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玉皇阁(国七)、鼓楼(区保)

标签:
古建国保单位银川玉皇阁银川鼓楼宁夏区保 |
分类: 名胜古迹 |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和“塞上明珠”的美誉。城市建设可圈可点,个人感觉至少比同为西北地区的西宁强了不少。城区内有鼓楼、玉皇阁、海宝塔、承天寺塔、南关清真大寺、纳家户清真寺等人文景点。我们3号一早起来,开始了银川市内的访古之旅。o(︶︿︶)o 唉,万恶的单行道···


↓玉皇阁始建年代无从查考,从明代《弘治宁夏新志》府城图上观察,现玉皇阁的位置居明代府城鼓楼所在地。清乾隆三年( 1739年)毁于地震,重修后,称为“玉皇阁”。清乾隆《银川小志》载:“极崇焕轩敞,上供真武帝,此后遂称其为玉皇阁。下图为自治区省保碑

↓玉皇阁通高22米,占地约1040平方米,是银川市仅存的古代木结构高层楼阁,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简介

↓西北侧外部有石条台阶可登上台座,下图为西侧观

↓北侧观

↓在长36米、宽28米、高8米的台座下,正中辟有南北向的拱形门洞。座中央为高达14.1米的两层重檐歇山顶大殿,殿宽5间,进深2间

↓北侧面东部

↓正中辟有玲珑俏美的券棚抱厦,底层向南接出券棚殿3间。下图为东北角

↓大殿东西两侧是两层重檐飞脊的亭式钟鼓楼,下图为东南角的钟鼓楼

↓歇山顶大殿和东侧接出的卷棚殿

↓大殿北侧的抱廈

↓从东侧面拍东南角的钟鼓楼

↓从东南侧面拍东南角的钟鼓楼

↓正面(南面)



↓由玉皇阁向西走大概200米,即为银川市内一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银川鼓楼。银川鼓楼又称“十字鼓楼”、“四鼓楼”,俗称“鼓楼”。楼总高
36米,占地576平方米。由台基、楼阁、角坊组成。台基呈正方形,边长24米,高8.5米,用砖石砌筑

↓钟鼓楼台基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为宁夏知府赵宜喧主持建造,并手书了洞额石刻题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宁夏地方绅商捐资在台基上又建了三层楼梁架,后因“款绌停辍”。直到民国6年(1917年),才由宁夏县知事余鼎铭接续重建,并在四角增盖了券棚顶角坊。落成后的钟鼓楼,曾悬大钟一口。

↓台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顶重檐三层楼阁,每层楼阁四面围以环廊

↓楼阁顶脊饰以龙首,中置连珠,呈二龙戏珠之势

↓现为宁夏银川市重点保护单位

↓台基四面辟有宽5米的券顶门洞,四面洞额有石刻题字,东曰“迎恩”

↓东面门洞两侧各辟一券门,北券门额上题为“乾辟”

↓南券门额上题为“坤阖”,内为一耳室

↓东北角的角坊

↓东南角的角坊

↓鼓楼东侧面(偏南)

↓鼓楼东南角拍

↓有东南方向拍东南角坊

↓鼓楼南侧面,洞额有石刻题字曰“来薰”

↓由南侧面观中间的楼阁

↓由西南角拍摄鼓楼

↓鼓楼西侧面,洞额有石刻题字曰“挹爽”

↓由西侧面看角坊和中央楼阁

↓中央楼阁近拍

↓由东北方向拍鼓楼,北侧洞额上的石刻题字为“拱极”

↓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约占25%左右。街心雕塑也是别具匠心,为伊斯兰风格的日月造型


↓钟鼓楼台基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为宁夏知府赵宜喧主持建造,并手书了洞额石刻题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宁夏地方绅商捐资在台基上又建了三层楼梁架,后因“款绌停辍”。直到民国6年(1917年),才由宁夏县知事余鼎铭接续重建,并在四角增盖了券棚顶角坊。落成后的钟鼓楼,曾悬大钟一口。

↓台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顶重檐三层楼阁,每层楼阁四面围以环廊

↓楼阁顶脊饰以龙首,中置连珠,呈二龙戏珠之势

↓现为宁夏银川市重点保护单位

↓台基四面辟有宽5米的券顶门洞,四面洞额有石刻题字,东曰“迎恩”

↓东面门洞两侧各辟一券门,北券门额上题为“乾辟”

↓南券门额上题为“坤阖”,内为一耳室

↓东北角的角坊

↓东南角的角坊

↓鼓楼东侧面(偏南)

↓鼓楼东南角拍

↓有东南方向拍东南角坊

↓鼓楼南侧面,洞额有石刻题字曰“来薰”

↓由南侧面观中间的楼阁

↓由西南角拍摄鼓楼

↓鼓楼西侧面,洞额有石刻题字曰“挹爽”

↓由西侧面看角坊和中央楼阁

↓中央楼阁近拍

↓由东北方向拍鼓楼,北侧洞额上的石刻题字为“拱极”

↓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约占25%左右。街心雕塑也是别具匠心,为伊斯兰风格的日月造型

前一篇:千年古镇——井陉天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