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袁林(国七)

标签:
古墓国七单位袁林国保单位 |
分类: 名胜古迹 |
安阳位于河北河南交界,头上光环可谓颇多: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是甲骨文最早发现地,《周易》的发源地···市区内以殷墟、袁林、天宁寺塔尤为著名,我们2014五一豫北之行的最后一站就是安阳的袁林。袁林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下图为中国传统的是牌楼

敬爱的韦人曾来此参观,并对袁林颇感兴趣,参观后做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现在在巨大的牌楼石质立柱上还残留红色粘带的标语,因为有了这护身符,才使袁林逃过了那个混账的年代的打砸洗礼。使其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袁林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与传统木、石结构不同,袁林的牌楼是用铁筋洋灰石子筑就,这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当年,为了修建这座陵墓,北洋政府专门从日本进口了大量水泥,粉饰太平。如今,这六柱五楼冲天式的高大牌楼,雄居神道中央。下图为立柱上残留的红色标语

每个柱子顶端都盘踞着一个阔口仰面的神兽——望天吼,为这座建筑平添了几分神秘、威严、镇摄之力。

牌楼两旁,汉白玉质的望柱、石像生遥遥相对。

石像生介绍牌

下图为西侧石像生

望柱,是袁林陵地的标志,高一丈五尺,耸立于基座之上。

柱身六面,满饰花纹

上面的花纹称为“章”,因为总共有十二种,所以称作“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是中国传统的帝王专用纹样,它以黼黻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日、月、星、龙等不同的图案,经过石匠的巧手雕琢,共同组成了一件难得的浮雕佳作

在华表之后,神路两旁是对立着的石马、石虎、石狮、石雕武将、石雕文臣等。这当然是按照“帝王”的规格,为袁世凯墓做仪仗。令人感到特别的是,不论石马、石虎、石狮还是文臣武将,全都是短腿

石马

石虎


石狮


石虎

石马

神道两旁的文武翁仲最能体现袁林时代特色。它们真人般大小而略胖,完全是袁世凯执政时期的装束。武官身着北洋军服,腰扎皮带,手握军刀,神态威武

文官头顶平天冠,身着祭天大礼服,袖手肃立,神态恭谨,与武官一起共同守卫着袁林

文官

文官

碑亭,是袁林中比较重要的建筑之一,它面阔三间,其碑亭是传统式的。

碑亭简介

雕花券形拱门

亭内袁世凯的墓碑也是和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一样,由巨大的赑屃背负

在这个高达5.5米的墓碑上,雕刻出了数条蟠龙,翱翔云中,显现出墓主人身份的非比寻常。墓碑正面则镌刻“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苍劲挺拔的端楷大字,这出自于袁世凯好友徐世昌的手笔。

赑屃保存的十分完整

石碑的侧面

碑阴

赑屃所在的位置的地面也雕有波浪图案,很是别致

转过碑亭,便来到堂院前。堂院是袁林最重要的、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堂院大门,即三进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上覆绿琉璃瓦,面阔三间。在堂院大门的每一扇门板上,都有横七排、竖七排的铜门钉,它不仅起到装饰门面的作用,更重要的体现出一种森严的等级,表明它的主人虽然比故宫里的皇帝低一个等级,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贵人物


过了大门,便进入堂院。堂院是一组四合院式样的建筑,由景仁堂和东、西配殿组成。景仁堂居中,是当年来祭祀袁世凯的地方。


景仁堂室内设有供桌、灵位以及袁世凯生前的衣冠剑带。而东西配殿则作为其他高级官员休息的地方,陈设相对简单。在院内神道的中央,原来还陈列着一座风磨铜鼎炉,可惜解F前不幸遗失,只留下了一个汉白玉的基座。

堂内现在为袁世凯相关展板介绍








穿过堂院,即达袁世凯的墓庐。来到这儿,眼前豁然开朗,这里与前面的景象迥然不同,一派欧式风格。罗马式的大柱子、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与前面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墓台前的大铁门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


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强调着墓主人的独特身份,下图为罗马式的大柱子

大柱子

一派欧氏风格

石柱局部

大铁门后为石五供,后为墓冢



墓庐作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


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形制特别,更加显示出了一种威严之势

石狮


站在墓冢前拍摄大铁门

返程中再次经过碑亭

袁林的设计者是德国的工程师,它的建筑“仿明陵而略小”。主体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糙石桥、清白石桥、牌楼门、望柱、石像生、碑亭、东西值房、堂院大门、大丹陛、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而照壁、糙石桥、青白石桥均未在景区收费范围之内

白石桥


桥面

相关链接袁林袁世凯相关
前一篇:新乡潞王陵及次妃墓(国四)
后一篇:国庆节西北七日六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