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朝歌陈婆造心经浮图、扯淡碑、摘星台

标签:
国保单位国七石刻陈婆造心经浮图扯淡碑 |
分类: 华中古塔:豫鄂湘 |
游完双塔,奔向淇县,百度一下,淇县头上有十分耀眼的光环:
淇县古称朝歌,亦称殷国、雅歌、朝歌、临淇。
商朝,是四代帝王的首都。
周朝,卫国都朝歌831年。春秋时期改为朝歌邑,属晋国。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朝时期朝歌邑属三川郡。
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项羽分魏地析置殷国,都城设于朝歌。
西汉初期,于殷国旧址设朝歌县,属河内郡。新王莽时改朝歌为雅歌。
东汉时期又复置朝歌县,汉建安时期改属魏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升朝歌为郡,属冀州,辖朝歌、汲、共、林虑、获嘉、修武六县。
林姓、卫姓、康姓、殷姓以及韩国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 ,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朝歌还是《封神榜》故事的演绎地
······
够多了!
朝歌,为中国商朝四代帝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两朝故都,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朝歌”读zhāogē,淇县关永江先生认为“意为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水经注》九卷曰:‘山海经有朝歌之山,当是以此得名,非乐也。’也有纣坐朝歌,朝歌暮舞,新声靡乐,号邑朝歌之说。”后还有“朝歌夕舞”、“朝歌夜弦”等词语。因《封神榜》电影误读为“cháogē”,使其谬误流传,很多外地游客也误读为“cháogē”。现朝歌城古迹大部消失,仅存的几处位于淇县老城区唱歌公园内。公园内有商纣王摘心台、纣王宫、荆柯冢、卫国故城、唐代陈婆造心经浮图、明末清初扯谈碑等古迹(红色加深处为我感兴趣的看点),下图为导游图
摘星台和比干有关,所以进入公园公园首先会看到比干的塑像
摘星台简介
比干摘心处,或许确有其事
心星阁简介
摘星台为省保单位,省保碑在南面石浮屠前,和陈婆造心经浮图的省保碑并排放在一起
林坚台,不知有何典故,懒得查了
明代麒麟壁也是朝歌公园一大看点
麒麟壁
麒麟壁后又石棺两枚
麒麟壁东面不远处的“陈婆造心经浮图”,国七单位
陈婆造心经浮图,原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北阳镇良相村天宁寺内,为唐代石刻。
陈婆造心经浮图因残缺不全,于一九八四年移至淇县摘星台公园内修复。一九六三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陈婆:
传陈婆青年时为抗婚从远方逃此,住天宁寺修行,终生不嫁。人们都唤她陈婆。陈氏年轻时容貌绝代,品行端庄,贞节非凡,行善各行宽厚待人,百姓称陈善人,陈婆高寿九十九,坐化天宁寺内,驾赴瑶池。村民为纪念她,唐开元九年(721)在寺内建石塔一座。
心经浮屠整体观
基座部分
塔心室高八十三厘米,宽五十五厘米。后壁雕陈婆坐像,脚踏二莲蓬,身后有桃形背光,背光内雕六尊佛像。
“古塔寻踪”提供的陈婆造心经浮图塔心室前面老照片
————————————————————————————————————————————————
心经浮屠东面不远处是传说中的“扯淡碑”,几年前偶然在网上看到相关介绍,一直很神往,终于得见
曾经有人说此碑和崇祯帝有关,现在定性为明代遗老沐氏的墓碑
相关介绍
“扯淡”二字很是显眼,看来有时古板的古人也会么么哒
旁边还有“冯玉祥碑”
三仁祠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三仁祠”内祭祀比干、箕子、微子。
三仁祠内部
发现石狮的与众不同之处了吗?
对,无耳朵石狮,也算是朝歌公园的一个看点
高大的柱础
古碑刻
忠谏亭
“殷朝六七贤圣君故都”碑
也是朝歌公园的一个看点
截图
淇县县城街景