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建国保单位白马寺杂谈 |
分类: 名胜古迹 |
2015年元旦登封、洛阳之行的最后一站是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历史背景:东汉永平7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阳,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洛阳白马寺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算是最大的看点啦。下图为山门之前的“白马”

第一古刹

下图为“大雄殿”,白马寺内最珍贵的造像大多存于殿内

科普:关于“夹纻法”,夹纻漆像又称干漆夹纻像或干漆像,它是塑像的一种方法,它先用泥、草等做成原胎,然后再用麻(布)、丝、棕等裱裹缚缠,再行涂漆。如此经过多次反复后,再脱去原胎(即将泥、草等取空),故又称“脱空像”。最后彩绘,甚至描金,这种造像方法具有厚实、稳重、丰满的特色,并且还有重量轻、色泽鲜、耐酸耐碱、防腐防潮、结实坚固、经久不坏等特点,因为重量轻,便于移动,故又称“行像”。这一造像技术始于东晋著名雕塑家、画家戴逵,唐代夹纶漆像工艺高度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