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2014-08-31 07:30:21)
标签:

古建

石牌坊

新乡七世同居坊

河南省保

分类: 名胜古迹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七世同居坊,位于河南省新乡市饮马口,是清代道光皇帝为臣子赵珂七代同堂恩赐所建。该牌坊为青石砌筑的仿木建筑,高10米、宽8.5米,图案雕刻精美,运用了各种雕刻技法,代表了清代石刻的杰出艺术水平。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相传赵珂治家有方,七代同堂不分家。加之赵珂曾带领家丁到滑县配合清兵平息白莲教有功,道光皇帝为表彰时任六品道员的赵珂祖孙七代同堂及其军功,特降旨准予赵珂在当地修建石牌坊一座,立坊铭志,以昭示后人。
一个大家庭七世同堂不分家,古今中外确实难觅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文史资料记载:“(石牌)坊高10米,宽8.5米,3孔门,4立柱,3重顶。坊趺雕卧狮8只,分置南北护柱。坊柱、坊顶刻有多件龙、狮、花、鸟等图案。坊脊中央置站式瑞兽或说麒麟1只,首东尾西。瑞兽东西两侧各置龙首鸱吻1只,均首里尾外。”下图为由南向北拍的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在石牌坊的正中间位置,刻写着“候选布政司经历赵珂七世同居坊”和“旌表例授承德郎军功加正六品衔”。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由北向南拍摄的石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中间的刻字与阳面相同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石坊的侧面
新乡市七世同居坊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供参考:
    赵珂七世同居坊,一座经过了180年风雨的历史文物,在牌坊街往来如织的人流中,孤独地守望着。赵家的一位老人赵清汉说,赵家、牌坊街和饮马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故事,即使档案馆的记载也非常之少。
    说起饮马口的来历,据赵家家谱记载,明朝时,赵家祖先从山西洪洞县来到赵庄(即现在的饮马口),当时赵庄一片荒芜,卫河从赵庄北边绕过。当时新乡县有许多养马的人家,需要给马找饮水的地方,本来有近路可到卫河饮马,但由于县城北街有一个“郭尚书”,西街住着握有实权的“梁督堂”,东街住着老爱在朝廷上告状的“徐三本”,老百姓的马不敢从这些地方过,只好出县城南门,顺着现在的金穗大道走到体育中心北拐,到赵庄卫河拐弯处饮马,时间一长,渐渐地赵庄就改叫成了饮马口。

    当时的饮马口仅包括位于平原路的中国银行以东,牌坊街以北,卫河以南一带。解F后,平原路与和平大道交叉口向西路南开了一家新华书店,叫饮马口新华书店,公交车在此设站,叫饮马口站。如今,饮马口的地理范围已经扩大很多,可以包括和平大道以东,金穗大道以北,人民胜利渠以西一带。
    赵家在饮马口生活多年,至第10代赵珂时,偶遇山西铁货商人王泰来,赵珂在王泰来的帮助下,经营铁货生意,几年后,逐渐成为当地首富,“辖地千顷,门人二百。”赵珂为人仗义,乐善好施,深得乡人爱戴,在当地算是开明人士。清代白莲教造反期间,朝中有人举报,说赵珂家招募壮丁百人,蓄意造反。皇上派人调查后,百名壮丁原来是赵家的看门人,并得知赵家七辈没有分家,家庭和睦,非但没有查处,还准许赵家修了七世同居坊(石牌坊)以光耀后代。
    现在的牌坊街原来并没有名字,石牌坊修建之后,就给街起了个名字,叫牌坊街。
    至赵家第15代,赵珂的孙子赵浚当上了河北保定县的知县,赵浚为官清廉,深爱百姓。由于保定县是个穷县,每到向朝廷完粮纳税时,总完不成任务,赵浚便回家卖地,用卖地的钱向朝廷纳税,如此下来,赵家逐渐陷入困境,赵家后代只好搬出饮马口,到现在的周村赵家亲戚处艰难度日。赵家家境虽然自此困顿,赵浚却落了个“赵青天”的好名声。
    赵家虽然家境困顿,但石牌坊却记录着赵家人的荣耀。上世纪50年代前后,石牌坊虽历经多次雷雨和数次五级以上地震,仍然巍然屹立。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们以“破四旧”为名,要砸毁石牌坊,村中老人集体劝说加上强行阻止,石牌坊才幸免于难。即使如此,石牌坊也少了32个“零件”,坊顶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尖顶现在已成平顶,两边的挑角踪影全无。
    如今的石牌坊,早已是满身斑驳,石牌坊护柱上有明显的铁条箍圈,横梁上也有深浅不一硬物撞击留下的痕迹。赵家人介绍,这是两次车祸造成的,汽车不仅撞坏了石柱,而且毁掉了上面的石狮,撞裂了石牌坊中间的横梁。
    石牌坊不仅是赵家近200年的历史见证,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它记录了赵家的家史,和中国家族文化的缩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