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福建旅游文物古迹厦门旅游南普陀寺厦门大学 |
分类: 名胜古迹 |
19号最后一站是南普陀寺和厦门大学,二者位于厦门岛东南部,仅10分钟步程之遥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末期,当时称为泗洲寺。宋治平间改为普照寺。以后几经兴废。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厦门,就普照寺旧址复建殿宇,并增建大悲阁,辟为观音菩萨道场,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改称为“南普陀寺”。现存主体建筑多改建扩建于民国年间。2005年,南普陀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未找到省级文保碑)。
天王殿前的广场,可以遥望厦门大学地标----中西合璧,形容为“穿西装戴草帽”式建筑的颂恩楼
放生池右侧,可遥望厦门地标----外形酷似两个巨大的帆船的双子塔“世茂海峡大厦”,又名双峰大厦
南普陀寺是典型的汉家寺院,南临南海,北依五峰山,风水极佳,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 、大悲殿、藏经阁。寺内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格局协调。下为天王殿,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歇山顶,重檐飞脊
下为鼓楼
下为大雄宝殿,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重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南普陀寺主殿,供奉三世佛
大雄宝殿飞脊
由大雄宝殿看天门殿背侧
大悲殿始建于明代,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为南普陀寺另一主殿,殿宇高20米,屹立在石砌台基上,八角形三层飞檐蹿角式亭阁单层建筑,供奉千手观音
由大悲殿拍摄的大雄宝殿后身
大悲殿后为藏经阁,藏经阁位于中轴主体建筑最高层,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建于民国25年(1936年),为二层小楼,楼下为法堂,楼上为玉佛宝殿。上层藏经,下层法堂。阁楼上下层,三面台廊回护,圈以白石雕栏。阁内藏着大量佛教典籍和文物字画
由藏经阁拍摄的大悲殿后身
前面说了,南普陀寺北依五峰山。绕过藏经阁,开始攀爬五峰山
因为有五座山头,故称“五峰山”,五峰山摩崖石刻众多
厦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历年间的石刻
宋代曾为普照寺
山腰的一处制高点,可以俯瞰厦门大学及东南部市区
转逢和尚舍利塔
“法性当留”
“为善最乐”
此处再往上,坎坷难行,且看点不多,故环形下山
五老峰
俯瞰厦门港,厦门地标从这个角度望去,很像两把大砍刀,故有人称为“双刀楼”
厦门双子塔2015年7月投入使用,高约300米,远远望去,很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由五峰山俯瞰厦门大学校区,颂恩楼唯我独尊,楼高21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该楼巍然耸立,是学校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
厦门大学为南洋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为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
兜率陀院遗址
一棵生命力顽强的小榕树
变性之国的文字
这个“佛”字,高四米多,宽三米多,乃是清朝光绪乙已(公元1869年)振慧所书
以下为近代摩崖
前一篇:厦门胡里山炮台(国保)
后一篇:厦门·鼓浪屿近代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