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古建国保单位青莲寺古寺 |
分类: 名胜古迹 |

五一小长假第二天,游完皇城相府,沿晋焦高速东行,下高速南行3公里左右就到了国保单位青莲寺。青莲寺分为古(下院)、新(上院)两部分,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初名“硖石寺”,唐代咸通八年(公元 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唐太和二年(828年),创建上院即新青莲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上院被赐名为“福岩禅院”,下院仍称古青莲寺,至此两寺分立。福岩禅院明代复称青莲寺,之后青莲寺、古青莲寺之名沿袭至今,是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今青莲寺有山间小径想通,我们首先到访新青莲寺

↓有宋元风格的藏经楼,藏经楼在最前面?奇怪吧!不告诉你原因

↓檐下斗拱

↓砖雕

↓墙上还遗留有我朝的标语

↓藏经楼侧面

↓主体建筑释迦殿,几尊宋代彩塑即藏于此殿内


↓檐角木建

↓释迦殿内佛坛上现存宋塑4尊,释迦佛居中,两侧分别有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一铺五尊布列方式。佛身着通肩袈裟,头饰螺髻,面相方圆,大耳垂肩,左手垂放膝上,右手已失,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莲台下为八角束腰须弥座,束腰间柱内塑有负重力士。佛后未设背光而利用扇面墙作为屏墙,绘有花鸟古画(部分网图)。

↓文殊、普贤两尊菩萨相对而半跏趺坐于莲座上,神态宁静,衣饰相近,皆头饰高髻,身着帔帛,裳裙上饰以沥粉贴金,垂裙披覆于莲台上。虽经后代重妆,但衣饰、造型仍不失宋塑风格。
西边胁侍菩萨普贤

↓东边胁侍菩萨文殊

↓扇面墙后倒座的观音菩萨

↓院内的子抱母古柏,相传百余年前母柏枯槁,寺院主僧决定次日将其砍伐。当天夜里,一株幼柏攀着母相的躯干缠绕而上,紧紧将母相抱住,寺僧见之,以为神意。

↓母相周粗3米,高27米;子柏周粗1米,高24米

↓院内经幢


↓古青莲寺坐北朝南,始创于北齐天宝年间,是在慧远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修建而成的,为佛教弥勒净土宗寺院。现存建筑有正殿(弥勒殿)和南殿(释迦殿),原有的东西配殿仅存基址。下图为弥勒殿,建筑除留有少量宋代遗构外,已被后人修补得面目全非。

↓弥勒殿内重量级国宝文物-唐代彩塑(之前网图),近年已经用玻璃罩子保护。我们到访时正好遇到修缮,玻璃罩已经去掉

↓主佛释迦牟尼高4.2米,肩披袈裟,头饰螺髻,面庞庄严肃穆,饱满俊朗,双腿自然下垂,坐在须弥座上。其左手置于膝上,右手作说法印,眉宇间镇定从容,服饰衣纹线条流畅,保存着唐代佛像的典型特征。“这就是青莲寺最具重要的文物价值最高的唐代垂足大佛,雕塑年代大致不晚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为中晚唐时期的作品。

↓面部特写

↓佛坛前方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坐像,高2.88米。文殊居东,普贤居西,采用一腿盘曲,一腿自然下垂的“游戏坐”坐姿,坐于束腰须弥座上。菩萨面形圆长,神态庄重,头束高髻,两缕发辫从耳后披于双肩,胸饰璎珞,衣饰以沥粉锦纹装饰,衣襟裹膝垂于座间。座下束腰须弥座壶门内分别塑有菩萨的坐骑青狮和白象,生动有趣。

↓东边胁侍菩萨文殊

↓扇面墙后倒座的观音菩萨

↓院内的子抱母古柏,相传百余年前母柏枯槁,寺院主僧决定次日将其砍伐。当天夜里,一株幼柏攀着母相的躯干缠绕而上,紧紧将母相抱住,寺僧见之,以为神意。

↓母相周粗3米,高27米;子柏周粗1米,高24米

↓院内经幢

↓游完新青莲寺,山下方向前行,去往古青莲寺。可以看到为防止土崩滑坡,新青莲寺的坡面石砌保护。民国期间,作为知名文物古迹,青莲寺登上国家保护名录,一度引起著名古建学家梁思成、林徽音夫妇的关注。曾在上世纪30年代4次到山西考察古建的梁思成,多次欲往青莲寺,但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最终与青莲寺失之交臂

↓古青莲寺坐北朝南,始创于北齐天宝年间,是在慧远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修建而成的,为佛教弥勒净土宗寺院。现存建筑有正殿(弥勒殿)和南殿(释迦殿),原有的东西配殿仅存基址。下图为弥勒殿,建筑除留有少量宋代遗构外,已被后人修补得面目全非。

↓弥勒殿内重量级国宝文物-唐代彩塑(之前网图),近年已经用玻璃罩子保护。我们到访时正好遇到修缮,玻璃罩已经去掉

↓主佛释迦牟尼高4.2米,肩披袈裟,头饰螺髻,面庞庄严肃穆,饱满俊朗,双腿自然下垂,坐在须弥座上。其左手置于膝上,右手作说法印,眉宇间镇定从容,服饰衣纹线条流畅,保存着唐代佛像的典型特征。“这就是青莲寺最具重要的文物价值最高的唐代垂足大佛,雕塑年代大致不晚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为中晚唐时期的作品。

↓面部特写

↓佛坛前方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坐像,高2.88米。文殊居东,普贤居西,采用一腿盘曲,一腿自然下垂的“游戏坐”坐姿,坐于束腰须弥座上。菩萨面形圆长,神态庄重,头束高髻,两缕发辫从耳后披于双肩,胸饰璎珞,衣饰以沥粉锦纹装饰,衣襟裹膝垂于座间。座下束腰须弥座壶门内分别塑有菩萨的坐骑青狮和白象,生动有趣。
下图为西胁侍菩萨普贤

↓细部

↓下图为东胁侍菩萨文殊



↓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砖砌藏式佛塔一座,高约25米

↓西侧有建于唐乾宁二年的惠峰石塔和宋代百法座主舍利塔


↓丹河南侧为珏山风景名胜区

↓珏山山顶建筑依稀可见

↓从上寺新青莲寺看古青莲寺

↓新青莲寺外摩崖石刻



————————————————————————————————————————————————

↓细部

↓下图为东胁侍菩萨文殊


↓弟子阿难
阿难居主尊西边,少年持重,谦恭谨慎,洒脱的神态刻画出人物的睿智和才情

↓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砖砌藏式佛塔一座,高约25米

↓西侧有建于唐乾宁二年的惠峰石塔和宋代百法座主舍利塔

↓南殿内佛坛宋代所筑,佛坛及两山墙下尚存残缺的宋代及晚期彩塑12尊,居中为结跏跌座于莲台的释迦佛,两侧为侍胁文殊、普贤二菩萨及迦叶、阿难两弟子,雕刻手法仍沿袭唐风,注重写实,生动传情。因塑像残破,南殿封闭,下图为南殿内宋塑五尊(网图)

↓丹河南侧为珏山风景名胜区

↓珏山山顶建筑依稀可见

↓从上寺新青莲寺看古青莲寺

↓新青莲寺外摩崖石刻



————————————————————————————————————————————————
前一篇:山西晋城白马寺山景公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