迁都邺城,后其子高洋废掉孝静帝自立为帝,建立北齐

下图人物为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武悼天王”冉闵,杀赵帝石虎建“魏”,定都邺城,史称“冉魏”,秉承“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原则,大肆杀虐羯族,终止汉族被肆意屠杀的局面,史载仅邺城一次就解放汉族妇女20万人。惜后战败于慕容鲜卑,被杀

博物馆入口

邺城曾规模庞大,惜毁于隋代

邺城遗址出土文物

下图为青石魑首,出土于铜雀台遗址,形象夸张华丽

彩绘陶俑

印章

建筑材料“大赵万岁”

1500年前的文字,羯族人建立的赵也用我们的汉字

半人面瓦当(大门口照壁的原形)

邺城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

下图为“射猎图”石枕

南北朝造像

供养菩萨

“武定二年”(544年),东魏末代皇帝孝静帝元善见的年号
2.邺城遗址

邺城是历史上的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遗址,由南北二城构成。邺北城是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封魏王后营建的国都,曹丕代汉移都洛阳后,以此为北都。后赵、东魏、北齐相继都邺,承光元年(577年)北齐亡,此城衰落。邺南城为东魏元象元年(538年)依邺北城南墙而建,毁于隋代

邺城大体呈日字形,邺北城为曹魏时期的城市布局,为曹操主持建设。北城东西七华里,南北五华里,外城共设七个门,南面三个分别为广阳门、永阳门和凤阳门,北面两个分别是广德门和厩门,东西各一个门,分别是建春门和金明门

曹操在西城墙上修筑了三座高大的台榭,由南向北依次是金虎(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三台均为曹操规划修建,是中国古代台式建筑的巅峰之作。“三台胜境”景区门票20元

景区内收藏的石刻


一方明代墓志铭

造像,惜佛头已失

下图为明代铁质浴盆

邺城三台始建于建安十八年(213年),目前仅金凤台保存较好,前面就是三台之一的金凤台了,史载金凤台“ 高八丈,台上有屋一百三十五间”


下图为台下的两座碑刻,狂草



依托金凤台台基修筑的“转军洞”,是曹操出于战争需要而修建,是邺城通往城外的秘密运兵通道

原转军洞通道长度达6公里,直达城西讲武城,现仅余83米

邺城遗址出土的彩绘侍女

仰视巨大的金凤台

台基已经用现代工艺加固

金凤台出口

---------------------------------------------------------------------------------
3、三教堂
-------------------------------------------------------------------------------------------
前一篇:河北窦氏青山墓(省保)
后一篇:又见“塔坚强”---安阳宝丰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