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府衙(国五)
标签:
文化历史国保单位南阳府署古代衙门机构杂谈 |
分类: 名胜古迹 |
唐河之后,去往唐河县上级政府所在地——南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么脍炙人口的句子,别说您没学过

南阳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三国时期,南阳是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刘备“三顾茅庐”发源地。我给他起名“牛城”

南阳府署,通常称为府衙或知府衙门,是元、明、清三代南阳知府的官署。始建于公元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00余间,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面积7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


南阳知府衙门现存建筑保留了元、明、清三代的建筑艺术,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两侧辅助,布局多路,院落数进。它是清代全国215个知府衙门中到2013年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唯一府级官署衙门。












南阳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三国时期,南阳是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刘备“三顾茅庐”发源地。我给他起名“牛城”


南阳府署,通常称为府衙或知府衙门,是元、明、清三代南阳知府的官署。始建于公元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00余间,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面积7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

南阳府衙是北京故宫的缩影,是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父母官”、“召父杜母”、“羊续悬鱼”等词语便源于此。2001年南阳府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12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南阳知府衙门现存建筑保留了元、明、清三代的建筑艺术,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两侧辅助,布局多路,院落数进。它是清代全国215个知府衙门中到2013年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唯一府级官署衙门。











前一篇:河北井陉矿区清凉阁垂虹桥
后一篇:南阳武侯祠(国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